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黄土高原适合养殖什么(黄土高原上的“新农业”)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黄土高原上的“新农业”

延长县火焰山红薯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毅展示红薯。记者 艾永华摄

红薯卖出了猪肉价

“‘火李湾’牌红薯一斤能卖到13元,比猪肉都值钱。”延长县火焰山红薯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毅指着一筐筐红薯自信地说,“咱这红薯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乘过高铁、坐过飞机和轮船,参加过各种农产品推介展销活动。”

冯毅是土生土长的延长县罗子山镇下鲁村人,因家庭困难,初中毕业后就出门闯荡。在打工过程中,他学会了加工铝合金门窗的手艺。后来,他在延安市办起了铝合金门窗加工厂,在这个行业干了十余年,买卖做得风生水起。但每次回老家看到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老人和撂荒的土地,冯毅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小时候,几个小伙伴背着家人,偷偷烤红薯聚餐的情景历历在目,老家的红薯又甜又香。”小时候的记忆为冯毅选好了带领乡亲致富的路径,“对,种红薯。”

2010年,冯毅回到下鲁村开始种红薯。他和朋友合伙创办了延长县火焰山红薯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5户社员、红薯种植面积30多亩起步,逐渐发展壮大,还倾力打造出“火李湾”品牌。为了保证红薯品质,合作社建成育苗基地,为农户统一提供种苗和免费技术服务,形成育苗、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并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多个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合作社共种植红薯2000余亩,社员达到269户,辐射带动100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火李湾”品牌红薯进入淘宝、天猫、京东等众多电商平台,畅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各大城市。

“延长县老品种红薯具有皮薄、甜度高等特性,商品红薯很受消费者欢迎,残次品可加工粉条。”冯毅说,红薯产业前景光明,今年夏季旱灾严重,但亩产值至少在5000元以上,要是风调雨顺,亩产值在1万多元。

地处黄土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延长县,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红薯、辣椒等最佳优生区。近年来,该县以建设有机农特产品基地县为目标,大力实施“果菜增效富民”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到3万多亩,年产值达到1.5亿元,成为继苹果产业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

旱鸭子成了“金鸭子”

11月3日下午,刘永军扛着一大包饲料走进鸭棚,将每个饲料桶添得满满当当,一大群鸭子“嘎嘎”叫着,蜂拥而至争抢着啄食。“这是我今年养的第三茬鸭子,再有3天就能出栏了,每只鸭子去过所有成本纯利润在4元左右,两棚鸭子能收入2.4万元以上。”看着一个个肥胖的鸭子茁壮成长,刘永军高兴得合不拢嘴,“养鸭旱涝保收,后半辈子咱就干这个了。”

52岁的刘永军是延川县关庄镇十甲村村民,他种过地、打过工、种过大棚蔬菜,只要能挣钱,什么苦活累活他都干。

2017年,十甲村引进北京大鸭梨餐饮集团,建成家禽屠宰场及北京鸭养殖基地,该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带动群众发展旱鸭养殖产业。

2018年,在合作社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刘永军养了两棚旱鸭,短短40天,两棚鸭子纯收入两万多元。“延川知情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鸭苗,并全程免费指导养殖技术服务,延川县知勤牧业有限公司订单收购所有成品鸭子,农户只管负责养殖,相比过去种大棚蔬菜,养鸭子要轻松得多,只要把鸭子养好,达到收购标准,有多少都不愁卖。”刘永军说,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刘永军每年养殖两三茬旱鸭,等到了正常年景,没有疫情影响,每年养殖七八茬、收入十几万元不成问题。

“公司和北京、宁夏、内蒙古、西安等地107家餐饮企业建立供销合作关系,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延川县知勤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龙说,旱鸭养殖周期短、见利快、带动性强,是村民致富增收的优势产业,当地群众对旱鸭养殖产业积极性很高。截至目前,已带动当地3个行政村38户农民发展北京鸭养殖产业,目前共存栏旱鸭11.6万只。公司计划在村里新建孵化厂、种鸭厂、饲料厂、冷库、纸箱厂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农民在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小杂粮变成畅销品

包装、贴商标、打包装箱……11月4日上午,清涧县宽州镇韩家硷村的“西部粮仓”包装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碌着。绿豆、小米、粉条等陕北特产贴上“西部粮仓”的商标,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粉条每斤涨了3元,南瓜每斤比市场价高出0.5元,通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销售协议,所有的农产品价格都提升了。”韩家硷村村民韩光权说,“只要农产品能卖得出去、价格好,种地也能富起来。”

今年60岁的韩光权一直靠种地为生,但日子始终过得不温不火。他也打过工,做过生意,收入还是不稳定。后来,看到村集体经济组织销售的农产品价格高、销路宽,韩光权不仅把自家的20亩山地全部耕种,还承包了村民的10多亩地。“今年仅20亩洋芋加工的粉条就收入10多万元,加上西瓜、南瓜、谷子的收入近15万元。”种了大半辈子地的韩光权高兴地说,“种地是咱的长项,以后的收入会越来越多。”

韩家硷村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长期以来,以种植小杂粮、洋芋、南瓜等和粉条加工为主导产业。2019年,该村引进清涧县西部粮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电商+农户”发展模式,建立起集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订单农业、产销对接,带动当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东南沿海地区。”韩家硷村党支部书记韩亮亮说,“过去因为农产品销路不畅,村民对种地积极性不高,有不少山地都撂荒了。自从引进西部粮仓公司,在‘西部粮仓’品牌力量的影响下,经过精选包装的农产品,价格高,有多少都不够卖。”

韩亮亮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把撂荒的土地重新种起来,今年韩家硷村小杂粮种植面积从过去的1500多亩增长到2000亩,传统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源泉,加上在社区工厂务工的收入,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陕北,沟壑纵横。在那黄土高原的皱褶里,一座座大棚里生机盎然,一个个厂房中机声隆隆,曾经的黄土高坡正在焕发勃勃生机。记者 艾永华 许奥博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