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嘉祥县三民养殖场(“顶流”曲艺入驻济南 能带动“戏曲大码头”的复兴吗)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日前,山东德云综合演艺中心项目签约仪式在济南市历城区政府举行,项目确定落地山大路与花园路交叉口地块,预计2021年底竣工试运行。与此同时,演艺市场的另一“顶流”——开心麻花也来到济南商讨相关落户事宜。德云社与开心麻花纷纷入驻济南,能带动“戏曲大码头”的复兴吗?

“顶流”曲艺入驻济南 能带动“戏曲大码头”的复兴吗

从“词山曲海”到“书山曲海”

说起老济南曲艺的繁盛,很多人都会想到“曲山艺海”这个词。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非遗研究所所长郭学东告诉记者,人们对于“曲山艺海”的熟知,多是因为2006年电视台播出的《曲山艺海镇江湖》节目。

“曲山艺海”这个说法并不确切,正确的表述为“书山曲海”,与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李开先颇有渊源。

李开先是济南人,他—生醉心于金元散曲及杂剧,著述颇丰。他还是济南有名的藏书家,藏书之富远近闻名,尤以戏曲书籍为多。李开先的藏书楼也因此被称为“词山曲海”。济南开埠后,曲艺的繁荣以“书”字为鲜明标志,于是将这一段艺术盛世称之为“书山曲海”,用以形容济南的曲艺如山一样深邃、挺拔,如海一样豁达、兼容。

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的陶钝就写道:“济南说书唱曲的场子很多,演员都有一定的水平,号称书山曲海之地。”

“山东是孔孟桑梓之邦,早在春秋战国思想学术方面就显示出辉煌成就。艺术方面,由于周公封鲁,享八佾,得演自黄帝、尧、舜、禹、汤、武王的《六佾舞》,集歌、舞、乐为一体的《韶乐》,因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而负盛名,更有韩娥在齐都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著名歌唱。同时期,初仕齐为祭酒后任兰陵的荀子,其所著《成相篇》因与后世说唱文学作品文体颇为相近,很多人将他视为说唱艺术鼻祖。秦汉以来,山东民间艺术发展更加兴盛。从著名的嘉祥武梁祠及全省三十余县市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可以见到古代‘歌舞百戏’‘杂技百戏’盛行的情况。1969年,济南无影山出土的《西汉百戏陶俑》,姿态优美,乐队形制完整,其中不少艺术种类已经或多或少地包含有说唱艺术因素。”郭学东说。

宋元明时期,济南成为词曲盛地,散曲家、剧作家层出不穷。北宋时,济南已是瓦舍勾栏林立、诸般技艺杂陈,其中以李苏苏的演唱最为著名,当时的齐州太守祖无择诗云:“歌妙累累若贯珠,历城惟祗数苏苏”。

元代散曲家杜仁杰,作品虽传世不多,却独具特色,笔触老辣而有谐趣,善于驾驭丰富活泼的口语。他创作的散曲〔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套曲,描写一个庄户人秋收后进城,到勾栏看戏的种种经历,并借这个庄户人的口吻,真实地再现了元代勾栏演戏时剧场、戏台、道具、乐队乃至化装、角色等种种情况,写得情趣盎然,也是研究元代戏曲的重要资料。诗文俱佳,尤以散曲著称的张养浩,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道尽人事的沧桑,成为流传至今的佳作。

明代,李开先更是将济南的戏曲传统推向高峰。他在章丘建起五座藏书楼,每座藏书楼前厅用于会客排演戏剧,后楼用于居住和藏书,他以曲会友,亲授弟子,弈棋度曲,交游唱和,共襄戏曲盛事。他所创作的传奇剧本《宝剑记》,塑造了林冲威武不屈、浩然正气的形象,久唱不衰。

