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红豆杉家庭养殖方法(红豆杉苗木来源和繁殖及室内养护关键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红豆杉苗木来源和繁殖及室内养护关键技术

中国红豆杉(Taxus cuspidaea Sieb.et Zucc.,1846)又名紫杉(《东北药用植物》)、赤柏松(《盛京通志》)、紫柏松(《蒙文汇书》)、东北红豆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国植物志》)、宽叶紫衫(《东北木本植物图志》),为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Linn.,1753),属第四纪冰川孑遗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存在达 250 万年之久,自然条件下自我繁殖能力差,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物种,有“活化石”之称,也是珍稀抗癌药物“紫杉醇”的保有者,属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该属植物在全球约有 15 种(包括天然杂交种,不包括黄山隐存种),其中亚洲分布 10种,在中国均有分布 。分别为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 Sieb. Zucc.)、密叶红豆杉(Taxus contortaGriff)、喜马拉雅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高山红豆杉(Taxus florinii Spjut天然杂交种)、中国红豆杉(TaxuscuspidaeaSieb.etZucc.,1846)、灰岩红豆杉(Taxus calcicola L.M.Gao & Mich.M ller)、峨眉红豆杉(Taxus emeiensis尚未发现,为天然杂交种)、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Lemée & H. Lév.) S.Y.HuexT.S.Liu]、秦岭红豆杉(Taxusqinlingensis)、phyton氏红豆杉(Taxus phytoniiSpjut属于台湾岛占比不大的菲律宾区系成分)。

由于红豆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其树冠枝条曼妙,树叶浓绿致密,四季常青,树形优雅,秋季红色的假种皮如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挂满枝条,煞是好看,还具备净化空气的强大功能,所以成为爱花者购买的盆景花卉,可是买回去后多只能存活1~2年,非常可惜。

红豆杉属乔木,雌雄异株。树高可达 30m,树径为 60~100cm,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属于浅根系植物。耐低温,性喜阴,主要分布在阴坡或半阴坡,多呈散生丛状分布在针阔混交林下,可在 30℃以下的低温中存活,最适生长温度20~25℃,喜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所以红豆杉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都能正常生长,也适合盆栽养植。

1 苗木来源和繁殖

1.1 苗木来源

红豆杉苗木主要通过花市购买,市面上的红豆杉苗木多为扦插苗,且价格便宜。只是在购买时要注意品种,不要选择叶色深绿、叶片先端为针状的假红豆杉(粗榧)。当然也可自己进行扦插或播种繁殖,还能体验一下亲自培育的乐趣。

1.2 繁殖方法

目前,红豆杉的育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出苗率在 70%~90%。主要育苗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扦插育苗和播种育苗。

1.2.1 扦插育苗 红豆杉的扦插育苗易成活,关键是扦插时间和插条选择。

1.2.1.1 扦 插 用 具。采 用 长 方 形 的 花 盆,深20~30cm、宽 30~40cm,长度可根据插条数量决定。

1.2.1.2 扦插基质。扦插用土采用 3:4:3 的粗砂、园田土、泥炭土并加入 5g的硫酸亚铁混合均匀而成。

首先在盆底铺上 5cm左右的粗砂,然后把配制好的培养土放入盆中,厚度 20~25cm,用 3%~5%的高锰酸钾溶液浇透后用保鲜膜或塑料袋覆盖盆口 1 周后,打开移至阳光处 4~5d后开始扦插。

1.2.1.3 扦插。在当年春季(陇南地区 5~6 月份)截取上年度红豆杉树冠层 1 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截取枝条长度 10~15cm,除掉下端 1/3 的叶片然后扎成小捆,放入 1 000 倍的高锰酸钾溶液中 10s,取出后再放入 50mg/kg的ABT生根剂溶液中 1h,用清水冲洗干净,插入盆中。扦插后浇 1 次透水,用保鲜膜覆盖盆面,切记不能让保鲜膜接触插穗(也可用塑料袋套盆)。2 个月可生根,生根后可在 1 月中下旬移栽上盆。

1.2.2 播种育苗 红豆杉的种子有休眠特性,而且种子采摘后放置不当容易失水,所以在采摘后需要及时处理。处理方式为沙藏法,这种方式处理较多的种子比较好,不适于少量种子的处理,而且周期比较长,需要一年半的时间,也比较繁琐,不建议采用。以下这种处理方式,比较适合小面积栽培使用,当时采种,当即处理,当年播种,来年春季出苗,出苗率75%~95%。播种方式如下:

1.2.2.1 容器选择。选择高 25~30cm、长 40cm以上、宽 20cm以上的长方形阔口花盆。

1.2.2.2 种子处理。要使红豆杉的种子提前发芽就必须打破种子的休眠,所以处理方式都是围绕打破种子休眠来进行的。

在每年10月份前后,待红豆杉种子的外种皮变为褐色时进行采种,采种后即洗去外种皮,去除浮在水面的空瘪种子后捞出,将饱满种子放在粗糙的水泥地面上用鞋底来回摩擦,至表面凹凸不平后洗净阴干。将晾干的种子在 50°以上的白酒中浸泡30min,然后捞出,再放入500mg/kg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 24h,即可播种。

