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乳山牡蛎养殖户(大抓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乳山:深耕蓝海 聚“蛎”发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说起乳山特产,牡蛎,绝对算得上是最具代表性的了。乳山的牡蛎养殖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但在养殖初期,规模小、收益低,一直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乳山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打造新体系、新品牌,牡蛎产业不断实现新突破。

视频加载中...

在丰泽源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牡蛎养殖户于丰收正组织人员对刚刚打捞上来的牡蛎清洗、分拣、包装,这一系列流程,对在牡蛎养殖行业摸爬滚打了15年的于丰收来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这些年,牡蛎价格持续走高,于丰收养殖牡蛎的信心也与日俱增。

大抓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乳山:深耕蓝海 聚“蛎”发展

牡蛎养殖户于丰收告诉记者,现在牡蛎泥货能卖五六元钱、六七元钱,好的能卖六七元钱,所以他们的利润有很大提升。

于丰收说,刚开始养殖牡蛎时,他的养殖面积只有400亩,养殖方式也是粗放式的,当时为养殖方便,很多养殖户都是在海岸带边上搭建生产板房、物资储备区等,给海岸带生态造成了一定影响。养出的牡蛎也卖不上价钱,每斤只有一块钱左右,利润也不过两三毛钱。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年,乳山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运营”,先后规划建设了西浪暖村、南唐家等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对原本零散的牡蛎养殖户就近集中进园,以规范化管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2009年“乳山牡蛎”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效应逐渐突显,整个牡蛎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于丰收也顺势扩大了养殖规模。

大抓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乳山:深耕蓝海 聚“蛎”发展

于丰收说,他的养殖面积现在已经能达到6000亩,能有过去的15倍。现在的品种有海大1、海大2、海大4,再有这个三倍体,所以质量比过去更好,品质比过去好。乳山牡蛎现在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很高,乳山的牡蛎出口可以说是免检产品,所以说现在养殖户都有很大的信心。

大抓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乳山:深耕蓝海 聚“蛎”发展

随着“乳山牡蛎”的名头越来越响,一批高端的牡蛎生产加工企业也陆续落地乳山。鼎呈鲜海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南泓北村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企业正在这里打造牡蛎标准净化示范区。

大抓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乳山:深耕蓝海 聚“蛎”发展

鼎呈鲜海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清源告诉记者,鼎呈鲜牡蛎标准净化示范区是集成了业内最高标准的牡蛎净化系统,让牡蛎在生产环节达到真正的刺身级食用的标准,经过净化过的牡蛎能从原来市场销售价格的十元钱左右提升到三十甚至四十元的价格。

大抓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乳山:深耕蓝海 聚“蛎”发展

在鼎呈鲜牡蛎标准净化示范区一期已经投产的净化车间里,一箱箱牡蛎被投放到净化池,过不了多久,它们就将被销往国内外各大高端市场。眼下,企业正加紧推进示范区二期项目建设。

刘清源说,整个项目未来建成后将集牡蛎初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还有预制菜等加工项目,在整个示范区内形成乳山牡蛎产业的集成,整个园区全部投产后预计经济效益达每年8亿元。

大抓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乳山:深耕蓝海 聚“蛎”发展

为持续放大牡蛎品牌效应,乳山制定了牡蛎行业第一个省级地方标准,研发推广了生态疏养、“秋播冬收”养殖、三倍体单体牡蛎浅海筏式养殖等多项新技术,去年,乳山牡蛎养殖面积达60万亩,年产50万吨,牡蛎全产业链产值达百亿元。

除线下销售外,乳山还依托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龙头企业,创新“互联网+电商+牡蛎产业园”模式,加快发展网络零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300多家牡蛎初级加工企业年销售洗净及净化鲜品牡蛎达7亿斤,销售范围通达全国各地,线上市场占有率超过70%,居全国第一位。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