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黑山羊养殖技术视频(依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法治是重要保障。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一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颁布施行一年多来,对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6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认为,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全面振兴乡村取得新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乡村人才短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大别山革命老区有一家远近闻名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全国人大代表刘锦秀创建的。她2003年回乡创业,带领周边乡亲一起养羊。目前,养羊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8月17日,在黑山羊产业指挥中心,硕大的电子屏显示着黑山羊养殖的实况视频和销售动态、物流、屠宰等信息。检查组认真查看黑山羊的各种深加工产品,听取黑山羊繁育、加工和销售情况介绍。

“乡亲们跟着你养羊,脱贫了没有?”

“这是脱贫明星熊晓锐的情况,没养羊时年收入只有2.8万元,通过养羊年收入达到30万元。像熊晓锐这样的脱贫明星,村里还有很多。”

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同时还从财政、融资、保险、用地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给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刘锦秀向检查组介绍,公司为广大农户提供良种供应、技术培训、肉羊回收等全程服务,带动大别山连片贫困地区一万多户父老乡亲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为大别山区产业扶贫的主力军。

检查组对这种人大代表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公司+农户”帮扶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予以肯定。

宁夏回族自治区积极培育葡萄酒、枸杞等优势产业;黑龙江省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1亿亩;安徽省不断优化稻麦品种结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积极推动棉花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山西省大力发展“特优”农业产业……为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各地坚持将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安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乡村特色产业体系,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不断得到夯实。

针对乡村产业发展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牌弱,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创新能力不强、同质化严重,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面临压力等问题,检查组重点检查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关于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法律规定的实施情况。检查组建议,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振兴乡村的核心,通过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打通利益链,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实现多业繁荣,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在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检查组查看如何通过人才振兴促进农旅融合。

这里有一所乡村工匠学校,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5000名。77岁的工匠舒治清正给他的徒弟传授木凳制作工艺,通过教与学,把传统手工工艺传承下去。工匠学校里教的不仅有木艺,还有陶艺、绣花等。

据了解,为健全完善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的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交流机制,截至2021年底,全国返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120万人。在宁夏先后有12批206名福建援宁挂职干部、3800多名支教支医支农及西部计划志愿者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检查组一路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坚持内育、外引并举,构建乡村本土人才、引进人才、专业人才共同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加大乡土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加大返乡入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力度。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在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的中国青砖茶博物馆,检查组了解青砖茶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情况,并与茶农交流。

青砖茶博物馆是赤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馆内陈列的茶器、青砖茶史料等展品展现了茶叶起源、制茶工艺和茶文化的发展。近几年,赤壁以茶文化为亮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21年,古镇接待中外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

乡村振兴促进法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等有明确规定。检查组指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依法保障和促进乡村发挥好文化传承功能,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及性,赋予乡村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

依山傍水,山青水绿,农舍错落,目之所及,处处皆风景。一路上,美丽的乡村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为检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8月16日,顶着烈日,检查组来到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阎家河镇古城村。

青砖黛瓦,亭台轩榭,河下清波荡漾,桥边古树挺立,四周花草环绕,检查组一行坐在古树下与村民热烈交流。村民说,从前的古城村河塘荒废多年,杂草丛生、污水四溢,垃圾遍地。经过整治,而今的古城村主干道路宽敞平坦,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水质明显改善,村落整齐美观。“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心。”

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检查组重点检查了乡村振兴促进法有关生态保护的规定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并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把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让良好生态成为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支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守住乡村生态红线。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

“我们的村规民约都上墙了。‘凡事勤沟通,乡亲最坦诚;共评民做主,一切为民生’,这些都是村民自己编的口诀,容易记。”8月17日,检查组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阎家河镇石桥垸村听镇长介绍乡村治理。“我们通过‘线上+线下’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家乡建设。”百姓都说,“自己的村庄自己建,自己建的村庄最美丽。”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针对当前乡村各类组织发展不平衡、工作力量分散等问题,检查组重点检查了乡村振兴促进法中有关组织建设的落实情况,并强调要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把党管农业农村工作落到实处。创新村民议事协商方式,拓展议事协商范围,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不断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6日 10 版)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