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一亩地养殖(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把握好养殖不愁干不好)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把握好养殖不愁干不好

水产研究社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45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把握好养殖不愁干不好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通常包括所有鱼种的总放养量和每种鱼的放养量。


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即为合理的放养密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只要饲料充足,水源水质条件良好,管理得当,则放养密度越大,产量越高。故合理密养是池塘养鱼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只有在混养基础上,密养才能充分发挥池塘和饲料的生产潜力。


在池塘里养殖成鱼,放养密度与池塘条件、鱼的种类与规格、饵料供应和水质管理措施等有着密切关系。


(1)密度加大、产量提高的物质基础是饵料 对主要摄食投喂饲料的鱼类,密度越大,投喂饲料越多,则产量越高。


所以对于饲料来源容易的池塘,则多放养,反之则少放养。


(2)限制放养密度无限提高的因素是水质 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放养量越高,净产量越高。


超出一定范围,尽管饵料供应充足,也难以收到增产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不良结果。


其主要原因是水质限制,这些水质的限制因素包括溶氧量、有机物质含量、还原性物质含量、有毒物质含量等。


因此凡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水方便的池塘,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配备有增氧机的池塘可比无增氧机的池塘多放。


(3)池塘条件与放养密度也存在关系 总的来说,鱼池的蓄水能力好、排灌水方便、池埂完好等,就可以增加放养密度,反之则要降低密度。


(4)鱼种的种类和规格与放养密度的关系 首先是鱼种要有层次感,也就是上、中、下层鱼类都要有,不要集中在某一水层。


其次是大规格的苗种要少放,小规格的苗种要多放。


在正常养殖情况下,每亩放养8~10厘米的鱼种1000~1500尾,饲养5个月,每尾可达1500克,一般每亩产1500千克,高的可达到每亩2000千克。


在北方地区适宜放养规格为100~150克的大规格鱼种,以确保当年成鱼规格达到1500克左右。


(5)饲养管理措施与放养密度的关系 毫无疑问,饲养管理措施与放养密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管理水平高的池塘,密度可以加大,反之则要降低密度。


(6)预期鱼产量与放养密度的关系 在池塘条件和其他饲养措施相似的情况下,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放养密度与鱼产量呈正相关,与出塘规格呈负相关。


根据资料统计结果,在每亩放养鱼种36.9~323千克的范围内,密度越大,鱼产量越高,而增重倍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


放养时间

提早放养鱼种是争取高产的措施之一。长江流域一般在春节前放养完毕,东北和华北地区可在解冻后,水温稳定在5~6℃时放养。


近年来,北方条件好的池塘已将春天放养改为秋天放养,鱼种成活率明显提高。


提示:鱼种放养必须在晴天进行。严寒和风雪天气不能放养,以免鱼种在捕捞和运输途中冻伤。


鱼种放养的注意事项


①下塘的鱼种规格要整齐,否则会造成鱼种生长速度不一致,大小差别较大。


②下塘时间应当选在池塘浮游生物数量较多的时候。


③下池前要对鱼体进行药物浸洗消毒(水温在18~25℃时,用10~15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25分钟),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预防鱼种下池后被病害感染。


④下塘前要试水,两者的温差不要超过2℃,温差过大时,要调整温差。


⑤下塘时间最好选在晴天,阴天和刮风下雨时不宜放养。


⑥搬运时的操作要轻,避免碰伤鱼体。


⑦使用的工具要光滑,尽量避免使鱼体受伤。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