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养殖设备加盟(工厂化桑蚕养殖,要机械化也要智能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9|点击次数:

化纤产业的发展曾经严重的冲击了丝绸产业,以致全球桑蚕养殖业也随着衰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助力,丝织品在全球需求量迅猛增加,并且基于桑蚕养殖,人们开发出了蚕蛹蛋白、桑叶药品保健品、桑葚饮料、桑叶饲料等商品,明显的现代科技已经给古老的桑蚕养殖和丝织业注入了新的生命,丝绸古国的这两大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

总体来说,国内桑蚕养殖,正朝着产业化、工厂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一些地方已经有了较成功的模式了,工厂化养殖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效应,后期必将是复兴中国桑蚕产业的坚实力量。

一、国内蚕桑养殖工厂化模式

由一家一户分散化养殖到产业化和工厂化,这中间不可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过程,国内要发展桑蚕养殖业,一定要结合国情、省情、地方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机械设备产业的水平和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等,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搞新时代的大跃进,而是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循序渐进着来。

在当前阶段,国内的桑蚕工厂化养殖,可以选择三种模式:

(一)“传统养殖模式+工厂化模式”

广西那坡县平孟镇某桑蚕基地,该村有桑田700多亩,建立了74座标准养蚕房,据说年产蚕茧约20000斤。

这是很典型的“传统养殖模式+工厂化模式”,蚕房由政府统一修建,里面的基础设备由政府统一购买和购置,每年当地政府会请专家给养蚕户传授科学的养殖知识,并且提供高产桑树品种和高产抗病的蚕种,收购环节当地有政府扶持的缫丝厂和丝绸加工厂,在具体的养殖环节,桑叶采摘、晾干、切碎等环节,消毒撒石灰、小蚕饲养等环节要人工,与传统的模式一样,在投喂上用自动投喂机,上簇环节要用标准的簇盘等。

“传统养殖模式+工厂化模式”投入少,机器的使用能较大程度上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结合了传统的饲养模式,农民容易接受,并基本上能掌握操作技巧,推广起来没有阻力,接受统一技术指导和农户,产出的蚕茧质量较高,经济收益也比分散养殖要高。

(二)“公司+农户”的模式。

“公司+农户”事实上是一种“统分结合”的模式,在育种环节由专业的公司负责,在养殖环节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解决疑难问题,出茧之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并加工,农户只负责种植桑树和养殖环节,在经济学上就是社会化大分工,分工之后专业的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从而可以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

比如贵州独山县林盘村引进贵州恒盛丝绸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与种植户签订了蚕茧、桑叶保底收购协议,保证种植效益;海南儋州市南丰镇,政府牵头成立殷芃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海南自贸区科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模式鼓励贫困户(农户)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公司给农户提供蚕苗和技术,合作社牵头、协调合作事宜,农户以自家荒地种植桑树养蚕,再由公司回收蚕茧。目前已有57户农户(15户贫困户)参与种桑养蚕,种植桑树面积637.1亩。

(三)“养殖+饲料+保健+食品”全产业链模式。

笔者通过考察和查阅资料发现,最近几年桑蚕业的商业价值和资本价值正在不断的被挖掘,除了传统的种桑养蚕产业之外,围绕着桑树种植和桑蚕养殖,很多衍生的产业已经被挖掘出来或正在培育之中,同时传统的桑蚕养殖业也已经出现了颠覆性的技术,比如全饲料全生长周期养殖技术,但由于受限于规模化,目前还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

二、自动化智能化桑蚕养殖工厂的设计和建设

在这里就笔者亲自参与的一个标准化、自动化的桑蚕养殖工厂的设计和建设做一个系统的展示,供养殖户工厂建设时参考。

(一)桑园建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厂化桑蚕养殖的关键是要有规模化种植的桑园,通常情况下一张蚕种需要有2亩面积的桑园供给,该工厂单季计划至少要养1000张蚕,配套了1000亩的桑园。

