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射洪养殖(射洪市东岳镇黑虎寨村:致富有了引路人 村民生活有奔头相关新闻)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来源: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

射洪市东岳镇黑虎寨村:致富有了引路人 村民生活有奔头相关新闻

《遂宁日报》12月28日3版截图

村名片

黑虎寨村位于射洪市东岳镇南部、射盐路西侧,人居分散、山高沟狭、土地贫瘠,属于典型贫困村。全村耕地面积1001亩、林地面积756亩,共12个村民小组,334户1060人,2014年被纳入省级贫困村,2018年整村退出贫困序列。

大事记

●2014年,黑虎寨村被评为贫困村,57户167人被列为贫困户。

●2016年4月,该村引进射洪同耀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人均年增收400元。

●2017年,该村引进射洪媛玲种植专业合作社、射洪青燕养猪专业合作社。

●2018年,该村张定伦、杨建华、敬相兵等50户贫困户率先脱贫。整村退出贫困序列。

●2019年1月,该村引进波霞家庭农场,年存栏肉兔12000只,实现总产值60万元。

●2020年1月,该村引进太涪农业整治撂荒田、地120亩,平均每亩增收427元;4月引进蜜薯种植;11月引进射洪市宏有养殖业有限公司,利用撂荒地36亩,养殖非洲鸵鸟40羽,预计实现年总产值86万元。

脱贫致富经

射洪市东岳镇黑虎寨村选择能人当“带头人”,提振群众“精、气、神”

致富有了引路人 村民生活有奔头

通过致富典型的带动、驻村干部的帮扶,目前,射洪市东岳镇黑虎寨村基本实现家畜养殖遍地开花。全村年出栏生猪达到3000头、年出栏肉兔超过20000只、年出栏特色小家禽万余只,人均年纯收入从2014年的2400多元增加到如今15000多元。

射洪市东岳镇黑虎寨村:致富有了引路人 村民生活有奔头相关新闻

黑虎寨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聚集点。黄铂晶/摄

专家当“第一书记”

提振群众“精、气、神”

“看!我们村的兔子多好,希望大家下单购买。”今年,黑虎寨村第一书记何晓辉频频出现在视频直播中,为村里的农产品“代言”,帮助村民通过线上销售实现增收。

在贫困群众和其他村民眼中,何晓辉这位从农业农村部门来的第一书记水平高、技术强、信得过、靠得住,能够带领他们增收致富。

刚来到黑虎寨村时,何晓辉和驻村工作队其他成员围绕如何发展农业产业狠下了一番功夫。村里认真谋划适应当地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坚持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将特色产业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发展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项目,带动大规模就业,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造血”原动力。

同时,村里针对每一户实际情况实施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实现“量身打造、个人订制”,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第三种模式,以产业到户资金或产业扶持基金入股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坚持贫困户只赢不亏原则,‘以不低于本金6%的息金进行保底分红+产生效益后进行利益分红’……”在何晓辉的工作本上,详细记录着九种模式创新机制。在带领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过程中,何晓辉坚持既给他们讲“致富经”,也给他们算“经济账”。

如今,黑虎寨村拥有3个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4个公司和1个养殖场,主要以年出栏3000头优质生猪、年出栏10000羽特色小家禽、年出栏20000只优质肉兔、年出栏60头耕牛、年出栏120头黑山羊、120亩青花椒种植、40亩柑橘种植及四季高产粮油种植产业为主。

发展“五小”产业

帮助贫困户家门口增收

走进黑虎寨村山坡树林间,随处可见乌骨鸡嬉戏、觅食,“咯咯咯”的叫声和“扑扑扑”的扇翅声为山村增添了生机。

村民杨延春家的后院养着近200只乌骨鸡。“现在算少的,最多时有900多只。”杨延春说。2018年初,杨延春贷款3万元,在自家后院搞起了乌骨鸡养殖。今年上半年,杨延春家的乌骨鸡出栏量达1000多羽,产值达12万余元。

贫困户杜小群年老多病,无法外出务工。在村里动员下,她养殖了百多只乌骨鸡。据粗略估算,每只鸡利润40元左右,一年下来有近10000元收入。

为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2018年,何晓辉与帮扶单位四处寻访,最终选择了适合黑虎寨村养殖的乌骨鸡产业。“乌骨鸡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但天性好斗,不适合大规模养殖,适合散养,非常适合村里贫困户养殖。”何晓辉介绍,脱贫攻坚以来,黑虎寨村通过“六个一点”方式,筹措发展“五小产业资金,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进行帮扶。在帮扶单位的扶持下,黑虎寨村的乌骨鸡养殖户不断增加。何晓辉还通过帮扶单位、企业、帮扶责任人、发动朋友圈组织销售,同时用视频带货,利用“农商通”“邮掌柜”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采取在线下单、统一收购、集中检疫、统一屠宰、统一包装、集中配送等方式销售。

“全村从事乌骨鸡养殖的村民有百多户,今年预计出栏乌骨鸡10000羽,总产值120万元以上。”对养殖乌骨鸡的未来,何晓辉信心满满。

完善基础设施

贫困村有了新模样

脱贫攻坚以来,黑虎寨村借助信息技术对贫困群众进行精准识别,坚决不错评、漏评一户一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在走村入户的基础上,了解贫困户情况,帮助他们摆脱懒惰思想,定期开展贫困户及非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能力、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黑虎寨村新建和扩宽道路共计10公里,将全村形成了两个环形公路沿线。整治山坪塘3个、蓄水池4个、石堰1个,水渠整治200米。对53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整治,55户贫困户住房全部达到安全。新建便民中心、文化室、卫生室、舞台和文化广场,自来水安装、天然气管网工程以及广播电视、生活用电实现全覆盖。

