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胡蜂蛹养殖(封面专题︱向自伍的胡蜂养殖创业之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封面专题︱向自伍的胡蜂养殖创业之路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先进典型、讲述党员的故事,农村中心委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制作了远程教育专题片《“杀人蜂”致富路》,该片获得了第十五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优秀奖。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先进典型、讲述党员的故事,农村中心委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制作了远程教育专题片《“杀人蜂”致富路》,该片获得了第十五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优秀奖。

封面专题︱向自伍的胡蜂养殖创业之路

向自伍向客商介绍胡蜂蛹(影片截图)

  《“杀人蜂”致富路》主要介绍了金环胡蜂繁殖和养殖的科学方法,阐释在不同养殖阶段和繁育阶段具体做法的科学原理。

  在策划初期,制片单位为了突出胡峰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加入一些医疗、保健等领域的介绍来凸显胡峰的商业价值,却忽视了应该突出特种养殖这一重点内容,导致做出来的片子偏离了最初定位,于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对节目策划进行反复修正,将重点放在胡蜂养殖的技巧以及主人公本身遭遇的挫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上,这样既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同时也突出了人物形象。

  拍摄过程中,因为拍摄对象特殊且具有攻击性,给拍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首先,团队成员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其次还要确保自身安全。为了避免被胡蜂蜇伤,在每次拍摄前都必须认真穿好防护服,为了选取最佳拍摄角度,团队成员在群蜂中聚焦定格,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取得了拍摄的成功。

  以下为《“杀人蜂”致富路》的主要内容。

一道菜中遇商机

  向自伍是土生土长的湖南省辰溪县人,退伍后他选择了回乡创业,从事婚纱影楼生意,日子也算过得平凡充实。而他的平静生活,却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发生了改变。

  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因多年未见,便邀向自伍到县城的餐馆里面去吃饭叙旧。聚餐中,一道“油炸胡蜂蛹”的下酒菜让向自伍忽然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这童年的味道,勾起了他对小时候的回忆,于是这美味的炸胡蜂蛹让他对这家饭店胡蜂蛹的来源和价格产生了好奇。服务员告诉他,这道菜要108元。因为这道菜的原材料———胡蜂蛹并不经常有,所以价高货缺。这令向自伍看到了商机,萌生了人工养殖胡蜂的念头。

封面专题︱向自伍的胡蜂养殖创业之路

成年胡蜂(影片截图)

  金环虎头蜂,学名金环胡蜂,属胡蜂类,体型较大,它们的外观通常为黄黑色相间,形似虎斑纹,所以被称为“金环虎头蜂”。胡蜂生活在我国海拔4000米以下的地区,它们处于昆虫界食物链的顶端,与寻常的蜜蜂采食花粉花蜜不同,胡蜂属杂食类昆虫,它们常常以某些昆虫为食。由于胡蜂性情凶暴、毒量很大,人若被蜇伤,轻则疼痛难忍,重则会断送性命,因而胡蜂也被称为“杀人蜂”。胡蜂蜂蛹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是山里人获取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杀人蜂”虽然可怕,但它的市场很大,蜂蛹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做汤做菜,随着胡蜂蛹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现在的市场收购价可达85元一斤。

  之后的一段时间,向自伍开始留意关于胡蜂养殖的一切信息,也到云南、贵州等地考察取经、了解胡蜂的养殖技术,逐渐走上人工养殖胡蜂的道路。

养蜂路上苦求索

  虽然向自伍从小就熟悉胡蜂,但到底怎么养胡蜂,他也是一头雾水。通过考察和请教专家得知,要想成功实现胡蜂的人工养殖,必须要过两大难关,首先是提高蜂王的越冬成活率。

  湖南省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农艺师覃皓介绍,快要到冬季的时候,胡蜂就会繁殖一批最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这批雌蜂将来越冬以后就是下一年的新蜂王。在自然环境下,所有蜂王都需要越冬。每到秋末冬初气温下降时,它们离开蜂巢,各自寻找向阳、背风的洞穴或是枯树,进入休眠状态。然而,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胡蜂越冬的成活率很低,只有千分之几。

封面专题︱向自伍的胡蜂养殖创业之路

胡蜂蜂蛹(影片截图)

  蜂王,是整个蜂群繁衍后代的核心。想要大规模地繁殖胡蜂,保证蜂王能够顺利过冬是必须要过去的“坎儿”。根据胡蜂的越冬习性,如何模拟出胡蜂喜欢的越冬环境,让它们舒适地度过寒冬,又能避免天敌的侵害至关重要。经过反复思索和尝试,向自伍选定了枯朽干燥的木桩。

  要想让胡蜂顺利在木桩里面越冬,木桩必须要保持干燥才行。因为潮湿的木桩会慢慢滋生细菌,最终导致胡蜂的死亡。向自伍对木桩进行了精心设计,他把木桩中间掏空,再在侧壁钻出一些孔洞,与中空的大孔洞相通。同时,为了保温,孔洞外面还要配上木塞,为了观察木桩里面越冬蜂王生存状况,在木桩顶部也设置了木塞。

  每年10月,向自伍就将交配后的蜂王放入立有木桩的越冬棚里。随着气温逐步降低、蜂王需要越冬时,它们便会自然地寻找越冬的场所。别小看了这一个个干燥枯朽的木桩,经过这么简单的一加工,放在越冬棚里,不但可以避免天敌的侵害,而且结合人工越冬棚的温度控制,可以让越冬蜂王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向自伍在胡蜂蜂王的越冬成活率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第一个难关得以顺利通过。向自伍又想尽办法准备攻克第二大难关———如何提高蜂王筑巢率。