工厂化桑蚕养殖,要机械化也要智能化

桑树种植前先要桑苗繁育,该公司选择在大棚里育苗,然后将育成的桑苗移植桑园,值得推荐的是该公司选择用国产某公司的指夹式移栽机进行移栽,比人工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该公司起垄种植,在起垄的时候考虑了后期机械化作业,但如果其它的工厂后期是人工采摘,行距可以留50厘米左右,如果采用机械化采摘和运输作业,行距应该在150-200厘米,每亩株数超过2000株时,常采用宽窄行形式,以宽行为作业道。

目前国内的桑树种植多采用密植的方式,广东地区每亩5000~6000株,多的8000株左右,浙江、江苏等地 800~1000株,植沟(穴)深、宽各约50厘米,一般将桑苗根茎交界部位埋入土中3~6厘米,栽后填土踏实。

桑树定植后,通过剪定、疏芽、摘心等技术措施,养成一定的树型,有利于多生枝条,增加桑叶产量,并便于收获和田间作业。

(二)搭建大棚

工厂化桑蚕养殖,要机械化也要智能化

如果从建造成本考虑,建议中小规模的桑蚕工厂可以采用立体式或圆拱型的塑料大棚。圆拱型的塑料大棚,不但成本低,而且具备可重复使用和搬迁。

搭建一个合格的塑料大棚,要注意以下的事项:

一是要建立在桑园附近,便于后期采摘和桑叶搬运,可以减少运输成本。

二是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干燥的地块,并且要适当远离村镇和人口密集区或养殖厂,保证环境健康卫生和安全。

三是根据场地和饲养量来决定要建立几座大棚和多大面积。参考其它桑园,一般大棚的长度为15~20m,跨度为7~8m,棚肩高1.5~1.7m,顶高3.2m(可适当调节,以有利通风),在离地50~60cm处用薄膜围成一圈(称裙膜),防止老鼠、蚂蚁的破坏。

拱架一般用用直径为25mm左右的钢管就可以了,埋入地下一般40cm,拱杆间距83cm 左右,另外,棚外也要搭一层架子,至少高出内棚 30cm 以上,然后铺 2 层遮阳网在架子上,用于降温。

(三)安装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机器和设备

机器设备的好处是能提高效率,并且代替人工之后能有效的降低经营成本,工厂化养殖离不开机器,笔者建议在生产的关键环节要使用机器,尤其是桑叶采摘和饲喂环节,建议至少要配套以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

1、桑叶采摘机。

桑叶采摘是目前桑蚕养殖环节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最大的一个环节,亟需实现机械化采摘。笔者见过各种各样的机器,有最简易的套在手上的铁环,有与收茶叶一样的采收机,也有电动剪,但是整体来看机械成熟度不高、效率仍然偏低。

桑叶采摘最终会实现全程机械化,并且桑叶会实现自动装袋和切碎,这在机器实现上一点都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在标准化种植和品种改良上,也就是桑树种植模式和品种要适合机械化采收,笔者见过星光农机用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改装过的桑叶采收机,一次可以将桑枝上所有的叶子采收,速度快效率高。

2、自动切桑机。

1-3龄蚕需要将桑叶切碎,这样更容易进食,长得更快。自动切桑机,这种机器可以是最简单的通过刀片把桑叶切成片状或条状,也可以是一套功能非常强大的机器:分选、清洗、消毒、风干、切片、装框,可见要实现机械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阶段有条件的可以实现真正应该上的全程自动化,没有条件的可以实现关键环节的机械化,目前大多数工厂使用的都是只具备切片功能的自动切桑机。

3、自动喂桑机。

工厂化桑蚕养殖,要机械化也要智能化

小规模养殖场、大规模工厂都看到了类似的设备,通常是一个平台,两边有轨道,简易型的由人工推着走,高档一点的用电机控制,再高档一点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投喂,从功能上看,最简单的就是把桑叶放在喂桑机,由人撒到蚕虫身上,如果是功能多一点的,上面还可以自动撒石灰和喷消毒液,总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设备,但是有了它就算是工厂化了。

