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养殖大鲵(大鲵的日常养殖规定)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Vrodtl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俗称娃娃鱼,属我国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大鲵是由古生代泥盆纪时期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两栖动物,是现存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种类,它既保留了鱼类的某些原始特征,又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的躯体结构。

大鲵的日常养殖规定

刚喂食的大鲵

大鲵的日常养殖工作主要包括:进出车间准备程序、巡池、饵料管理、饵料加工、饵料投喂、养殖池的清洗、养殖环境的消毒、大鲵的疾病防控等。具体内容如下:

1、进出车间的准备程序

a) 在进入养殖车间之前,工作人员须在更衣室里更换工作服、工作鞋,进入养殖车间后,需佩戴一次性手大,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另在各养殖车间不同区域内,我们都设置有消毒框,工作人员进出工作区域和上下养殖池都须站在消毒框内浸泡消毒30s。

b) 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服和工作鞋严禁穿出洞外。

2、巡池

在做好进出车间的准备程序之后,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是巡池,巡池是所有日常养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做好疾病防控的第一步,应细致、认真。

巡池一般每天早晚各一次,主要内容包括:

a)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大鲵养殖车间的室温、水温。

b)检查大鲵摄食情况,捞出残饵,并做好记录,以便调整投饵量。

c)观察大鲵的健康状况,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处理,并做好记录。

d)检查生产车间各进、排水管道是否通畅,有无管道破损等情况,检查大鲵养殖池水位是否正常。

大鲵的日常养殖规定

商品大鲵

3、饵料管理

饵料管理是对养殖区域内暂养的饵料鱼进行管理,包括暂养池的水位调节;每日早晚对暂养池内的死鱼进行捞取;根据饵料鱼的情况确定每日加工饵料鱼的捞取池号。

4、饵料加工

饵料加工分为:饵料准备、饵料消毒、工具消毒,饵料分解、卫生清理。

a)饵料准备:所选饵料应为养殖企业培育的健康饵料或经过安全质量检查达标的饵料,一般为鲤鱼、鲫鱼、鲢鱼、虾米、红虫等,所有饵料必须经过3-4天的暂养,且必须保持鲜活,无霉变、无病无虫。

b)饵料消毒:配制三氯异氰脲酸消毒液,浓度为0.4g/m3,将饵料初清(筛选出符合投饵要求的饵料、去除杂质等),浸泡于消毒液中20min,用清水漂洗2-3遍,取出备用。投喂稚鲵的红虫一般不需消毒,解冻后直接投饵。

c)工具消毒:饵料加工所用工具为菜刀、案板、塑料桶、脸盆。配置三氯异氰脲酸消毒液,浓度为0.5g/m3,将工具置于塑料框内,倒入配置好的消毒液,浸泡15min,待时间到后,取出工具用清水反复清洗,直到工具闻不出消毒夜的气味。

d)饵料分解:根据大鲵规模大小的不同,饵料加工方式也不同,具体操作根据《饵料鱼管理及加工规范》实施。

5、饵料投喂

投饵要求定时、定质、定量、定点。定时是指投饵时间应尽量控制在同一时间内,一般以下午5-6点为宜。定质是指应保证饵料的质量、无霉变、无虫无病。定量是指根据各池大鲵品种、数量、摄食情况酌情投喂饵料重量。定点是指每次投喂在养殖池固定的地方。

在实际生产中,要求少量多次投喂,即同一批饵料应至少分两轮投喂,第一轮少投,根据第一轮摄食情况,第二轮对摄食较好的大鲵酌情添加投饵料。

6、养殖池的清洗

在进行养殖池的清洗前,我们要做好清洗工具的消毒工作,工具应做到专区专池专用,不混用,杜绝疾病的互相传染,具体消毒方式是配置三氯异氰尿酸溶液,浓度为0.5g/m3,将消毒液置于消毒筐内,然后将工具放入消毒筐中浸泡10min,时间到后用清水冲洗一遍

在清洗时,应先清洗上层养殖池,而后清洗下层,清洗过程中动作要轻柔、细致,避免惊吓或用扫把触碰到养殖池内的大鲵,轻轻用扫把将代谢产物扫至排水口,清洗完某一区域后,应对清洗区域巡视一遍,观察进水大小以及是否有排水管倒下。

大鲵的日常养殖规定

大鲵

7、养殖环境的消毒

养殖环境与养殖池经过一段时间后,环境中各种细菌开始生长繁殖,水体中有机质和病原体开始增多,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大鲵疾病高发季节(5-10月),要定期进行养殖环境和养殖池体消毒。

养殖环境消毒方法:搞好场区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生产、生活垃圾。每天日常检查过程中,及时清除生产场所内的生产垃圾,包括废旧生产工具、废饵料等。每星期对养殖环境进行两次全面消毒,配置三氯异氰尿酸溶液,深度为1g/m3,用喷雾器对养殖车间进行喷洒。

养殖池体消毒方法:养殖池体应做好日常卫生清理工作,要求养殖池池体内无杂质沉淀、无变质饵料、保证水质清洁。每周对池体池壁彻底清洗一次,每月带水消毒一次,消毒用药为0.3g/m3三氯异氰脲酸。

8、大鲵的疾病防控

大鲵疾病防控是日常养殖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养殖成果,应高度重视。做好疾病防控,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a)在养殖车间内,凡跟养殖相关的操作均要佩戴工作手套或一次性手套。

b)养殖常用的工具要分类存放,不跨区使用,不混用,做到专区专用。

c)养殖中,凡出现问题的大鲵要及时转入隔离区,处理时,佩戴一次性手套,做好消毒工作,严禁未做任何消毒措施接触问题大鲵。

d)做好养殖环境消毒,按时按质开展消毒工作。

9、大鲵养殖中几种常见的疾病:

a) 咬伤:大鲵从稚鲵阶段摄食开始,常因争抢饵料出现相互咬斗现象,应及时隔离单池饲养,采用流水养殖保持池水清洁,养殖一段时间一般可自行痊愈。对咬伤严重的个体,可采用肌注青霉素或庆大霉素消炎,每5kg/mg,防止感染。

b) 腹水:个体浮于水面,行动呆滞,不摄食,眼睛变浑,腹部膨胀。解剖可见腹腔积水(血),肺发红充血,一般因饵料腐烂,水质恶化,或摄食腐败变质的饵料引起,发现有腹胀个体后,应该隔离单池饲养,放浅池水,使其腹部着地,同时保证水质清新,停食3-7天,辅以青霉素或庆大霉素肌注治疗。

c) 出血:病鲵不摄食,活力差,体表有斑状溃烂,同时伴有出血点。体表分泌腺白点明显,腹部肿胀,解剖大鲵腹腔积有大量血水,内脏多有出血现象。此病常见于夏秋季节,具体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多种治疗方法对其效果不明显,发现大鲵出现该症状时,须及时隔离,同时对病鲵所处区域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疾病传染。

d) 肿腿烂嘴:病鲵突然不摄食,烂嘴或肿腿(多见于后肢),严重者多出现后肢瘫痪。该病发病快,病程初期不易发现,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且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发现大鲵出现该症状时,须及时隔离,同时对病鲵所处区域进行全部消毒。

e)皮肤溃烂:体表有许多白色小点,并逐渐发展成白色斑块状,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皮肤腐烂成溃疡状,甚至可见肌肉。解剖可见肝脏肿大,胃肠充血,肺充血。此病主要是由于投喂带病饵料引起,因此,加强饵料鱼的消毒与清洗,是预防此病的关键。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