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如图某农户为了发展养殖业(金融界乡村振兴案例展示之中国工商银行:激活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涉农数字信贷)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界发起乡村振兴万里行系列活动之“2023金融界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旨在褒扬企业乡村振兴服务典型、提炼和传播经验做法、引领中国乡村振兴事业。以下为中国工商银行乡村振兴案例展示: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数据资产持续丰富,为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带来新机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商银行创新推出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数字信贷服务,以卫星遥感监测、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为支撑术,建立了贷前贷后全流程的数字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为解决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创新数字信贷模式,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智能管理水平,助力农村数字化转型。

二、主要做法

1.合作领先机构,联合攻克技术难题。工商银行搭建了涵盖“产业带动、人才支撑、科研助力、金融服务”的全方位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体系。围绕“涉农地理信息如何转化为数字化金融资产”课题,以产学研的研发模式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展开农业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算法研究项目合作,研究取得的创新算法平均准确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为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打造数智平台,构建涉农地理信息数据基座。基于海量涉农数据、智慧化模型、先进科技工具,工商银行构建了精准服务“三农”客户普惠金融的“工银兴农数智服务平台”。该平台涵盖分类数据采集、主题领域聚合、数据指标萃取、业务场景赋能、智慧生态建设等五层系统架构体系,助力各专业开展“适农化”产品创新、精准营销、风险防控和管理决策,积极推进“三农”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轻型化、线上化、生态化。平台推出以来,通过与各级政府机构、农业担保、保险公司、头部企业等各类机构和各类优质平台的共享协作,实现“数据引进+服务输出”闭环模式,赋能农村制度改革、农村三资管理、智慧村务运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惠农便民服务创新的数字化转型,打造生态圈式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3.布放产业模型,创新数字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基于“工银兴农数智服务平台”数字化赋能体系,工商积极开展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及平台能力建设,通过自研方式推出同业领先的卫星遥感影像智能识别算法,将新技术的运用贯穿于整个贷款周期。通过作物分类、涨势监测、产量预估、灾害预警、渔排监测五类农业场景模型的布放,为银行信贷准入、尽职调查、贷后监测预警提供及时、客观、真实的数据来源。同时,依托“工银兴农数智服务平台”实现贷前贷后全流程线上化贯通,实现贷前、贷后的自动化高效风险识别、分析及预警。贷前,农民通过工银“兴农通”APP申贷同时,轻松在地图上圈出自己的农业用地,银行便可获取农户种植作物的经营信息,并开展多渠道数据交叉验证及智能化准入评估,为农户提供相应额度的贷款金额和合理的还款周期。贷后,针对成功放款的农户主体经营用地,精准监测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并对其产量及价值进行预估,提供农作物长势预警信息,降低贷款逾期风险。

三、服务成效

(一)服务春耕备耕跑出“加速度”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工商银行借助卫星遥感实现土地确权验证、作物种类识别、产量预测等功能,与传统的实地调查手段相比,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更加快速、真实地反映地表环境,获取更多、更全面的数据,能够有效提升量化风险水平,强化信贷资源倾斜。工行卫星遥感技术于春耕备耕期间在黑龙江、新疆、湖北等地区率先投入试点,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小麦、玉米、油菜、甜菜等作物的经营信息,评估历史农作物产量和价值(如图1所示)。以农户的地块作为农户信贷评级的标的,给农户提供相应的信贷额度,满足农户春耕备耕融资需求。同时也可以监测未贷款种植区的作物生长情况,选择规模性种植且长势优良的地块,将其权属农户作为银行营销推广的优质客户主动提供资金供给。截至目前,工行卫星遥感技术已实现作物分类、涨势监测、产量预估、灾害预警、渔排监测五类农业场景模型的布放,支持黑龙江、内蒙、吉林、湖北、甘肃、山西、新疆等53个省市,开展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红枣、脐橙、茶叶、甜菜等9种主粮、产油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监测,支持沿海地区进行渔排面积监测。

金融界乡村振兴案例展示之中国工商银行:激活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涉农数字信贷

图1:农作物产量估值

(二)服务水产养殖业走出现代化转型“新路径”

我国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养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近七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提供了三分之一的优质动物蛋白,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养殖品种、养殖方式以及养殖水体类型主键呈现多样化,养殖户分散经营,水产养殖行业信贷融资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部分地区存在资金供给缺口。工商银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为资源调查与监控提供了有效手段。遥感数据以其观测范围大、重访周期短、反映地面信息丰富等特点,能够实时、动态记录水域变化特点,通过卫星对沿海区域渔民养殖的海带、龙须菜、鲍鱼等海产品养殖点进行周期性拍摄,智能识别养殖点渔排数量和面积的变化(如图3所示),及时了解渔业养殖资产变化情况,实现对渔民渔排养殖的风险监控,为渔排养殖贷业务贷中、贷后风险监控管理提供快捷的数字化决策支撑手段,通过提升行业资金供给助力水厂养殖行业的整体可持续性及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其中,工商银行福建分行渔排场景遥感监测场景方案,荣获入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金融界乡村振兴案例展示之中国工商银行:激活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涉农数字信贷

图2:渔排识别监测

(三)支持智慧农业发挥“大作用”

工行卫星遥感地理信息服务技术,除服务于银行信贷业务外,已积极开展面向农业托管、乡村治理、精准农事、碳汇交易等场景的服务供给。农业托管方面,北京分行已与中粮集团开展合作,服务于黑龙江地区的农业托管种植监测场景;乡村治理方面,张家港分行与新塍村共同推出“智慧新塍”数字乡村平台,为村级管理部门指导乡村环境监测提供支持;精准农事方面,河北分行正在与当地共销售开展服务共建,将对省供销社管辖的1万多块农业用地提供种植进度监测服务。

四、经验启示

农村社会金融需求相对广泛,但却呈现地区分散、规模小、频次低等特点,农村场景类型多元,金融需求也存在差异化特征。单纯依靠传统物理网点的服务模式成本高、收益低,难以对广大农村地区形成全覆盖,亟需银行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布放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并通过发展“多渠道协同”的线上业务模式,在局部地区探索线下服务点“共建生态”模式,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缺位。

下一步,工商银行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从技术创新、底座建设、场景生态、触达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数字化加速发展新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工行力量”!

本文源自金融界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