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天津市大棚养殖观赏鱼(坚持科技创新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天津市北辰区德虎家庭农场)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坚持科技创新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天津市北辰区德虎家庭农场

天津市北辰区德虎家庭农场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提高种粮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优质农产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规范管理,优化产业布局,探索品牌化发展路径,取得了良好成效。


德虎家庭农场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上蒲口村,登记注册类型为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300万元。农场主要从事小麦、玉米、水稻、黄豆等大田作物和大棚蔬菜、水果(麒麟瓜和博洋瓜 )种植,以及水稻加工与销售。农场经营面积905亩,其中500亩用于农作物种植、400亩用于水稻工厂化育秧还建有1处烘干厂。农场有主要成员3人,其中农场主孙德虎负责生产和管理,妻子负责内勤,女儿负责财务和销售。农场常年雇用工人3 人,负责大田作物和大棚蔬菜、麒麟瓜、博洋瓜种植,季节性临时雇工30余人。农场主孙德虎先后获得“天津市农民创业带头人”“天津市农机大户十大标兵”“天津市种养殖能手”等荣誉称号。2020年,农场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一、强化科技支撑,引进优质良种

农场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提高种粮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促进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是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农场引进水稻基质育秧技术,既破解了育秧环节的取土难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稻田表层土壤流失问题,又为机械化插秧提供了便利条件。2022年,农场育秧面积从200亩扩大到400亩,成秧率达95%,为周边合作社及农户的3万亩土地提供了高质量水稻秧苗。

二是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提高水稻基质育秧的成活率,农场引进水肥一体化设备,将可溶性肥料按基质养分配比和作物品种施肥要求进行配兑,再通过可控管道系统定时、定量将肥水均匀喷洒在秧苗生产区域,确保稻秧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及时高效送达。

三是引进优质水稻新品种。农场主通过参加展销推介会,了解并引进了津原89、津育粳22等多个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集成应用与稻种相配套的绿色生产技术,亩均实现增产180千克,每亩增收 1000元。

二、坚持绿色生态,确保产品质量

农场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努力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一是实行稻蟹共生立体种养。农场于2015年开始稻蟹共生立体种养试验,2022年发展稻蟹共生种养面积1000亩,每亩投放蟹苗500尾,亩产河蟹62.5千克,为农场创收350万元。

二是开展水稻无人机飞防。2018年,农场花费10万余元采购了一台无人植保机,配合水稻航空植保专用剂对农场稻田进行病虫害防治,不仅节水省药环保,而且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和防控效果

三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场坚持科学施肥,委托市农技中心进行土壤肥力检测,依据土壤供肥性能和作物需肥规律,精准补充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农场化肥使用纯量亩均减少1.5千克(折合化肥实物量3.33千克,按45%折纯),每亩节约肥料开支10元左右。

三、紧跟市场需求,提升发展后劲

农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规范管理、设施农业、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实行规范化管理。农场借鉴企业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生产、财务、用工、培训、品牌推广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实行生产、销售、财务专人负责制,提升农场运行效率。农场严格落实生产制度,做好生产、销售及田间农事操作记录,不断改进种植方式,及时掌握市场反响好的产品种类,有针对性地进行种植生产

二是优化种植结构。2021年,农场开始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钢骨架大棚850个,用于种植蔬菜、水果(麒麟瓜和博洋瓜 ),每年创收 150余万元

三是探索品牌化发展。农场与天津市冠海水稻种植合作社合作,取得“运河大米”商标使用授权。为提升产品辨识度,农场聘请设计师对产品包装进行创意设计,经合作社认可后投入使用。同时,农场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利用微信、电商等网络平台开展产品营销,从原来等待小商贩收购转变为精包装后网络直销,实现年均增收约 3%。

来源:《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2022年)》

坚持科技创新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天津市北辰区德虎家庭农场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