4、升降式活动蚕架。

传统的养殖在4龄之后大多数是在地面上直接养殖,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对空间的利用率极低,所以现代化的养蚕一定是用升降式、组合式活动蚕架,一个架子通常能养5层到10层,空间的利用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不同层架之间可以自动升降或平移,较大程度上减轻劳动强度。

5、多功能饲喂平台。

这是一种经济实惠而功能齐全的机器,可以原地转向,用机械或液压升降功能可以在上下3米范围内作业,一般是电动的,这样就不污染室内空气,只要在平台上放上需要的工具就可以干活了。

工厂化桑蚕养殖,要机械化也要智能化

6、自动上簇机。

蚕要吐丝了,传统的作法就是喂带叶子的大树枝,让蚕爬上去之后再把蚕抖落到箩筐里,再用手抓着放在蚕山上,这就是上山,但是人工的这个过程,一方面是会甩伤或抓伤蚕的身体,另一方面有些蚕还没有到吐丝的时间就被强行上山了;现在最新的办法是用自动上簇机,就是一种用硬纸板或木条做的大木框里套着小木框,这就是簇,在蚕快上山的时候,把自动上簇机放低到离蚕进食地面3cm左右,吐丝的蚕会自己爬到簇上,占据一个方格之后开始织茧,这比人工效率高,并且损伤小。

(四)养殖期间管理

蚕的一生非常短暂,通常是45-48天左右,其中生长和饲喂时间28天左右,目前的工厂化养殖,蚕蚁是由工厂统一孵化的,养殖厂购买到蚕蚊之后开始饲喂。

蚕的生命非常脆弱,在有限的生命里需要人工细心呵护,否则就会得各种各样的病,病蚕要么中间死亡,要么产的茧子质量不高卖不上好价格,所以蚕厂的期间工厂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1、严格消毒

养蚕消毒前,先要削除大棚里地面的表土,大约10cm ,消毒后,在地面先撒1层氯丹粉,继而追加1层新鲜石灰粉。

在蚕虫进棚后每天要注意撒1次新鲜石灰,蚕期时多撒些比较干燥的材料。4龄进棚饲养的,应在5龄饷食后及时除去蚕沙,清洁蚕座,以保持蚕座干燥。

另外要做好灭蝇工作,应在4龄第 2天和5龄第2、第4、第6天中午添食或体喷1次灭蚕蝇,让蝇蛆的危害程度减到最小。

2、温湿度管理

工厂化桑蚕养殖,要机械化也要智能化

塑料大棚饲养温湿度调节是在降温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通风效果必须要好。

一般大棚室内温度比较高,昼夜温差也十分明显,棚内最低与最高温度相比,春期相差10℃以上,夏期相差8℃以上。

良好的通风条件使蚕儿生长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在棚顶上盖遮荫网,有利于降低棚内温度。从效果看,2层明显比1层要好,两边最好挂出1.5~2.0m,形成外走廊,让阳光不能直射到棚内,在晴天要揭开两侧薄膜,以便通风换气,到晚上的时候再放下薄膜。

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安装冷暖空调或水冷空调为大棚内部降温,立体化大棚养殖可以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调节,如10个大棚共同一个信息化控制平台,可以根据不同蚕龄调整温度高低,比如2龄蚕、3龄蚕要适当提高温度,让蚕保持活跃积极进食,但在休眠期要适当调低温度,这些都可以设置成程序,用电脑来替代人脑来执行。

总结:桑蚕养殖工厂化是一个大趋势,但工厂化也得经过一个过程,在这个期间,先是通过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在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提高之后可以增加自动化、智能化,甚至全程无人化养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中国桑蚕产业和丝绸业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柳琪,农业机械、农机360、农机通、《农机市场》、《当代农机》、《农机质量与监督》、《高端农产品》的专栏作家

来源:科普中国 智慧农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