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四川泸县龙虾养殖基地(泸州泸县: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带建设)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6|点击次数:

来源: 原创稿

泸县坚持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大力实施泸州市“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与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泸永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共同发展优势产业链群,协同共建“巴蜀鱼米之乡”。

规划引领 科学布局打造产业集群

科学编制规划。以《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为纲领,本着“多产深度融合、挖掘叠加效益、放大产业价值”的理念,合理规划布局,绘制“巴蜀鱼米之乡”发展蓝图。编制了《泸县“东翼”农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泸县百和镇东岳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泸县立石镇中咀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7个,以规划强有力引领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突出园区示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园区建设原则,以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实施产业园区梯度培育计划,打造一批规模化、区域化、集群化的粮油、水产和龙眼等现代农业园区和种养示范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全县连片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以“大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大发展”。现有省五星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5个、县级园区6个。

科学布局产业。打造5大农业高效特色产业带,形成产业集群。在太伏、百和、云锦、立石、玄滩布局20万亩优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带,大力发展水稻、油菜和水产品,推动粮油及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在潮河、海潮、立石、云锦、百和、太伏布局20万亩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带,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晚熟荔枝龙眼产业基地;在立石、云锦、百和、太伏布局11万亩酿酒用糯红高粱产业带,打造成渝地区最大的白酒原料种植带;在立石、云锦、百和、太伏布局3万亩花椒产业带;在太伏、百和、云锦、立石布局800万袋食用菌产业带。以集群式、规模化助推产业发展。

突出优势产业 三产融合拓宽发展路径

集群发展做强“一产”。积极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全面推动粮食、水产、龙眼等优势产业发展。以3万亩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20万亩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片建设为牵引,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建成标准化基地23个,完成水稻种植57万亩。依托泸州千亿白酒产业,积极与泸州老窖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展高梁订单种植,推动“泸州糯红高梁”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县建设,新建有机高原料基地5个,带动全县高梁种植15万亩。全面推广稻渔高效综合种,建设规范化稻虾基地15万亩,水产总量实现5.03万吨。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建成800万袋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产值0.5亿元。大力发展特色经作,建成20万亩晚熟龙眼产业带,龙眼产值达到7亿元;建成3万亩花椒基地,总产1.5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协同共建推动“二产”。坚持一产推动二产,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深化与重庆金粮源、中一种业等渝企合作,共建种植基地、加工厂房,成立生产企业,实现产业延链发展、互惠共赢。加强与泸州老窖、川酒集团、佳记酒业等酒企合作,建基地、办酒厂、建酒庄,完成“一廊一带”项目3个酒庄、20万吨基酒储存基地、5万吨酒库建设。发挥宴美公司龙头作用,开展仓储、保鲜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建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9座,提升农产品商品价值。积极扶持科裕果业、海牧稻虾及蜀汉天府专合社,培育国家级专业合作社8家、省级23家、市级27家,助推主导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文旅融合带动“三产”。立足农业本底,充分挖掘农耕文化、庄园文化、渡槽文化等文旅资源,以“泸荣”“ 泸永”为核心,打造2条精品乡村旅游观光线路。联合开展菜花节、梨花节、枇杷节、龙眼节等主题活动,推动乡村旅游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打造“十里稻花香、十里高梁红、十里菜花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场景,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产品变商品,助力共建精品乡村旅游观光带。

创新产业模式 发展红利助力增收致富

率先探索出稻渔“3411”、“双稻双虾”模式。突出区位优势,率先推广高效种养殖模式,共建“巴蜀早虾”区域公共品牌,实现水稻水产双赢。推广“3411”模式:一年收获3季,亩产400斤小龙虾、产1000斤稻谷、收入1万元;推广“双稻双虾”模式:中稻+再生稻,台湾大头虾+小龙虾,亩产水稻1300斤、虾300斤、收入1.3万元。错季发展“台湾大头虾”“冬晚虾”“ 春早虾”等高价高质产品,提升稻田利用价值,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助农稳粮增收。

积极发展中稻+再生稻“吨粮田”高产模式。全面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建设水稻高产示范区,保障口粮安全。深化与省农科院、川农大、泰丰种业等校企合作,实施“公司+合作社+制种大户”等模式,培育丰产性好、抗病性优、再生力强的泸县品种。按照“三集中”“ 五统一”模式,实现中稻+再生稻亩产1000公斤,助农增产150斤/亩,节本增收400元/亩。实施水稻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项目,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发展中稻+再生稻“吨粮田”示范区23个、面积5万亩,示范带动泸永江发展10万亩“吨粮田”。

发展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的耕地高效利用模式。从严抓好耕地保护,充分挖掘耕地潜力,推动多元化发展。坚持以“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示范县建设项目为抓手,优化改造“非粮化”农业园地5000亩用于种植高粱,套作大豆,轮作油菜,创新推动“中稻+再生稻+油菜”一年三熟制模式,实现产量1200斤/亩、亩均收入达5000元。通过购买水稻、油菜、高粱、大豆等作物防、收、烘干等环节社会化服务,节约生产成本300元/亩,全面保障了粮食产量。

发展计单种植的惠农利农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种植基地,推广订单种植。推行“龙头企业+创建区”合作社+创建区”模式,支持公司、专合社同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合同,稻谷按照高于市场价10%收购,解决农户卖粮问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引导泸州老窖公司、郎酒集团与农户签订高粱收购订单,以保底3.55元/斤单价进行收购,带动群众增收,助推15万亩高粱发展。加强与麦金地、国光芸领公司合作,共建中央厨房,订单开展蔬菜种植,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曾佐然)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