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蛋鸡养殖合作社起名(冀州镇大刘、南岳家庄、三里、前后堤圈和杨孔五村的历史)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冀州镇大刘、南岳家庄、三里、前后堤圈和杨孔五村的历史


大刘家庄村位于市区迎宾大街西侧,与镇政府一街之隔。2006年,有143户507人。姓氏有刘、王、尹、尚、邵、曹、田等。2002年购买新庄村耕地13.33公顷(200亩),集体耕种。2001年在市迎宾大街建临街门市197间,村民经商务工为主。属第一批文明生态村。据该村三官庙碑文记载,村名原为王主事村。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该村一名将军刘炳(武进士,授山西杀虎口守备副将)因病卒于家中,奉皇诏为其立碑。村民为纪念刘炳,改名大刘家庄,沿用至今。

南岳家庄村位于镇政府东北1.8公里处,北靠湖滨路,南临冀新路。2006年,有72户290人。米、两姓居多。耕地15.47公顷(232亩)村民以养殖、务工为主。明永乐三年(1405年),岳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岳家庄。1982年5月,改为南岳家庄,沿用至今。

三里庄村位于兴华大街北段,冀新路以北,位于镇政府东北1公里处。2006年,有154户621人。姓氏有杨、王、闫(阎)、刘、郑、李、楚、张因城建占地,该村耕地只剩2.67公顷(40亩)村民务工经商为主。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建村,因距冀州旧城三华里,故名三里庄,沿用至今。该村有一棵古槐和两棵古皂角树。

前堤圈村后堤圈村位于镇政府西北2公里处,两村南北相接。据传,明永乐三年(1405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在此建村,因村址处漳、朱两河大堤包围之中,按地形取村名堤圈。据民国《冀县志》载:“城南二里有堤圈村,今其堤尚存,连绵十余里,当时皆为防漳而设。”清朝时期,部分村民南迁立村,起名前堤圈,原村改为后堤圈,两村名均沿用至今。

前堤圈村,姓氏有刘、柳、李、王、韩、邵、田马。2006年,有45户151人。耕地17.93公顷(269亩)。养鸡户占三分之一,2006年蛋鸡存栏15万只,年产鸡蛋300万公斤。

后堤圈村北靠冀码渠。姓氏有李、曹、杨、方、刘、郑、赵。2006年,有112户412人。耕地46.93公顷(704亩)。苇塘年产芦苇10万公斤。水塘年产鱼10万公斤。多数劳力在附近暖气片厂上班。

杨孔五村位于镇政府西南2公里处。2006年,有228户815人。姓氏有孔、吴、杨、王、赵、韩、董、孟、孙、乔、崔、张等。耕地84.13公顷(1262亩)。村东有冀州市采暖炉具市场,工商业户160家。村西有镇办小学和冀州镇中学。杨孔五原包括杨家庄、孔家庄、五里井三个自然村。据孔氏家谱记载,宋朝初期孔氏五十七代孔公兴,由南宫明化镇曹家寨迁此建孔家庄;明永乐年间,杨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杨家庄,王氏由山西洪洞县、吴氏由河南迁来,为建村烧砖窑在官道旁深挖一井,因距县城南门五里,称五里井,后习为村名民国35年(1946年),三村合一,定名杨孔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沿用。

来源:冀州志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