1.2.2.3 播种土壤配制。播种的土壤需要提前两周准备,播种土壤采用园田土、泥炭土、河沙按照 1:1:1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将土放入花盆中,用高锰酸钾500 倍液浇灌至土壤湿润,用塑料袋或者保鲜膜覆盖盆口,1 周后揭去覆盖物,再晾晒 1 周即可播种。

1.2.2.4 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点播于盆土表面,种间距约 5cm,播种后覆盖约 0.5cm厚的土壤(覆土太厚不利于出苗),用喷壶浇水至湿润,用塑料袋或者保鲜膜封住盆口,放在室内阳台通风良好处,翌年3、4 月份可出苗 70%~75%,剩下的种子会继续发芽,最终出苗率约 95%。当发现有几粒种子出苗后即揭开一半封口的塑料袋或者保鲜膜,将花盆移至半阴处放置,半个月后去除封口的塑料袋或者保鲜膜。出苗后需每天早、晚各给予 2h光照,第 2 年 1~2月就可以进行移栽培养。

室内培育红豆杉苗木盆景扦插比较简单,比较播种来说,能够控制雌雄株的比例和数量,能达到结籽的时间短。若想获得扦插苗的树形理想,需要的接穗必须是有顶芽的树冠层先端枝条。

红豆杉苗木来源和繁殖及室内养护关键技术

2 日常管理

红豆杉属于野生乔木,所以通风透气对红豆杉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2.1 光照

红豆杉属于阴生树种,只需要散射光线就可以,一般以放置在比其高大的植物下养护为宜。未满 2年的幼苗,最好放置在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比如家中阴侧房间的窗台上。苗龄满两年后可移至大一点的阳台上,逐渐给予适度光照,一开始不可超过30min,在没有叶片卷曲的情况下,逐渐延长光照时长至早晚各 2h;苗龄满 3 年后,春、秋两季可在每日10 时前及 16 时 30 分后给予全光照。夏季建议相应缩短一半时间,冬季则不必进行遮阳处理。

2.2 温度

红豆杉比较耐低温,可耐 15~ 25℃的低温,在 11月至翌年3 月份属休眠期,西北地区冬季有地暖的房间需要将其移到楼道或者室内没有地暖覆盖的区域,当然也可以加上支架让其与地面离开约20cm距离,但需远离暖气片和其他热源;西南地区宜移至室外;东北地区宜在室内,但不可靠近热源。红豆杉能够在 15~30℃的温度下正常生长,所以在全国各地的春、夏、秋3季均可在室内、外正常生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放置在有空调的房间内或空调能吹到的地方。

2.3 浇水

红豆杉喜疏松肥沃的土壤,较耐旱,极不耐涝。浇水时最好选择浸盆的方式,为保持根部的良好透气性,浇透水后要将底盘的水及时倒出。在春季3~4月份每 7d浇 1 次水;夏季每 4d浇 1 次水;冬季如果室内温度在 20℃以上,每 15d浇 1 次水,低于 20℃则 20~25d浇 1 次水。在春、夏、秋 3 季都要遵循干透浇透的原则,所谓干透是指表层土泛白或者发干,浇透则以浸盆至表层土湿润为好;冬季以“宁干不湿”为原则,保持土壤不干燥为好,盆土发潮就可不浇水,无法判断的话,也可以拨开约 0.5cm的表层土壤查看是否干燥。浇的水以晾晒后的江河水和雨水为宜,也可使用晾晒 3d以上的自来水。

2.4 施肥

红豆杉比较耐瘠薄,每半年施肥 1 次。可用打碎的油渣或者油烟机里的黑油沿着盆边翻开土壤施入。也可使用稀释 800 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 2~3个月喷施叶面1次,施肥需在9 时之前或 13时之后进行。

换盆时需在盆底覆一层土,然后施入有机肥(腐熟的豆饼、麻酱渣等都可以,也可以施入煮熟的大豆),覆土后移入红豆杉,填土至盆口约 2cm。

2.5 通风

红豆杉对通风透气要求较高,能放在室外最好,如在室内,让它处于时常打开的窗户前,以保持通风。

2.6 换盆

红豆杉室内养植每隔 1 年需要换盆 1 次,最多不可超过 2 年,而且每次换盆都要比上次的盆要大一些,但也不可过大。时间在每年 3~4 月份,换盆时不可破坏原盆土块,如非要破坏原盆土球,可取出土球后,用水化开,去除土球,避免伤其根须。换盆时在盆底施足腐熟有机肥,换盆后需遮阳约 1 个月的时间,然后逐渐增加光照。

室内养植的红豆杉用作盆景观赏,可随意修剪成塔型、球形、伞状等自己喜欢的造型,剪去过密、瘦弱基底部生长不良的枝条,修剪时距离主干或者侧枝 0.5cm处剪断,防止伤及主干或留存的枝条。

3 病害防治

高温和干旱季节幼树会发生病害。

3.1 茎腐病

采用五氯硝基苯粉剂+敌克松粉剂以 5g/kg浓度混合兑水浇灌,或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以4g/kg浓度混合兑水浇灌。

3.2 叶枯病和赤枯病

可喷施 1%的波尔多液防治。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