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新都龙虾养殖基地(400万变3000万 这个“农业公园”火出圈)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炎炎夏日,6月5日,走进斑竹园街道双龙村的双龙田园,扑面而来的清风让暑意消退了一半。双龙湖旁,垂钓爱好者抛竿起钩,惬意休闲;戏水池边,父母带着孩子享受着快乐的周末时光;桃子林里,游客体验着难得的采摘乐趣。这一天,双龙村乡村旅游项目——双龙田园接待了来自成都周边的上千位游客。

多年来的稳步发展,让双龙村摘掉了“落后村”的帽子,乡村振兴,成为双龙村“前世今生”的分水岭。

400万变3000万 这个“农业公园”火出圈

这路占了地

没有一人要赔偿

要致富先修路,双龙村的发展便是由路开始。

2013年,周友平当选为双龙村党支部书记。“每年修好一条路。”这是周友平在选举大会上给村民许下的承诺。作为上门女婿,村民们对这个新当选的村支书充满疑虑,觉得本村人都干不好的事,周友平一个外村人也不可能干好。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在外做工程经理的周友平瞒着妻子,悄悄辞职回到村里,踏踏实实地干起了村支书的工作。

“家家户户穷叮当,有女不嫁双龙郎。”彼时的双龙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基础设施为零,村集体收入为零,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收入长期低于周边平均水平,常年在马家镇(现斑竹园街道)综合排名中倒数第一。

“只有修路才有出路。钱不够,就借。”在一次讨论会上,周友平提出了要致富先修路的想法。正是这个传统的思路,启迪了大家的思维。“双龙村每年有46万元的公服资金,首先是有偿还能力的。于是,我们就想到了融资。”周友平说。

两个月的时间里,周友平跑了13个部门,一遍又一遍地对部门负责人解释说明,一条好路对于双龙村有多么重要。恰巧,2013年是我区公服融资政策推行的最后一年,周友平赶上了末班车,加上交通部门给予的扶持政策,钱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当一辆辆的货车满载砂石开进村子,村里人意识到这个书记开始玩“真”的了。两年时间,周友平硬是带领村民修通了新环路、新环路沿线、金河路和桥炉路四条5.5米宽的主干道,打通了双龙村四个方向的出入通道,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为双龙村经济发展“舒经活络”。

修路让村民们看到了新任村支书的勤劳和务实。由于拓宽道路,修路过程中占用了不少村民的房前屋后以及林盘农田,过去爱斤斤计较的村民们,这次却显得格外大度。“全村没有一个人来找我要过赔偿。”周友平说。

这院全参与

小村落变了样

无人问津的小村落,渐渐迎来了各地的参观学习团。

“道路修好了,环境也得跟上。”时间来到2015年,这一年,刚刚靠融资修好路的周友平决定和院落环境“碰碰硬”。“每年公服资金只有46万,除掉每年还修路款的30万,还剩下16万。减去沟渠保养、保洁支出等日常花销,所剩无几。院落环境治理需要资金,周友平这个想法,让村两委一班人惊掉了下巴。“能不能等还完了修路的欠款,再开始做院落治理。”有人建议。“还完欠款得五六年,黄花菜都凉了。”周友平觉得好容易建立起来的干群关系,经不起时间的消磨,等还完款,刚建好的基础设施又老旧了。

口袋里没有钱,时间也不等人,怎么办?周友平想到了依靠村民。有了修路铺下的“信任”,村民参与院落治理的热情格外高涨,党员干部带头干,全民参与合力干。打扫卫生、修整林盘、装饰院落……一个月下来,仅仅花费几万块钱,双龙村第一个“文明院落”就打造完成。

道路建设加上院落治理,让双龙村变了模样。从来没获过示范的落后村,也开始获得三美村、卫生村等省级示范,市、区关于环境方面的奖励也是越来越多。环境变好了,人也来了不少,但是村集体收入还是零。周友平意识到,村子要发展还是得有产业。在一次全村大会上,周友平将想法和村民进行了沟通,得到了全村人的赞同。

靠着过去在外面做工程的人脉,周友平很快找到了一家农业企业。价格谈妥了,模式谈好了,土地也整理出来了,临门一脚的时候,企业却反悔了。信心满满的周友平,被这突然一棒敲懵了。

原来,双龙村因地理位置特殊,村里土地多为下湿田,土壤有机含量低,种植效益低,这是过去农业种植的大忌。企业没引进来,反倒是土地整理费了颇多时间,加上青苗补偿,村集体倒亏了好几万。“没法和村民交待。”那段时间,周友平变得沉默寡言。“书记放手干,跟着书记干我们放心。”解开周友平心结的是村民充满信任的暖心话。周友平意识到,村子要发展与其指望他人,不如依靠自己。