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黑虎寨村整治撂荒田、地120亩。村集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种植、管理、销售等,农户以土地入股,村集体前两年占45%股份,公司前两年占55%股份。两年后,村集体占10%的股份,平均每年分红2.6万元,农户每年占35%的股份,可分红7.2万元。

返乡创业记

养殖户陈红霞:

为 200余名村民传授养兔技术

射洪市东岳镇黑虎寨村:致富有了引路人 村民生活有奔头相关新闻

陈红霞在养殖场查看兔子生长情况。黄铂晶/摄

在见到陈红霞时,她正在兔场中忙活。“今年预计能出栏2万只肉兔,总产值将达到100万元。”陈红霞笑着告诉记者。

陈红霞今年35岁,曾经的她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南下“打工妹”。2018年,春节回家的陈红霞看到脱贫攻坚给原本贫困的小山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并得知村里正在鼓励搞养殖,她在驻村干部的动员下,毅然辞去广东的工作,拿出全部积蓄,决定返乡养殖肉兔。

在养兔初期,由于不懂技术,陈红霞吃了不少苦头。为了帮助陈红霞把肉兔养殖做起来,何晓辉教她如何给兔子配饲料、判断疫病、做好母兔分娩移窝等技术。在何晓辉耐心的技术指导下,陈红霞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肉兔长势愈发喜人。兔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市场销路不愁。2019年,陈红霞的兔场年出栏肉兔5000余只,年收益达到25万余元。陈红霞也因此成为村民口中名副其实的“兔女郎”。

养兔不仅效益好,而且无需干重活,适合老人和留守妇女。陈红霞养殖肉兔的成功,激起了周边乡邻的养殖热情。为此,陈红霞决定把养兔技术分享给乡亲们,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19年3月,“黑虎寨村农民夜校肉兔养殖教学基地”挂牌成立,陈红霞结合自己养兔的实践经验,开起了养兔技术讲堂。截至目前,培训班已成功举办8期,200多个村民在这里学习养殖实用知识。

扶贫人物志

贫困户张定伦:

依靠勤劳双手变身养殖大户

见到张定伦时,正值其母亲八十大寿,一家人忙着张罗母亲的寿宴。张定伦在前院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过了一辈子苦日子,现在终于有钱了,一定要热热闹闹,让老母亲开心一下。”张定伦说。

今年57岁的张定伦,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肌肉萎缩,被鉴定为肢体三级残疾。一家人也被贫困的窘境包围着:全家仅靠承包4.89亩耕地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业,人均年纯收入2560元,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转机出现在2014年。张定伦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为其制定了精细化的帮扶措施,通过技能培训,发展养殖业。2016年,张定伦饲养了1头能繁母猪、帮扶单位送来6头高产母羊让他加入合作社。2018年10月,张定伦申请了4万元小额贷款,用于扩大养殖规模,在原猪舍附近的空地上重新规划了300平方米的标准化猪场,并成功注册了家庭农场。在做好养殖的同时,他还开垦撂荒地16亩,种植红薯、玉米、黑麦草等作物当作饲料,采取“一种二养三循环”的模式饲养畜禽。

现在,张定伦种植了20余亩农作物,养殖能繁母猪16头,实现年总产值约60万元,一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的窘境。在自己富裕的同时,张定伦也尽最大努力回报乡邻。2019年,镇村两级在张定伦家成立了“农民夜校生猪养殖教学基地”,以现场教学的形式向村民教授养殖课程。在他的带动下,全村12户贫困户先后开垦撂荒地106亩,去年人均年纯收入1.5万余元。

人物访谈

开展“四讲四改”行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访东岳镇党委书记何贵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东岳镇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后还将如何发力?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东岳镇党委书记何贵鑫。

何贵鑫告诉记者,自2014年以来,东岳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强化责任落实,尽锐出战,聚焦贫困人口精准施策,坚持脱贫目标强力推进,圆满完成了各年度目标任务。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该镇于2018年度、2019年度连续两年接受省级交叉考核,2020年度接受国家普查,均获得高度评价。

在扶贫产业发展方面,何贵鑫介绍,东岳镇始终坚持以产业就业为抓手带动群众增收。按照“村村进园、户户入社”思路,全镇发展香桂、青花椒等经济林木2000余亩、优质粮油1000余亩、林下家禽养殖9万余羽、生猪养殖4600余头,将农户、工商企业、村集体组织等各方紧密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落实光伏产业促增收,建成5个126千瓦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1家,吸纳46户贫困户入股农机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合作社共同经营,带动贫困群众务工年人均增收500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建成165亩芍药花基地,每年吸纳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当地84户贫困户125户非贫困户就业增收;全镇还积极推动“五小产业”发展,累计为600余户申报“五小产业”扶持资金29万余元。

何贵鑫表示,下一步,东岳镇将持续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编制乡村振兴村级规划,加大全域无垃圾城乡综合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开展以讲卫生、讲礼貌、讲节俭、讲勤劳和改赌博之风、迷信之风、攀比之风、不孝之风为重点的“四讲四改”行动,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为全面实现同步小康、高质量小康继续努力,为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画上圆满句号。

记者手记

继续把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下去

在黑虎寨村,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从2014年的2400多元增加到如今的15000多元,从“千”跃“万”记录着脱贫攻坚中这个贫困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以说,扶贫先扶人、扶智,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拉资金、跑项目。正是因为有一位称职的第一书记,黑虎寨村才会在基础设施、农业产业、贫困户面貌等方面发生改变,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由此增强。

当前,脱贫攻坚收官在即,全面小康正在路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村第一书记要继续发挥好作用,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惟有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乡村才能实现振兴。

(全媒体记者 黄铂晶 侯跃)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