“到了清代,说唱艺术演变出许多新的艺术形态,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从总体趋势上看,仍然是沿着民间说书、俗曲小唱两大主要体系在继续发展,而民间说书逐渐占有主导地位。”郭学东说,在众多说书艺术形式迅速发展中,具有龙头作用的山东大鼓演唱艺术全面提高。

清同治十年(1871年)秋,山东大鼓女艺人郭大妮至济南演出,成为有记载的第一个进入大城市行艺的山东大鼓艺人。之后,又有来自临清的山东大鼓女艺人黄大妮来济南西关演唱。光绪十年(1884年)前后,黄大妮的表妹王小玉姐妹来济,在明湖居、趵突泉四面亭演唱。王小玉姐妹即《老残游记·明湖湖边美人绝调》所描写的梨花大鼓女艺人白妞、黑妞。

白妞王小玉自幼学艺,16岁就出了名。她聪明好学,吸收了地方小曲、戏剧的腔调,创造出一种新调,即梨花大鼓的南口派梨花调。和黑妞一起到济南大明湖南岸明湖居说唱梨花大鼓后,她大胆吸收皮簧、梆子、昆曲及临清小曲和众多艺人的新腔新调,改编新词,丰富、改造了原来的曲调,使原大鼓的行腔曲调呈现出了新的韵味;唱起来字字清脆,声声婉转,轰动全城,将梨花大鼓艺术推向了高峰。

如今,《老残听曲》的铜铸雕塑就立在芙蓉街南口,再现了《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中的场景,讲述着济南与戏曲曲艺的深厚渊源。

“顶流”曲艺入驻济南 能带动“戏曲大码头”的复兴吗

相声名家都来济南“拜码头”

1904年5月,济南开埠,政府迅速制定了大量“通商惠工”的政策,外国商业资本纷纷涌入,使济南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随着铁路的贯通,本已是黄河、小清河码头的济南,又成为津浦铁路与胶济铁路枢纽的交通重镇,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促进了“曲艺、戏曲码头”的形成。

郭学东介绍,在全国三大“曲艺码头”中,与北京、天津相比,济南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它兼有农耕文化与市民文化,而北京、天津两地,市民文化更具代表性。很多来自农村的艺人,例如武老二(山东快书)、落子、大鼓、花鼓艺人,很难在北京、天津立足,但到济南谋生之后,发现济南是块风水宝地,能养住人,于是就在济南扎根落户。“在当时三大‘曲艺、戏曲码头’中,济南具有很高的、不可取代的地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孕育、生发了具有典型的农耕文化特征的几大剧种、曲种,如使化妆扬琴蝶变为吕剧、诞生北路山东琴书等。”

民国初年,济南戏曲舞台上最为盛行的主流曲种是京剧,被尊为“大戏”。旧时童谣里唱道:“拉大锯,扯大锯,姥娘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亲家婆你也去!”也可见京剧广受大家喜爱。

当时很多京剧名伶都造访过济南。1927年,时任山东督办兼省长的张宗昌为父庆寿,将京、津各戏班的名伶百余人全部接至济南,梅兰芳演的是《穆桂英挂帅》。时隔8年后,梅兰芳受邀到济南“进德会”京剧场,接连演了5天,收入全部用于因黄河决口发起的赈灾。隔年11月,梅兰芳再次应邀来到济南,在“进德会”演出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并与当时恰巧也在济南演出的金少山合演了《霸王别姬》。

除京剧外,全国各地及济南周边地区的“小戏”也纷纷涌入济南。“小戏”并不小,各有艺术特色。周姑子戏(五音戏)、上装扬琴(吕剧)、崩崩戏(评剧)、柳子、山东梆子等“小戏”的到来,进一步丰富了济南戏曲的曲种,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这一时期,济南群星闪耀,名角辈出。一批大师级艺术家在这里开宗立派、扬名立万。邓九如开创北路琴书,高元钧开创高派山东快书,杨立德开创杨派山东快书,时殿元等人促使化妆扬琴向吕剧发展。

