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富川水牛养殖(深推农业机械化“万千百工程”—阳新农机化生产助力精准脱贫纪实)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阳新,地处吴头楚尾,素有“山川毓秀连吴地,人物风流耀楚天”美名。

据《阳新县志》记载,阳新经济开发较早,东汉时人民即引富河水灌田,历史上就是有名的“百湖之县”和“鱼米之乡”。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阳新的农业生产早已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农机化融入到农业产业链条的广泛领域,机械化程度正深刻影响农民的种植意愿。

在先进农业科技推动下,阳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农艺深度融合,在鄂东南这片低山丘陵区走出了不一样的农机应用之路。

深推农业机械化“万千百工程”—阳新农机化生产助力精准脱贫纪实

“水牛”上岸 “铁牛下田” 阳新10万农机驰骋百里富川

黄石农业看阳新。在阳新谈农业,找一个稍微懂行的人,能在田间地头谈上大半天。

阳新农业,依托于美丽富饶的富河流域而兴。作为阳新的母亲河,富河流经境内14个镇场,流域人口约76万人。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千百年来,富河奔腾呼啸,滔滔东去,用甘甜纯美的乳汁,养育着百万阳新人民。

阳新“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阳新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做好做活富河沿岸现代农业工程这篇大文章。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9月5日,在阳新农业科技园区荆头山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平深深思索。

在阳新,这个“70后”种了15年地,走多元化农业经营之路的青年农民陈平,深知农业机械之于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今年我种了400亩包菜,前段时间栽菜秧请了300多人,不算工钱,一天盒饭钱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陈平从阳新县农机局打听到,种菜秧有专门的机器,400亩地,用机械栽苗只要6个人就够了。

算这笔账轻而易举:机械成本相比人工成本,低了几十倍。

这家合作社,今年在阳新种植了3700多亩水稻。仅在荆头山农场牧羊湖大队,今年就试种了千亩再生稻,第一季就喜获成功。

此外,作为农机合作社的重要服务项目,还为周边地区2万亩农田提供机械服务。

“很难想象,这么大面积的田地要多少劳动力。全程机械化深刻改变了传统农业模式,这种机械化普及度,在阳新还在不断地深入。”他说。

发展大农业,只有充分解放思想,才能“跳起来摘桃子”。在阳新富川大地上,农业机械化之路,正深刻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

传统农业从单家独户单打独斗,发展为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模式。

白沙镇珠林村85岁老农民马辉茂种了一辈子地,他说:“现在别人种一年地,我一辈子都种不完。”

记者了解到,作为打工大县,阳新每年有2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大量农田经土地流转政策集中在种田大户以及专业种植合作社手中,靠机械化耕作最大限度发挥出土地红利,从根本上解决了“田地谁来种,该怎么种”的问题。

扎实推进农机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助力扶贫攻坚——在阳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系列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以奖补补齐短板,阳新农机事业获得了健康快速发展。

一串数字足以说明:

2018年,阳新县农业机械总台数超过10万台,比上年末增加了4000余台,农机总动力达到61.89万千瓦;

2017年完成机耕面积135万亩。其中水稻61.9万亩,油菜34万亩,小麦6万亩,其他作物33.1万亩;完成机播66.85万亩。其中水稻27万亩,油菜18万亩,小麦4.2万亩;完成机收95万亩,其中水稻57万亩,油菜机收27万亩,小麦机收6万亩。

水稻、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9.5%,比上年提高2.36个百分点。

“阳新的农业全程机械化一言概之就是:水牛上了岸,铁牛下了田。”

阳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向能来深有感触,“机械化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实现人歇机不歇,实现精耕细作科学种植,与传统农业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深推农业机械化“万千百工程”—阳新农机化生产助力精准脱贫纪实

补足短板 提档升级 打造机械化种植模式“万千百工程”

阳新县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处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西北、西南、东南部多低山,且向东、中部倾斜,构成不完整山间盆地。

这样的地形结构,将阳新的农田分割为多则万亩,少则几十上百亩的田块。

基于这一县情,在县政府指挥棒指挥下,阳新农机局科学提出了打造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万千百工程”,以适应本地丘陵地区特殊的耕种环境。

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经过几年的扎实推进,阳新县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万千百工程”取得了累累硕果,为丘陵地区推进农机现代化探索出值得借鉴的经验——

快速促进“粗放型农业机械化”向“精细型全程农业机械化”转变,不仅为从业者,更为广大农民和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径。

“万千百工程”,来源于丘陵地块大小不一的面积,分别对应百亩、千亩和万亩规模土地。

“经过几年打造,阳新农业机械化初步形成了‘万亩机械化连片农业示范园顶天立地,千亩机械化连片农业产业园改天换地,百亩机械化连片小规模种植基地铺天盖地’概貌,在该思路引领下,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深入推进,这种‘万千百’的种植模式正越来越明晰,效果越来越明显,叩开了阳新农业现代化转型之门。”

以荆头山农场为例,该场1.8万亩农田,去年万亩以上种植了太湖糯,耕种收实现全程机械化;

富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富河为纽带,按“一带、四业、七园”总体布局,形成了“一带串七珠”的富河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带。

在已有两个万亩农机连片示范基地上,今年,阳新又实施一个万亩水稻——油菜轮作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这些“顶天立地”、撑起阳新农业脊梁的大农业园带动下,中小型农机示范基地遍地开花。

阳新在继续抓好水稻、油菜、小麦等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农艺深度融合,稳步推进茶、果等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农业和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技术应用基础上,玉米生产机械化取得了突破,油菜机播已建成6个千亩农机连片示范基地。

种田大户李国现与几个合伙人投资了600多万元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周围,几千亩优质稻田连成一片。

在这里,阳新县农机局正开展人工插秧、人工撒播与直播机具之间的效能效益实验。

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机器直播比人工撒播每亩节约谷种约2.2斤,种植效果远高于人工。此外,还开发出直播机撒药和开沟排水,实现了一机三用,每亩又降低20多元人工费。

综合而言,这种“技艺融合”实现了每亩降低成本50元到70元。

阳新县国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李国现高兴地说:“对于种植成千上万亩水稻的大户而言,这就是真金白银的收入啊!”

