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温州野猪养殖场有几家(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绿色中国梦

从昔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沙地到如今的“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九曲的母亲河黄河不再是“万里沙”、曾经的“死亡之海”库布奇沙漠已经变成植被覆盖率超过50%的“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总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也即将从西北的版图上“消失”......这一系列“绿色奇迹”无不让世界刮目相看。

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近年来,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已成为我国展示给世界的一张新“名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民的共识,我国正以自己的理念和行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助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然而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包括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治沙治污以及对野生动物等保护力度的加强,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得以增长,出现了鸟儿回归山林、野猪出没林间、东北虎重回老百姓的视野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

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但是有些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破坏性大的野生动物,在局地山区已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并对村民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野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销声匿迹”到如今全国总数已超过100万头,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

中国局部野猪泛滥,这岂不是大笑话?

我们似乎看惯了一些物种在国外泛滥的情况,例如美国的缅甸蟒、亚洲鲤鱼以及亚洲蚯蚓泛滥,欧洲的小龙虾和大闸蟹泛滥、澳大利亚兔子和野骆驼泛滥等,这些都无不让当地人头疼不已,可见生物入侵对当地的影响有多严重,比如亚洲鲤鱼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一些水域甚至胖成了猪,对当地鱼类生存、水质以及游客构成威胁。

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不过,我国是体型最大的乌苏里野猪、分布范围较广的华南野猪以及体型较小的台湾野猪的原产地,国内的野猪不属于外来物种,并且国内的家猪还不够吃以至于价格比较高,而野猪竟然也能在一些山区、丘陵的农村地区泛滥成灾,一家一盘红烧肉就能把它给吃灭绝,怎么还能泛滥祸害庄稼形成灾患?

中国野猪有多猖獗?

现代家猪的祖先是野猪,是大约9000多年前由野猪驯化而来的亚种,由于分隔时间相对于漫长的生活史非常的短暂,因此家猪和野猪之间并没有形成生殖隔离,也就是说家猪和野猪能杂交繁育出后代。

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野猪是一种偶蹄类中型哺乳动物,与家猪的妊娠期一样根据"3、3、3"法可以计算出妊娠期都是114天,一胎最多可生产12头小猪仔,一年可繁殖2次,其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非常的高。

而且野猪是“一夫多妻”制且好集群活动,为了适应繁殖、觅食以及生存的需要,野猪会形成不同大小的畜群,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甚至数量更多的野猪来到田间地头祸害庄稼的报道。

野猪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什么都吃从来不挑食,总的来说就是“春拱种、夏毁苗、秋啃果”,基本上看到什么就吃什么,尤其是田地里种植的水稻、玉米、花生、粉葛、番薯、芋头等根茎作物深受野猪的喜爱。并且野猪的活动距离相对有限,一般每晚行走2-15公里,因此被野猪群光顾过的田地很快就被啃食殆尽,一些严重的地方甚至一夜就被吃到绝收。

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野猪属于夜行性动物,通常是白天躲在林子里睡大觉,晚上才出来活动,与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形成交集,并且野猪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以至于很难形成有效的防范措施,在野猪数量多的农村地区一到晚上野猪几乎倾巢出动,造成大面积的庄稼被破坏,农民却只能面对一片狼藉的田地发牢骚或搞出点声响进行驱赶。

据统计,我国遭到野猪侵袭的省份已达16个,其中浙江、广东、湖南、甘肃、陕西、河北、安徽、四川等农村山区尤为严重。以浙江省为例,2000年的时候野猪数量还只有大约2.9万头,到了2010年短短的十年间这一数字增加了3倍多,增长到了10万头,而如今更是突破了15万头。

浙江全省除了嘉兴和舟山两市因地理优势免遭野猪的侵害外,湖州、杭州、绍兴、宁波、台州、温州、丽水、金华、衢州均有野猪出没,一些偏僻的林区甚至被猖獗的野猪“攻陷”,一般人不敢踏足,例如温州市永嘉县北部山区,由于野猪“攻城略地”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不仅导致大面积的农作物被破坏,而且它们还会攻击人类、侵害牲畜,为了免受野猪的侵害,一个原本有一两百户约600人的村庄,如今绝大多数都已搬走,只剩下几户人家坚守。

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由于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一旦被它光顾的田地几乎在数日内就会被啃食殆尽,“农民辛苦一年,野猪几天毁完”,种了等于白种还不如不种,这不仅直接严重影响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导致大量田地撂荒,而且也影响我国的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

野猪是如何在中国泛滥起来的?