这园不谈钱

自发参与来帮忙

村子的发展必须由党建带动,要把全村人都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才有振兴的可能。

2017年10月的一天,双龙村村委会的小讲堂里挤满了人。近400名村民把讲堂里里外外挤了个爆满,大家认真聆听着周友平讲述什么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什么是人人能入股,什么是乡村旅游。几个月后,采取村民入股形式的众平土地合作社在双龙村成立,129户村民以土地或现金入股,共筹集资金203万,集中规划了1700余亩土地,作为双龙村“致富产业地”。村两委将产业发展方向瞄准为水果采摘和稻鱼、稻蛙共养。肥田种果树,下湿田变鱼池。

2018年3月,双龙村乡村振兴项目——双龙田园正式启动。这一天,双龙村全体村民集中观看了18万斤蛙苗,30万斤鱼苗投放全过程,看着一尾尾田鱼在水中嬉戏、一只只青蛙在稻间起舞,村民们憧憬着“稻黄、鱼美、蛙肥”的丰收景象。

2018年7月9日,暴雨连天,双龙村遭受洪灾,多处发生内涝。周友平和村两委干部决定先救群众,再救合作社。等转移好群众,疏散好村民后,双龙田园内的鱼蛙已跑掉十之八九,损失达300多万。“对不起大家。”连续的失利,让周友平一度怀疑自己。村民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找到周友平,告诉他自然灾害谁也不能避免,“书记我们不怪你。”村民的理解让周友平很是感动。

利用剩下的几万斤鱼、蛙,2018年9月,双龙田园在露天操练开来。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十桌“朋友圈订单”,让双龙田园的鱼、蛙打开了销路。临时修建厨房、临时寻找小工,就这样双龙田园开启了崭新篇章,当年餐饮收入就突破10万元。

2019年6月,双龙田园举办首届龙虾音乐节,数万人爆发式涌入,治安、接待、保洁……所有配套工作都是由村民们无偿帮忙完成,100多名村民忙前忙后,不辞辛苦。双龙田园经此一番,赚足了人气和口碑。周友平发现音乐节过后,村民们脸上常常挂着笑容,说起双龙村,满满的自豪感。

这村有活力

村民入股都受益

没有第三方社会资本进入,所有产业全部和集体经济组织挂钩,所有产业都和村民有关。

在双龙湖边,纯木结构的“双龙鱼跃”已经快要完工,这里将成为高端民宿、餐饮的聚集地。在双龙桥旁,投资400万的双龙蚕桑园正在加快建设,这里将成为农耕文化的展示区。

双龙鱼跃、双龙稻里、双龙春归、双龙溪径……双龙“系列”越来越多。2020年,双龙村增设了马术和戏水项目,当年收入达160万元。2021年,双龙村又增设规模采摘、龙虾垂钓以及烧烤项目,当年收入达300万元,乡村振兴越来越有活力。“预计今年,收入将超过450万元。”周友平信心满满。

周友平向记者介绍,目前,加上下半年即将投入运营的餐厅、民宿、蚕桑园3个项目,双龙村共有项目9个,资产预估也从2017年的400万元增值到3000万元。

双龙村项目多,种类杂,每个项目在园区都只是“孤品”经营,占地面积不超过100亩。“主要是考虑‘船小好调头’。”周友平将双龙村定位为“农业公园”,公园的大众化、亲民性在双龙村体现得淋漓尽致。“什么项目都有,什么要求都能满足。”周友平考虑长远,他把田园分为三期开发,目前已进入二期,“二期建设主要以民宿、康养为主,会有多个项目入驻,预计面积有500亩左右。”周友平表示,原则上没有大资本进入时坚持小块土地开发。“三期规划建设1000亩,具体做什么目前还在构思中。”周友平说。

在周友平心中,双龙村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双龙村的发展同样要让村民受益。所以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周友平就对每户入股的股数进行了限制。周友平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还计划,与全村村民签订入股协议,让全体村民都受益。

今年年底,双龙田园20万元利润将进行分红。“钱不算多,但是能增强村民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周友平语调欢快地说。村民陈世杰是最早入股的农户之一,在合作社占了20股,大约能分2000多元。加上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陈世杰表示非常满意。

周友平的努力、村集体的发展、双龙村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近三年回村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十多户农户盖起了小别墅,农忙时,园区内有100多民村民参加义务劳作,干群凝聚力越来越牢固。“以群众为主体,发动群众一起干。”周友平说,这就是双龙模式。“是最好复制,也是最难复制的。”


查看更多新都信息:

1、请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下载“香见”APP

2、请关注“这里是新都”微信公众号

来源:新都融媒

记者:赖涛

编辑:邱杨

审核:李劲 黄杨敏 张兰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