20世纪40年代异军突起的晨光茶社,更是让济南的“书山曲海”声名远扬。相声界有“北侯南张中少林”之说,即北京侯宝林、南京张永熙、济南孙少林。全国的相声名家都要来济南“拜码头”,相声大师侯宝林、马三立、郭全宝、常宝华等都曾来晨光茶社演出过。相声行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

曲艺、戏曲繁荣,演艺场所鳞次栉比,其中,书场更是遍及全城。这些早期书场大都依风景地和市场而建,其中历史长、规模大的有趵突泉书场、南岗子书场、劝业场书场、西市场书场、大观园书场等。

其中,趵突泉书场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清光绪年间已建立。内有义兴茶园、福兴茶园、光裕茶团、光明茶园、三民茶园、双春茶园等十余个书场,上演的曲种有山东大鼓、木板大鼓、山东琴书、评书、西河大鼓、相声、双簧等。20世纪20年代,书场逐渐衰落。

南岗子书场,位于新市场内,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济南曲艺鼎盛时期,在这里演出的有王云卿、王云宝、石振邦、杨凤山、杜春田、张凤池、王三妮等名角。该书场一直活跃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绝响。

劝业场书场,位于国货商场内。该书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有立奎茶园及布棚、席棚书场五六处,设有西河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等演出。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市场商业的衰败,曲艺演出也逐渐迁移。

西市场书场与大观园书场同建于20世纪30年代,于“文革”前关闭。

“顶流”曲艺入驻济南 能带动“戏曲大码头”的复兴吗

德云社将刺激本土人才成长

斗转星移,如今,在历经岁月变迁后的济南老商埠徜徉,已很难感受到“书山曲海”昔日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对省内的曲艺艺人进行过普查,后来我还查到了这份资料。”郭学东通过历史资料见证了济南“书山曲海”的繁荣与山东曲艺的兴盛,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仅当时登记在册的说书艺人,就达到了5000余人,而全省的曲艺表演团队则达到了130多个。

郭学东介绍,“文革”结束后,济南曲艺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有过一次恢复,那时候,杨立德、孙少林、郭文秋等老先生都健在,稍微年轻些的如孙镇业、唐爱国等在全国曲艺界也都是数得着的人物,可以说是一个曲艺的繁盛期。但是从1985年之后,随着大量新的娱乐方式的涌入,尤其是通俗歌曲的流行,对曲艺产生了很强的冲击。曲艺团队的生存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流失,曲艺市场低迷。”

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阴军,就是在曲艺市场低迷期坚持演出的演员。阴军告诉记者,2008年他作为发起人之一,在济南颐正大厦创立了山东快书俱乐部,在每月的1日、15日进行小剧场演出。“我们坚持了7年,会聚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演员,节目质量也非常好,可不要票钱也没有人看。”

对于此次德云社、开心麻花落户济南,阴军表示欢迎。“谁能够普及曲艺都是好事,老百姓也需要这种亲民的艺术形式,因为曲艺本身就来自于老百姓,能给老百姓带来快乐。甭管是德云社还是开心麻花,我都希望它能够在济南‘火穴大赚’。它们应该能够引导济南人的消费方向,喜欢曲艺都去看吧,卖满座了,就去别的地方分流了。这样才能够红火起来。”

在郭学东看来,这对于济南本土的曲艺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好的东西要进来,肯定会对本土的一些东西形成冲击,很多小的剧场可能就因此没有饭吃,或者不如从前了。“但同时,它会激励咱们的曲艺人照着人家的目标,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果没有他们的冲击,本土小剧场就很难提高自己的水平。”

尽管“书山曲海”已成往昔,但对于重振济南曲艺市场,郭学东是有信心的。“现在能把德云社、开心麻花吸引过来,说明济南有这个市场,它们看中的是济南的观众基础。它们的到来,势必会促进和刺激我们本土区域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