在物资不是很丰富的年代,包括野猪在内的许多野生动物都是那时候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但是由于过度捕猎和其它一些人为破坏的影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就很少有野猪和其它野兽出没的踪迹。

然而短短二三十年间,鸟儿又重返森林、东北虎也回归林间,而野猪则由最初的需要保护迅速“崛起”,并在局地泛滥成灾。

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其实反观中国野猪的“崛起”之路,主要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其一,野猪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且幼仔的存活率较高。野猪一年可繁殖两次,一胎最多可产12头小猪幼仔,这些小猪仔在良好的生态环境里受到猪群的“呵护”,因此成活率大大提高,许多小猪幼仔都能活过成年。

其二,野猪的环境适应能力强,除了高寒或沙漠等环境恶劣的区域外,其它环境野猪都能正常生存。加拿大曾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欧亚野猪与当地家猪杂交改善肉质提高瘦肉率,结果到了90年代猪肉需求放缓,无法承担高额饲养成本的养殖户将一部分野猪扔到野外,加拿大当局原本以为这些野猪熬不过当地漫长的冬季,结果却上演了一场场“人猪大战”,直到今天加拿大一些地方还被猪所困。

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其三,野猪属于三有保护动物,严禁擅自捕杀,少了人类这种万物的天敌的捕杀,野猪这种本来繁殖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也很强的物种必然就会大肆繁殖。

其四,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野猪的天敌众多,虎、豹、狼、熊、猞猁等野生动物的食谱上都有野猪,由于过度捕杀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猛兽的数量大幅下降,野猪失去了天敌的制衡就会过度繁殖。

而野猪过度,必然要有更多的食物支撑和更大的活动空间,这远远超出了森林的承载能力,野猪不得不向人类居住地扩散,不少山区的农村地区出现野猪与人类争夺“地盘”的现象。

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为了控制野猪数量的过快增长,减少野猪造成的破坏,维持生态平衡,一些地方在公安和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护农狩猎社,专门组织专业的猎人捕杀野猪。

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不过由于野猪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且非常狡猾攻击性也很较强,想要成功猎杀野猪既要有丰富的经验,还要配备工作车、枪支和猎狗等,而维持狩猎社日常的开支基本上都是队长自掏腰包或一些好心人的赞助。

据江西婺源振飞护农狩猎社社长王振飞介绍,狩猎社去年猎杀野猪的指标是200头,维持日常开销的成本很大,例如全社共有猎狗100多条,本身买猎狗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上一条猎狗一天要吃十几块钱的食物,而且猎人去护农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单独作业,而是要多人协作完成,为此他自掏腰包100多万元,看得出这是一项烧钱的任务。

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而且这种运动式、靠人海战的集中捕杀,并不能大范围有效控制野猪的过快繁殖,经过多年与野猪的斗争,人们还总结了埋雷、接电、下夹、挖沟等方法来捕捉野猪,但是因为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而无法进行推广,以至于很难完成指标。例如江西九江猎杀野猪的指标是2200头,江西面积最大的赣州市则要完成8000头野猪的捕杀指标,但因为种种原因均没有达标。

写在最后

解决野猪泛滥成灾的问题,单靠野猪猎人控制并非上策,而且也不是长久之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引进虎、狼、豹这些顶级肉食动物来制衡和减轻野猪的威胁,从而构建完整的生态链。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碎片化越来越严重,导致它们的栖息地不断被压缩,这就会出现两种极端,一是像老虎这种独居动物被分割成许多孤立的“岛屿”,各“孤岛”之间缺乏基因交流而逐渐灭亡,二是像野猪这种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且失去天敌制约的动物经过人为保护就会泛滥。

野猪在中国局地泛滥,100万头野猪难逢敌手,全职猎人也无能为力

而这也反映出生态廊道规划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将各个“孤岛”通过生态廊道连通起来,使那些老虎、豹子、狼这些凶猛的肉食动物能够自由穿行和繁衍,就能减少野猪泛滥的问题。

不过要想在失去平衡的生态环境中重构生态链,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我们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加以探索。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