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蛏养殖(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前言·】——»

长竹蛏,属于竹蛏科,帘蛤目的一种。它以其鲜美的味道、富有弹性和韧性的肉质、独特的口感以及丰富的营养而著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作为蛏类的佼佼者,长竹蛏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由于其资源量的稀缺,发展人工养殖已经成为必要之举。长竹蛏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价格,因此在经济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一、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

长竹蛏是一种生活在潮间带中下潮区至浅海的沙泥滩的贝类。它们主要栖息在底质以泥沙为主的环境中,其中含有适宜的沙子量,通常在70%~80%之间。

长竹蛏喜欢的水温范围为2℃~32℃,但它们在25℃~27℃的水温下表现最佳。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成年长竹蛏主要以摄食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有趣的是,长竹蛏是雌雄异体,其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5月到7月之间。

在繁殖期间,受精卵会在海水中经历一段浮游生活期,然后逐渐发育成为面盘幼虫,最终定居并生长在底泥中。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长竹蛏的染色体数目是2倍体,为2n=38,其核型包括30个中型染色体(m)、6个小型染色体(sm)和2个微小染色体(t),总共74个染色体。

雄性长竹蛏的精子长度约为41.5μm,具有近似球形的头部,长度约为2.6μm,头部有明显的核和稍微尖锐的顶体。尾巴则非常细长,长度可达38.9μm。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长竹蛏的卵是沉性的,呈圆球状,具有紫红色。未受精卵的卵膜厚度约为2.6μm,而受精后的卵膜厚度则在7.8μm~10.4μm之间,卵的直径(不包括卵膜)大约为77.7μm。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二、长竹蛏人工育苗

在每年的6月份,从海域捕捞回的亲贝受精卵,在水温维持在24℃至25℃,海水比重为1.0170的条件下,需要21小时37分钟才能发育成D形幼虫,这些刚刚孵化的D形幼虫的壳长约为150μm,壳高约为120μm。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在接下来的7天里,将这些幼虫在水温保持在22.5℃至25.0℃,比重在1.0170至1.0175之间的条件下培育,同时喂养它们异胶藻和扇藻,以促使它们进入变态期。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在变态期,幼虫的壳长约为290μm,壳高在220μm至240μm之间。大约11天后,当壳长达到440μm时,幼虫的进水管会明显伸长。再过17天,当壳长达到930μm,壳高达685μm时,进水管也会形成。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三、长竹蛏人工养殖技术

在养殖过程中,主要以大竹蛏和长竹蛏这两个品种为主,它们的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体部比重较大,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优良的养殖品种。养殖的方法通常包括采捕野生天然幼苗以及分级养殖。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采捕野生天然幼苗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但由于采捕的天然幼苗的规格差异较大,因此需要采用分级养殖法,并且轮流收获,以确保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通常经过两年的养殖,长竹蛏的体长可以达到约8厘米左右,而个体较大的长竹蛏甚至可以达到22厘米以上。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长竹蛏表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快速的生长速度,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滩涂养殖贝类。由于其圆柱形的体型,长竹蛏在生长过程中占用的滩面相对较小。

这种贝类通常在初夏繁殖,蛏苗经过5至6个月的养殖,就能在当年秋末达到商品规格,为养殖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1、养殖条件

通常会选择位于滩涂或浅海区域的地点,确保养殖场在潮汐和水流方面有足够的优势,可以让长竹蛏获得充足的养分、氧气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养殖场通常会建造池塘、槽或栏网系统,用于容纳长竹蛏。这些容器需要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以维持适宜的水位和潮汐模拟。池塘或槽的大小和深度应根据养殖规模和品种的需要来确定。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还要通过遮阳保护长竹蛏,因为它对阳光敏感,需要提供遮阳设施,以防止过多的阳光照射,还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养殖场免受潮汐和风暴的影响。

同时还要维护适宜的水质对于长竹蛏的健康至关重要。水质监测包括浊度、溶解氧、盐度和水温。水质不良可能会导致蛏类疾病和生长受阻,因此需要定期测试和调整。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2、饲养与管理

长竹蛏主要以浮游生物和藻类为食。养殖场通常会引入适量的浮游生物,以模拟自然环境,并满足蛏类的食物需求。维护养分丰富的水体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

