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广东养殖乌贼(宁波大学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虎斑乌贼大规模人工繁育)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6|点击次数:

中新网杭州5月27日电(童笑雨 游玉增)5月27日,记者从宁波大学获悉,该校课题组团队攻克了虎斑乌贼大规模人工繁育难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该物种的规模化苗种繁育与养殖。

宁波大学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虎斑乌贼大规模人工繁育

成年虎斑乌贼。校方提供

据悉,宁波大学课题组团队累计育出虎斑乌贼苗种120余万只,养成500克以上商品乌贼11万只,创造了中国人工养殖数量最多、单体最大的历史记录,为开展大规模养殖奠定了基础。

乌贼曾是东海四大海产之一,但因过度捕捞和环境问题,面临濒危。其中,虎斑乌贼在东海已难觅踪迹。进行繁育,就要从南海引种。但乌贼又有喷墨习性,性成熟个体很难运输养活。

2011年,在宁波市科技局择优委托科技计划项目“虎斑乌贼的人工育苗与试养技术研究”的支持下,宁波大学教授蒋霞敏带领团队,深入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摸清了虎斑乌贼的繁殖生物学,克服该物种“难寻找”“易喷墨”“不产卵”的难关。

宁波大学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虎斑乌贼大规模人工繁育

蒋霞敏教授(右一)在育苗场工作。校方提供

2013年,在宁波大学实践教育基地——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朱家尖基地,该团队人工繁育出胴长为2.1-3.1厘米的乌贼苗种3.6万只,并进行水泥池试养成功。

虎斑乌贼养殖从无到有,其中蕴含着蒋霞敏团队多年的心血。

据蒋霞敏回忆,水产养殖是比较艰苦的行业,海水养殖更为艰辛,很多养殖场无法满足生活淡水供给生活。尤其是夏季,在40℃的玻璃钢化大棚下工作,全身汗淋淋,没有浴室,不能冲凉。

蒋霞敏说,那段时间,课题组团队与养殖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她记忆最深的,就是在育苗场的研究时光。一日三餐经常是榨菜就馒头“糊弄一下”,遇到刮风下雨,育苗室屋顶漏水更是常有的事情。但最后,他们都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宁波大学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虎斑乌贼大规模人工繁育

蒋霞敏教授介绍研究成果。校方提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2019年,该团队累计育出胴长2厘米以上的虎斑乌贼苗种120余万只,突破了大规格苗种培养技术,使养殖成活率不断提高。其中水泥池养殖成活率可达65%,网箱成活率可达70%左右。

在养殖上,该团队累计养成虎斑乌贼11余万只,创造了中国虎斑乌贼人工养殖数量最多、单体最大的历史纪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该物种的规模化苗种繁育与养殖。

这一串数字,旁人看不出“门道”,但对于来自广东的养殖户詹惠明来说,其将带来养殖虎斑乌贼的巨大经济效益。

据悉,该技术投入与产出比约1:3,而且养殖过程中乌贼的抗病力强,可以弥补禁渔期的海产品供应,目前已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推广。

“海边人吃饭,桌上一半的菜都是鱼虾等海产品,水产养殖是重要的菜篮子工程,我们的努力也算是为国家‘蓝色粮仓’计划做了点贡献。”蒋霞敏说,她把人生的十七八年都贡献给乌贼了,但她无怨无悔。(完)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