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淡水蛤蜊养殖(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海水池塘立体养殖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9|点击次数:

海水池塘立体养殖技术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在一个池塘水体中,上层水养虾,池塘底部养蟹、刺参,池塘的底泥里养殖贝。通过对原有海水池塘进行精深改造,实行虾蟹贝参生态健康养殖,水中养虾,水底养蟹,底泥养贝参,虾蟹残饵、粪便肥水,水的肥力催生单细胞藻类,贝参类滤食过多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调节水质,又为虾蟹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达到了互利共生的目的。池塘立体养殖,既有利于生态互补,又可提高经济效益,是池塘养殖发展的方向,符合经济生态的原则,进行系统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虾池养殖刺参在我国迅速崛起,大多采取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养殖方式,而刺参虾池生态养殖模式是将刺参、对虾引入同一养殖池塘,使其形成品种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生态互补的生态环境。混养对虾,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刺参池塘的水体利用率,投喂对虾的残饵和虾粪便既可以增加池水肥度,促进藻类繁殖生长,又可以为对虾、刺参提供天然的饵料生物。因此,实行参虾混养是为了充分挖掘参池本身生产潜力,彻底改变单一养参模式,科学开发利用参池养殖海珍品,从而提高参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能够生产无公害、安全、优质中国对虾产品,节约饲料,降低成本,提高参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要点:

(1)养殖池的选择

参池所在海区要求水质洁净,潮流畅通,附近无大量淡水注入和其它污染源,适宜于刺参摄食的饵料生物丰富,尤其是底栖硅藻数量充足,水体盐度常年保持在26‰以上,最好能纳自然潮水,池深在1.5~2.0m,一般养殖面积以10~50亩为宜。

(2)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人工参礁的设置。参池底质环境是刺参栖息的重要条件,对于一般底质的参池可以用石块、水泥板、空心砖、扇贝笼等垒成堆状,作为人工参礁,每亩参池堆放体积为100~180m3。 参池消毒。人工参礁设置好后,纳水浸泡参池15天,再将池水放掉,采取连续冲洗、浸泡的方法以降低底泥的有机物含量。在放养前20天,用50千克/亩~75千克/亩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消毒,以杀灭敌害鱼类及病菌、病毒。 在放苗前10天左右,用60目筛绢网纳水,水位达50厘米~60厘米。肥水时,虾池投放50千克/亩~80千克/亩经过发酵的鸡粪,或施用无机肥2千克/亩~4千克/亩,以培养池水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3)苗种放养

放苗时间在3月到5月初,即当育苗室中刺参苗体长达到1.5厘米 以上,具备了底栖生存能力,能够爬行和舔食生活时,便入池放苗,亩放参苗6000头左右。参苗的投放方法有两种:一是网袋投放法,体长3厘米 以下的小苗,需装进网袋中,网袋尺寸为30厘米×25厘米,每袋装苗500头左右,网袋要放在附着基上呈半开口状,这样参苗爬出网袋后,能直接附在附着基上;二是直接投放法,体长在4~5厘米的参苗可直接投放在附着基较集中的地方,均匀投播即可。

虾苗放养时间在5月初,规格在1.2厘米~3.0厘米的中国对虾虾苗,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3000尾/亩。

(4)养殖管理

水质调控。水质是养殖水生生物的主要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与生存死亡。水质调节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养殖前期(6月份之前),水位不宜过深,一般以1.0m~1.2m为宜,每潮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适时换水,以利于基础饵料生物的繁殖及养殖品种的正常生长;养殖中期(进入7月份之后),应逐步加深水位,一般应保持在1.5m~1.8m以上,并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新,以确保刺参夏眠;养殖后期(到9月份中旬左右),可以适当降低水位,此时刺参夏眠结束,有利于刺参的活动与摄食。

饲料投喂。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对刺参进行特别投喂,在投喂中国对虾时适量多投喂对虾人工配合饲料,并结合虾池内养殖品种的数量适量投喂部分卤虫、人工饲料、杂色蛤和四角蛤蜊等,让部分残饵与虾粪便沉落在池底,以供刺参摄食。

日常管理。定时进行水质监测,控制好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等理化指标,调控好水色,并根据池水透明度适时肥水,及时掌握池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定时向参池内投入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既为刺参提供饵料生物,又起到改善底质、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每天要定时巡池,观察养殖品种的生长、摄食、排便、病害、成活率等情况。夏季应防止池水水温剧升。大雨过后要注意及时排掉参池表层淡水,并加大换水量,始终保持池水盐度在26‰以上。

(5)收获

对虾收获多采用闸门挂网、放水收虾的方法。采用此种方法多赶在大潮汛期间,这样可以及时补充参池内排出的水,避免对海参造成影响。另一种方法是用网捕虾,这种方法适用于一次不能全部收获完的情况,但是容易把池底搅浑。

海参收获一般采用潜水员下水采捕的方式,捕大留小,一般一年分春秋两季采捕。

技术要点:

参池要求:有效水深达1.5m以上,底质以沙为主较硬的沙泥底质为好,底质有机物含量丰富。具有一定换水能力,日换水量20%以上。海水盐度不低于26。

参礁建造:在参池内投放附着基,附着基的数量要充足,根据混养参池的底质特点选择相应的附着基,如沙泥底可以选择石头、空心砖、瓦片等;泥沙底或泥底,则要选择扇贝笼、柞木枝、自制遮阳网附着基等。

水质处理:

进行漂白粉全池消毒,然后纳入清水并把水质培养好。

投放苗种:

投苗时间一般为每年9~11月份,每亩放养密度4000头,应以大苗为好。

安全措施:

参虾混养的池塘,必须在排水闸门一端设有标准的外围网,以防排水时虾苗被水流冲进袖网内,造成虾苗伤亡。

防缺氧措施:

在池塘内安装微孔增氧机,并掌握适时开增氧机的时间。

饵料投喂:

刺参是以植物性为饵,只要水质培养好,就不需再投饵。

渡夏管理:

刺参适应的水温是零下3℃至零上28℃,夏天高温季节时,参池应纳潮提高水位以利渡夏。

日常管理:

按《中国对虾养成技术规范》进行。10月份收虾后,应立即将池水注满,深秋后水温逐渐下降,底栖硅藻数量减少,若能适当地向池内投放一点鸡粪,有利于海参的促长。

效益分析:

对虾出池规格平均13厘米,平均亩产对虾30.5千克。海参出池规格8~10头/千克,平均亩产海参150千克。

适宜区域:河北、山东、辽宁及江苏北部沿海。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出处:农业农村部)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