除了天然食物外,养殖者还可以提供人工饲料,以确保蛏类获得足够的营养。这些饲料通常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饲料的成分和喂食频率应根据蛏类的年龄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养殖者需要定期监测长竹蛏的生长情况。这包括测量体长、体重和壳的外观。通过定期监测,可以识别任何生长异常或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于采捕的天然蛏苗规格不一,通常会采用分级养殖法。这意味着将蛏类分成不同的组,然后定期轮流收获。这有助于确保养殖场保持稳定的产量和质量。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四、注意生长规律与季节的关系

长竹蛏是一种生长迅速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它们在同一年内繁殖的蛏苗,进入冬季时,壳的长度可以达到66.6毫米,不过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较小的个体可能只有30毫米到40毫米长。二龄及以上的长竹蛏通常在6月中旬开始繁殖,而一龄长竹蛏则在7月到8月繁殖。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然而,采捕到的蛏中,很少有3龄和4龄的个体,而5龄以上的大蛏几乎没有被发现。这可能与长竹蛏的寿命相对较短有关。

长竹蛏被认为是一种肥满度较高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之一。在繁殖前,它们的肥满度指数通常高达77.5到93.7,而在产卵后,它们最消瘦的季节,肥满度指数也保持在47.2以上。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长竹蛏拥有发达的足极和水管系统,尽管其生殖腺在软体部中所占比例较小,使得长竹蛏适应了较高温度下的生存条件。

其性腺发育的休止期相对较短,一旦排放了精子和卵子,虽然体重可能会下降,但由于这个时候水温较高,饵料丰富,肥满度迅速恢复。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随着冬季的临近,水温开始下降,这也导致了长竹蛏的肥满度略有下降。竹蛏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一般的生长规律如下:在当年的7月份,蛏苗开始快速生长,从8月份一直持续到10月份,每月平均增长在9.6毫米到15.4毫米之间。随着10月下旬水温的降低,它们的生长停止了。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第二年的4月下旬,随着水温的上升,它们重新开始生长,6月到9月成为快速生长期,每月平均增长在5.4毫米到10.3毫米之间。

进入7月,它们开始进入繁殖期,生长速度稍微减缓,而在繁殖后的8月,它们再次迎来一次快速生长期。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五、采捕竹蛏方法

繁殖期通常发生在6月至8月,这段时间内应该禁止采捕,以确保足够的竹蛏亲体留下。在6月份之前,采捕强度也应该受到限制,以维持足够的种群数量。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直到3月份,竹蛏经过第二次增肥后,才可以考虑采捕,但在这个时候,应该限制采捕工具的使用,只能使用小钩进行捕捞。大面积翻挖滩涂容易导致刚刚附着不久的小竹蛏苗死亡。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另一种采捕方法是使用盐卤,先将一桶高浓度的盐卤提前准备好,等待海水落潮,露出大片沙埕,使用小扫帚沾取盐卤,轻轻抖动,使盐卤均匀洒落在沙埕上。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盐卤会顺着竹蛏的出水孔渗入体内,竹蛏会受到强烈的刺激,喷出小水柱。在这个时候,竹蛏会大多从沙埕里钻出来,然后可以将个体较大的竹蛏捡入竹篓中。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同时有效地采捕竹蛏。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总结

长竹蛏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其生物学特征和人工养殖技术对于资源管理和养殖业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其生活史、生长特点和饵料需求,以及采用科学的养殖管理措施,可以促进长竹蛏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保护其自然栖息地和资源。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策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保护这一珍贵资源。

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 朱俊成, 邓富国, & 薛文萍. (2008). 长竹蛏(Meretrix meretrix)孵化过程中的部分生物学特征. 海洋科学, 32(3), 85-88.

2. 林华良, & 陈德香. (2006). 长竹蛏(Meretrix meretrix)疣足上的黏附物及其化学性质. 海洋与湖沼, 37(3), 237-243.

3. 陈锦娟, 蔡国庆, & 林贞雯. (2005). 长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36(6), 56-60.

4. 赖德辉, 胡瑞云, & 李文才. (2002). 长竹蛏养殖中的底栖小动物群落结构与群落学特征. 海洋与湖沼, 33(5), 511-516.

5. 邓富国, 杨岩, & 刘曼. (1998). 长竹蛏幼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及体成分的变化. 海洋科学, 22(4), 32-35.

6. 王建国, & 黄全龙. (2000). 长竹蛏底栖幼体的水环境要求. 海洋湖沼通报, 31(3), 73-77.

7. 陈建斌, & 张卫国. (2004). 长竹蛏的人工养殖. 福建渔业, 25(2), 34-36.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