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北京鹌鹑养殖(霜降斗鹌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6|点击次数: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节气,这个节气里天气渐冷、开始降霜。在这一过渡性的节气里,农民需完成最后的秋收任务,包括收割、播种与各项御冬准备,如腌制食品、备制棉衣以及御寒具等等。农民在这个时节虽不算清闲,但已过了大忙的时节,人们有时间和精力做其它事情,生活重心开始由农事向人事转变,如迎神报赛、祈福禳灾、操办婚礼、游戏竞技等等。斗鹌鹑是霜降时节的特色娱乐活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地区,每年初冬举行斗鹌鹑娱乐活动,还被录入枣庄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斗鹌鹑之风在豫东、皖北、苏北等地区仍有流行。


霜降斗鹌鹑

图一 斗鹌鹑 图片源于网络

斗鹌鹑之戏在唐玄宗时期自西凉传入中国,《清稗类钞》中载:“斗鹌鹑之戏,始于唐,西凉厩者进鹑于玄宗,能随金鼓节奏争斗,宫中人咸养之。”至宋代,斗鹌鹑则成为民间普遍流行的娱乐。明宣宗是一热衷娱乐的皇帝,人们都熟知其爱斗蟋蟀,常令官员为其进贡蟋蟀供其娱乐。因此,明宣宗也被人戏称“蟋蟀皇帝”。除此之外,明宣宗朱瞻基也十分爱好斗鹌鹑戏,《朱瞻基斗鹌鹑图》中便描绘了其在御园观看斗鹌鹑的场景。画面上明宣宗居中端坐,周围有太监、侍从和童仆侍奉。方桌上置一圆形围挡,两名太监正在斗弄圈中的鹌鹑,旁边的侍从捧着笼子,其中是备用的鹌鹑。古代皇权至上,正所谓“上行下效”,皇帝的个人娱乐喜好对于民间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明代,民间斗鹌鹑之风甚热,清朝虽然帝王不兴此戏,但是在民间依然盛行。


霜降斗鹌鹑

图二 :《朱瞻基斗鹌鹑图》轴,明,绢本,设色,纵67厘米,横71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斗鹌鹑不仅为一种自娱自乐,更是一种赌博手段。清代民间斗鹌鹑之风更盛,南人与北人皆好之,成为全国性流行风气,每年九月霜降之时各地兴起斗鹌鹑。北方斗鹌鹑以京师为最,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载道:“膏粱子弟好斗鹌鹑,千金角胜。夏日则贮以雕笼,冬日则盛以锦橐,饲以玉栗,捧以纤手,夜以继日,毫不知倦。”又如,陆启浤《北京岁华记》云:“霜降后斗鹌鹑,笼于袖中,若捧珍宝。”斗鹌鹑赌资高达千金,多为富家子弟玩之。鹌鹑胆小,在粤语中形容一个人胆小、懦弱,畏葸不前,便称他为“鹌鹑仔”。正是由于鹌鹑胆小的性格,人们对鹌鹑的饲养格外精细,带出门时都要特制布袋装着,以免其受到惊吓后影响其斗性。鹌鹑布袋做法讲究,布袋的底端配有底座,方便鹌鹑活动。底座可由木头、葫芦、藤条、皮具以及象牙等编成。


霜降斗鹌鹑

图三 图片源于网络

江南的苏州、上海斗鹌鹑风俗同样兴盛,在游戏规则上较于北方则更为讲究。《清嘉录》中载道:“霜降后,斗鹌鹑角胜,标头一如斗蟋蟀之制,以十枝花为一盆,负则纳钱一贯二百。若胜,则主家什二而取。每斗一次,谓之一圈。斗必昏夜,至是畜养之徒,彩缯作袋,严寒则或有用皮套,把于袖中,以为消遣。”《沪游杂记》中载:“沪人霜降后喜斗鹌鹑,畜养者以绣囊悬胸前,美其名曰:“冬兴将军”。斗时贴摽头分筹马,每斗一次,谓之一圈。按无班为鹌,有班为鹑,形状相似,多产沪上田闲 。”

较于江南地区的斗鹌鹑戏,广东地区的斗法则显得更为激烈。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绘了广东斗鹌鹑的场面:“鹌与鹑其形相似,鹌色黑无斑,始由鼠化,终复为鼠,夏有冬无,鹑毛有斑点,始由虾蟆黄鱼化,终以卵生,四时常有,今通呼为鹌鹑矣,番禺狮子里多鹌鹑,其价颇贵,斗者率以此为良,张网田中,以犬惊而得之,其麻翼黑爪而足高者雄也,黄眼赤嘴而足卑者雌也,其夫斗也,使童子左握其雄,右握其雌,时时在掌出入不离,又处之于囊,以盛其气,沃之于水,以去其肥,其将斗也,则注以金钱,诱以香粟,拂其项毛,两两迫促,于是奋怒而前,爪勾喙合,洒血淋漓,尚相抵触,斗之既酣,胜者与禄,此戏传自岭内,今广人皆以此为事。” 广东地区斗鹌鹑兴盛与当地人好赌有着很大的关系,广人更以以观看动物之间血腥打斗为乐,这也与广人好械斗有关。不仅如此,斗鹌鹑戏在平民阶层也比较流行。《宝楼氏画报》在1857年9月5日中刊载广州船民在街头斗鹌鹑的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参与双方与观众则非常投入,足见此戏的受欢迎程度。


霜降斗鹌鹑

图四:《宝楼氏画报》1857年9月5日 刊载的《斗鹌鹑》

斗鹌鹑的取胜与掌握鹌鹑的习性以及竞斗的技巧有着密切关系,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对于提高鹌鹑的特性与斗法有了进一步的总结:“鹑胆最小,斗时所最忌者,旁有物影摇动,则必疑为鹰隼,惊惧而匿,不独临场即输,且日后亦费多方调养,始能振其雄气。故斗时放圈下,须人声悄静,各使搜毛讫,方齐下圈。优劣既分,输赢已定,即下食分开。其败者,俗谓之曰:桶子。胜鹑若有微伤,洗养五七日,即可斗;伤若重,必俟伤痕全愈,方可洗把上场。”不仅如此,我国现存的《鹌鹑谱》与《鹌鹑论》两部古籍均创于清代,清人浣花逸士所著的《鹌鹑谱》中对鹌鹑的捕捉、饲养、斗法、相法、疾病防治论述详细,并总结出了“十六不斗”、“三十劣相”。


霜降斗鹌鹑

图五:图片源于网络

斗鹌鹑虽然丰富了清人的社会生活,但不可忽视的是因斗鹌鹑赌博导致家产耗尽,家破人亡的事例也不在少数。清人杨垕所著的《斗鹌鹑词》对斗鹌鹑导致的家庭破败、妻子受苦之情状痛切批评:“街中子弟风霜肌,破屋无瓦壁无泥。桶中妇冻儿饥啼,冒晨出门不掩扉。鹌鹑巷仄天新雨,手把鹌鹑相毛嘴。一上斗场归色喜,三日不炊釡无米,禽兽何亲汝妻子!”现代社会的斗鹌鹑虽然不及旧时那般兴盛,但是在部分地区依然流行。山东省枣庄市将斗鹌鹑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因为涉嫌赌博而被屡遭打击。斗鹌鹑之戏并非完全负面,其作为一项娱乐,对于普及大众生物科学的科普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寓教于乐的学习更易让人接受。此外,在娱乐竞技中,也更能推动动物种质的改进。霜降斗鹌鹑,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对于斗鹌鹑,我们应当摒弃其赌博的负面,真正把它当做一个怡情养性的游戏。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