在打造标准化农机合作社、成功申报省级合作社以及购置多种农业机械的过程中,每一环节李国现都得到了“实打实”的叠加政策补贴以及奖金——加起来超过了10万元。

补短板,壮腰身。正是阳新县政府鼓励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在一揽子优惠政策下,阳新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纷纷涌现,农机装备质量和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阳新各类农机户已达870余户,农机大户已达185户,已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2个,新建区域性免费农机存放机库棚2000平方米,新建浮屠臻隆省等二级农机维修网点3家,三级维修点13家;新建白沙方马、浮屠国现、枫林水源、排市石坑、龙港利农、荆头山兄弟等9家标准化农机合社。

目前,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783.98万元,补贴机具43260余台(套),受益农民10020余户,农机总动力达到61.89万千瓦,连续13年持续增长,全县农业机械总台数达到105350台套,固定资产原值超过10亿元。

深推农业机械化“万千百工程”—阳新农机化生产助力精准脱贫纪实

投身农业 有为有味 新型农民精准助推乡村振兴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逐年加大并在阳新落地,农民购机热潮空前高涨,各类新兴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初步建立,农机作业市场日趋规范,作业效益稳定增长。

2017年,阳新实现作业、销售、维修、加工、运输等收入3.8亿元,其中跨区作业收入950多万元。

阳新县农机局局长赵海成说,在阳新广袤的农业大舞台上,一大批“田状元”、农机农艺融合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涌现,一方面很大程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为民创造了财富;另外一方面,在阳新县精准扶贫主战场扮演了重要角色。

过去20多年,排市镇石坑村贫困户周平武一直是“漏斗户”,每年青黄不接时,不得已到处借米下锅混饱肚子;发展农业生产,1000元的种子肥料都要找银行借贷。

两年前,他承包没人要的田垄种植水稻,加入村里的农机合作社引进机械种田,去年纯赚了20万元,一举摆脱“漏斗户”身份,腰板挺直了,说话声音也“大气”了。

口袋暖和起来后,他还不忘带动10多名贫困户一起发展。

在阳新,一批批“周平武式”贫困户,通过扎实创业,靠农业机械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还帮助更多贫困者走上了致富路。

“以水稻种植为例,每年5月播种,7月除草,8月除草防虫,9月到11月收割,每一环节都要农机手以及人工。”阳新白沙方马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先祥说,合作社除带动了以贫困户为主的6名农机手,农忙时节至少还聘请40名贫困户下田做事。

按农村劳力价格,每天可得150元以上。

记者走访了解到,阳新870多个各类农机户中,大户达185户,农机专业合作社32个。这支力量,不仅直接吸附了一批贫困人口就业,还带动了农机生产、销售、加工、维修、报废等多个产业链发展。

“搞农业,谁不主动对接机械化,谁就面临淘汰。”三溪镇种田大户、农机手伍正来说,在阳新,农业机械现代化进程的力量正汹涌澎湃,在农业大舞台上的大戏方兴未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阳新县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一方面该县农机局从农业实战中摸索出符合阳新县情的耕种经验,编纂教材大力培训农业综合人才,引导农民从田间地头而来,再到田间地头去;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从过去被动培训到主动联系该县农业机械学校要培训,思想和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

龙港镇科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阳新首家国家级农机合作社,拥有200多台套大小农机,4套大型烘干机,固定资产超过1600万元。

负责人陈迪良这些年深感“沾了政策的光”:他从一个月收入千元的打工仔,变成年入20万元以上的农业能手,为“两省三县四镇”提供专业农机服务,有了忙不完的事业。

他说,依靠农业机械,现在种1000亩地比过去种30亩都要来得轻松,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对他而言,既有为,更有位。

“机器勤快,天公帮忙。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农业也能干出一片天!”

深推农业机械化“万千百工程”—阳新农机化生产助力精准脱贫纪实

记者手记:

阳新农业全面进入机器时代

在传统农业中,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风吹日晒雨淋,人辛苦不说,一亩地得不到几个钱。若是天不帮忙,或许还会颗粒无收。

从育秧机、插秧机、撒肥喷药机到收割机、打捆机、旋耕机……连日来,记者走访阳新县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发现农业机械应用遍及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从过去的单纯依靠双手“修理地球”,到如今依托机械手“改造地球”;从过去的“人海战术”,到如今的“集约化”精耕细作,方式方法迈出了一大步。

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催生了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在阳新广大农村,让“各司其职,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最大程度释放土地地力”已成普遍共识。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服务体系完善,机械相对于人的力量正以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距迅速拉大,并且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旱涝保收。

这种形势下,阳新传统农业逐渐被蚕食,落后工艺被先进工艺所取代。

松一篙而退千寻。

阳新农业正全面进入机械化时代,种田人若不想被淘汰,唯有重视机械并大力应用于农业生产,这才是当今农业的唯一出路!

来源:黄石日报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