封面专题︱向自伍的胡蜂养殖创业之路

胡蜂巢(影片截图)

  当春天到来,气温回升时,在自然条件下,苏醒后的蜂王用口中分泌的唾液混合筑巢材料,开始建造自己的“育儿室”,这也就是筑巢的开始。然而,在自然条件下,受温度、食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蜂王的筑巢率并不高。筑巢率高低、巢穴的大小、数量直接决定着后续蜂蛹的收获,稍有不慎,之前付出的努力也就很可能功亏一篑———这是胡蜂养殖即将面临的新一轮考验。

  经过细心的观察,向自伍发现,结合胡蜂的习性来看,它们偏向于选择一个比较隐蔽的、又可以适宜它生存的小的空间筑巢。于是他想到了一种方法:通过放置一部分较小的木箱,木箱上面留一个洞,然后在每个木箱里面放置一根木棍,这样可以方便胡蜂进行筑巢。通过这种方式便可以观察胡蜂是否可以找到木箱的洞并爬进去筑巢。照着这样的思路,向自伍试着制作了200多个20公分左右见方大小的木箱,上面带有可以灵活开启的盖子,中间搭着一根木棍,可让蜂巢附着,木箱里面放一些筑巢用到的树皮。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里面筑巢的胡蜂仅有40-50只,看来胡蜂自己找到小孔钻进木箱里筑巢的方法并不奏效。向自伍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新办法,那就是用细网在木箱小孔一侧的外面搭建出一块像笼子一样的方形“活动空间”,把蜂王的活动空间限制在了相对比较小的范围内。刚开始进去的时候它会比较烦躁,但是不出几个小时便会安静下来。随着蜂王逐渐熟悉了环境,它们开始钻进小孔,进入到木箱中筑巢。

  虽然解决了部分难题,可是向自伍的困惑仍然没有消失:仍然有一部分蜂王没有筑巢,那些蜂王在活动笼里面爬来又爬去,就是不进到筑巢箱里面去,原因何在?同样的蜂王,也是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些蜂王就先爬进木箱里筑巢,有些却徘徊在木箱外,迟迟不筑巢呢?筑巢时间的不统一,非常不利于生产,一时间,向自伍也找不到任何的解决办法,束手无策的他只能天天盯着筑巢箱发愁。

封面专题︱向自伍的胡蜂养殖创业之路

向自伍察看蜂王筑巢(影片截图)

  直到有一天,向自伍观察蜂王在方形活动笼里的运动轨迹时,发现这方形的活动空间对于蜂王的体型大小来说,还是过于宽敞了,这使得蜂王自己爬进筑巢箱孔洞的概率并不高。于是向自伍用同样的透气细网,将方形的活动笼改成了锥形。由外向内,逐步缩小,最终通向筑巢箱的洞孔。别看只是形状上的改动,这当中的学问可大了!改成锥形的活动笼,可以进一步限制蜂王的运动空间,引导蜂王呈螺旋状轨迹进入筑巢箱内,筑巢产卵也就顺理成章了。被进一步缩小活动空间的蜂王乖乖地进入到了筑巢箱中,筑巢的时间也就整齐了。

  攻克了两大难题后,在养蜂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但向自伍从不放弃,他通过外出考察、请教专家等途径寻找解决办法,不断地摸索使他逐渐掌握了蜂王越冬、蜂王筑巢、人工孵化等技术。向自伍说:“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改进技术,现在我们有九项实用新型专利在申请。”

  向自伍于2016年1月创办了蜂业公司,野外养殖基地40余个,蜂窝从刚开始的几窝发展到了1800多窝。在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向自伍十分重视科研与创新,结合当地条件、气候,独家研究出来了一套独门胡蜂养殖技术,胡蜂年年高产,向自伍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年总产值达150多万元。

与蜂共舞踏富路

封面专题︱向自伍的胡蜂养殖创业之路

蜂农进山取蜂(影片截图)

  致富不忘乡邻。向自伍攻克了蜂王越冬、筑巢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在胡蜂养殖事业上取得了成功。而在自己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向自伍也不忘将经验技术分享给村民。2016年向自伍开始公司化运作,将闲置的山林都利用起来养蜂,通过带动乡邻养殖胡蜂帮助村民致富,在当地,他获得了“胡蜂王”的美名。

  胡蜂养殖户米仁忠对这种方法赞不绝口,他说养殖胡蜂投入小,很简单,只要几块木板,熟悉这个流程就可以搞好。同为胡蜂养殖户的朱振华介绍说“:每年养上一百窝蜂,就算没有100%的把握,但赚个七八万块钱还是不成问题的。在外面打工也不过挣两三万块钱,养家糊口后,也没有剩下几个钱了。”

  很多农户从向自伍的胡蜂养殖基地学到了科学的方法,也搞起了人工养殖。他们利用现有资源,在房前屋后开展胡蜂养殖,将筑巢棚与交配室共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空间,在养蜂产业上纷纷尝到了甜头。

  科学的养殖知识改变了全村人的命运,就这样,向自伍在实现“杀人蜂”致富的同时,也带动村民共同踏上脱贫的致富路。2017年3月,他又成立了胡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分红,带动农户养殖及回收,惠及农户60户,其中贫困户30余户。原本并不富裕的村子,靠着这些危险的“杀人蜂”得以更好地发展,大家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建设富裕乡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变成了即将实现的未来!


作者:纪晔 王文昊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封面专题︱向自伍的胡蜂养殖创业之路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