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通道养殖泥鳅(共同富裕新实践|养殖塘建在大别山区 帮老区乡亲走上共富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共同富裕新实践

共同富裕新实践|养殖塘建在大别山区 帮老区乡亲走上共富路

储张杰教授带着研究生在基地开展研究。

“搞溪流性鱼类养殖,学问和机遇都在山沟沟里。 ”今年暑假,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主任储张杰教授再次带着团队里的6名研究生,从舟山一路向西,经过9个多小时、辗转750多公里,螺旋上升1000米海拔,来到大别山深处,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和实地教学,“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大别山区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在深山老林间,一家“安徽板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隐匿其中,简陋的办公室门上挂着“浙江海洋大学光唇鱼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溪流性鱼类繁育中心”两块牌子。

离开舟山,跑到大山深处去搞渔业研究,似乎有点奇怪,但其实不然。

共同富裕新实践|养殖塘建在大别山区 帮老区乡亲走上共富路

光唇鱼

大别山深处的板仓自然保护区,拥有一片未开发的原始秘境。那里有一种像手指那么粗细的小鱼,常常顺山涧而下,在溪石间嬉戏觅食,鱼身的深色斑纹,乍看就像粼粼的水波。

从板仓自然保护区迁出的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塔畈乡板仓村的村民们,管它叫“石斑鱼”。这种溪鱼学名为光唇鱼,其肉质细腻,鲜美无比,让尝过的人念念不忘。

“之前,这种纯野生鱼供不应求、量少价高,小鱼干能卖到300元左右一斤。不过近年来野生资源出现衰退迹象,必须通过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保护利用。 ”储张杰当时就想,如果能突破规模化养殖技术,就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民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从根本上激发农民群体的致富内生动力。

储教授老家也在安徽农村,他深知乡亲们的不容易。 2015年,针对如何开展光唇鱼规模化养殖,储张杰团队开始进行研究攻关,连续攻克了亲鱼怀卵少、稚鱼开口小、雌雄差异大、易患打粉病等繁育难题。 2020年11月,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上,团队的《来自大山深处的光唇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项目获博览会金奖。

共同富裕新实践|养殖塘建在大别山区 帮老区乡亲走上共富路

养殖基地所在的板仓自然保护区。

技术攻关成功后,储张杰便着手在大别山深处建起养殖塘。由他担任技术顾问的板源渔业公司于2020年上半年建成,目前有2座繁育大棚、23个苗种培育池、60多个养殖网箱。据储张杰介绍,光唇鱼销售市场主要在浙江、福建、江西、上海、江苏等地。

“我的课题是光唇鱼隐存种探究,通过比较安徽黄山、潜山和浙江云和三地的光唇鱼鱼种,分析它们的形态与分子。同时,还要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比如喂料、清理池子等。”第二次到大别山的浙海大研究生张海霞告诉记者,这次,能跟着储老师一起再次进大山、下溪塘,这样的课堂很有收获,对人生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在板源渔业公司示范引领下,当地的四五家养殖户也开始搞起养殖。储张杰团队为他们免费提供了第一批鱼苗,并将养殖经验全盘相授。此举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用科研成果发展高端鱼产业,有望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前提下强农富渔,助力文旅,振兴乡村。 ”

目前,光唇鱼已进入了繁殖季节,2000万尾“鱼宝宝”在大别山区“降生”。昨晚,储张杰团队把200万尾光唇鱼鱼苗从大别山运往浙江松阳,进行网箱养殖。“目前,养殖光唇鱼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储张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土池子来养,在水源比较好的情况下,每亩基本可产500公斤,出售单价按每公斤120元计算的话,刨去成本,可实现每亩土池子年获利三四万元。

“我们从舟山带来了养殖技术、技术人员、研究生,浙海大大学生创业团队‘泥鳅兄弟’还在板源渔业公司入了股。 ”储张杰说,这条鱼对山区农民来说是一条“黄金鱼”,希望能为革命老区的乡亲开辟新的收入通道,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