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甘肃喜洋洋养殖基地(华亭:沃野田畴“产业旺” 致富路上“喜洋洋”)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华亭:沃野田畴“产业旺” 致富路上“喜洋洋”

仲夏时节,走进华亭市安口镇,田畴沃野郁郁葱葱,蔬菜大棚果蔬飘香,养殖基地牛羊健硕,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的美丽新画卷。

近年来,安口镇立足镇情实际,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描绘了沃野田畴“产业旺”,致富路上“喜洋洋”的生动场景。

种出“菜”富路

“我们村现有蔬菜拱棚176座,日光温室20座,5000平方米智能温室一个。”仲夏时节,在华亭市安口镇朱家坡村,说起蔬菜种植,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光平脸上溢满幸福,“村子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50亩,60%以上的群众从事果蔬种植产业,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在华亭市,朱家坡的果蔬远近闻名,素有华亭“蔬菜村”和致富“明星村”之称。时下,朱家坡各类大棚果蔬相继成熟,产销两旺。

“跟传统务农相比,蔬菜大棚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年四季都能挣钱,种出来的果蔬产量高、品质好,订单不断。”朱光平介绍。

为着力提升产业价值链和服务链,朱家坡村还引进了育苗技术,建成育苗基地,实现自己育苗、自己种植,推进育苗、种植、销售等环节紧密相连,还增加了销售渠道,呈现出种植面积扩大、示范园区和设施面积增加、生产效益大幅提升的良好态势。

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链,育苗、栽植、管理、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投入,朱家坡村不断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上做文章、扩规模,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着村民共同致富,一起走上甜蜜“蔬香”路。要实现乡村振兴,一个村单打独斗不免势单力薄。

“我们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增效益’的总体思路,以朱家坡村、马家堡村、吴家堡村‘西三村’设施蔬菜种植区为中心,着力打造G344公路沿线川区蔬菜种植带,全镇蔬菜大棚数量达到206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00亩。”孔彦荣说。

养出好“钱”景

一大早,安口镇大坪村村民刘正文的肉牛养殖场里就热闹了起来,刘正文正忙着清扫牛槽、清理圈舍、给牛喂草饮水。50多头膘肥体壮的肉牛一字排开,悠闲地吃着草料,时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

“以前人畜都在一个院里,既杂乱,又不卫生,尤其一到夏天,蚊蝇到处乱飞。现在人畜分离了,院子整齐了,环境好了,关键是干净卫生了。”刘正文一边投放饲料一边乐呵呵地介绍。

刘正文是村里最早加入养牛行业的农户。2017年,听村上人说,养牛有扶持好政策,他联系了自己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刘明,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刘明听了父亲说的话,便决定辞职,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发展起养牛产业。

由于没有养牛的经验和技术,刘正文便和儿子去买了专业的书籍,顶着压力、自己研究摸索养殖技术,慢慢地通过不断地积累,变成了村上闻名的养牛“土专家”,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到53头,如今成了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牛状元”。

近年来,安口镇大坪村始终坚持“政府扶持、龙头引领、专合带动、农户参与、规模养殖”发展模式,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养殖业,夯实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基础。目前,大坪村现有肉牛养殖35户,全村肉牛养殖数量326头。

据了解,今年,全镇共打造人畜分离肉牛养殖小区9个,培育养牛大户125户,牛存栏量达8200头,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和刘正文一样,依靠牛产业,走上了致富路,养牛养出了好“钱”景。

播出“希望”田

夏忙不止忙收,更忙种忙管。

连日来,雨水充足,安口镇各村抢抓夏收复种黄金时间节点,按照“以秋补夏,以小秋补大秋,以复种补全年”的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引导群众在刚收割的小麦地种植荞麦、冬油菜等作物,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这些土地,几年前还只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近年来,安口镇大力开展“整治撂荒地、荒田变良田”行动,加大撂荒地复耕,多种类、多方式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让撂荒地切切实实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我们的撂荒地主要用来种植玉米、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玉米地采用玉米大豆套种的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可以实现‘一地两产、一茬双收’。”安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兴龙说道。“由于北方小麦种植要跨过一个冬季,我们选择生长周期短,耐干旱、耐瘠薄的荞麦进行倒茬种植,也能达到‘一地生两金’的效果。”

安口镇将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通过政策宣传、技术服务、籽种援助等有效措施,引导群众按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的原则进行产业多元化发展,稳步提升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全镇共整治撂荒地6387亩,共种植小麦1600亩,玉米15000亩,玉米大豆套种600多亩,小麦收割后种的这茬荞麦大概到9月份就能收获,到时候再种上冬小麦,这种打破传统一年一季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有力提升了耕地的综合效率,增加了土地的附加值,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杨兴龙说。一收一种之间,昔日撂荒土地已摇身化作“致富良田”。

一项项产业的落地生根,一排排蔬菜大棚里生机勃勃,一座座村庄的华丽蜕变,一个个农民的喜笑颜开……处处述说着陇窑古镇富民产业“百花齐放”,多元发展促增收的生动故事。

通讯员 张小兵 贾艺超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