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石家庄青蛙养殖加盟(青蛙特色养殖亩产9万元 湘乡市月山镇白龙村张家三兄弟带领村民致富)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青蛙特色养殖亩产9万元 湘乡市月山镇白龙村张家三兄弟带领村民致富

饲养员在查看蛙池动静。(记者黄武平 摄)

产业兴村惠民生系列报道

湘潭在线6月22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白杨 通讯员 吴启军)不到两年时间,养殖规模扩大两倍,并吸引到一位年收入比较可观的屠夫改行加盟,湘乡市月山镇白龙村张氏黑斑蛙(即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了近几年来产业兴村惠民生的成功典型。

三兄弟回乡投资创业

近日,我们在白龙村张氏黑斑蛙养殖基地看到,尽管所有蛙池都用金属板围着,空中覆盖了尼龙网,但池间便道两旁野草丰茂,池中小岛上有丝瓜、黄豆等农作物,依然是自然环境。原本在池边休息的成群青蛙,一旦有人靠近就“扑通”“扑通”跳进了水里;只要饲养员将饲料投到岸边的木板上,他们就会陆续跳上来。

白龙村由原褒麓村、褒坪村等5个村合成,其中,这两个村是省定贫困村。2015年以来,湘潭市、湘乡市分别为他们派驻了精准扶贫工作队,还有市、县(市)主要领导联点帮扶。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引领下,这两个村的产业项目逐渐增多,“造血”机能逐渐增强。2016年五村合一后,扶贫队伍不撤、扶贫力度不减、扶贫政策不变,驻村工作队与新的支村两委成员同心协力,带领村民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2016年11月,原褒坪村村民张鹤高等三兄弟,在“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政策鼓舞下,投资40余万元,流转了当地20多亩耕地修建蛙池,成立“张氏黑斑蛙养殖专业合作社”。从建蛙池起,到现在的日常管护,张氏兄弟都雇请了周边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做事,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创收,男性村民每人每天150元、女性120元。2017年8月,白龙村村委会安排张氏兄弟外出深造青娃、甲鱼等水产养殖技术,希望他们在搞好青蛙养殖的同时,带领周边其他村民共同致富,并打造白龙村水产养殖品牌,加快全村小康建设步伐。

自繁自育蝌蚪增效益

由于张鹤高等三兄弟在外地还有其他产业需要打理,一年到头只有张鹤高在青蛙养殖基地呆的时间相对较长,父亲张世杰成了基地的实际掌舵人,统筹安排各项事务。张世杰说,去年是基地投产的第一年,到8月份时虽然大部分蛙还没有完全长成,但已经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尝鲜,到年底获纯利约30万元,超出了“收回基地建设一半成本”的预算。

更可喜的是,张氏兄弟通过一年的实践摸索,掌握了蝌蚪的繁育技术,不再需要从浏阳市一家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进购蝌蚪,每亩蛙池可节约成本6000元。今年,合作社不仅保证了自身蛙池的蝌蚪供应,还对外销售了5万元的蝌蚪。

张世杰算过一笔账,去年他们严格按照科学养殖的要求去做,换水、消毒等工作很到位,没有发生大批量死蛙现象,也没有遭受鸟类、蛇类吞食青蛙的损失,亩产量约1500公斤,按照平均每公斤60元计算,亩产值达9万元。另外还有蔬菜、大豆、泥鳅等副产品,除自给自足外还可以对外销售,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屠夫改行养青蛙

家住湘乡市育塅乡的中年男子肖怀军, 做牛肉生意已经多年,每年收入不菲。去年年底,肖怀军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张鹤高三兄弟,并经过现场参观和市场考察,决定改行投资加入“张氏黑斑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

今年,在镇、村有关领导及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合作社在原蛙池旁边田垄中新增流转耕地70余亩,大部分用来建蛙池,小部分用来建甲鱼池。

“虽然接触青蛙养殖业才半年时间,但我有两点感受非常深刻。”肖怀军说,其一,养蛙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很累人,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蛙池四周有铁皮围挡,空中有尼龙丝“天网”,只要不出现漏洞,基本不用担心蛇类、鸟类吞食青蛙,关键问题是要从早到晚围着蛙池转,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洪水冲击蛙池及蛙群相互踩踏等意外情况发生;并要定期给蛙池换水、消毒,预防病菌感染和扩散;其次,养蛙市场空间大,基本不愁销路,效益可观。目前,合作社每天的青蛙销售量达50公斤以上,大凡是长沙的固定客户上门来收购,附近村民要消费10公斤左右。并且还有外省、市的青蛙贩子打电话订购,无奈供不应求,暂未应允。

至于为什么要分散精力和养殖池喂养甲鱼,肖怀军介绍,附近村民所购青蛙需要合作社清理干净内脏和皮,而甲鱼喜欢这些东西,一举两得。同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合作社极有可能由单一的青蛙养殖向多品种水产养殖升级,甲鱼是首选品种。届时,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所需的劳务用工会逐步递增,附近村民就业、增收的门路就会更广、更实惠。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