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水产养殖内循环设备(“海鲜陆养”火爆出圈 水产消费新业态推动行业快速增长)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提到海鲜,很多人都会想到沿海城市,似乎只有在海边才能吃到最新鲜的海鲜。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内陆地区生产的海鲜已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最近,内陆多地海鲜陆续丰收的消息火爆出圈,“海鲜陆养”技术难点在哪?市场前景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养殖企业和业内专家。

所谓“海鲜陆养”模式,是指在陆地营造出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基于不受环境限制、可实现高密度养殖等优势,“海鲜陆养”成为水产养殖的一个新方向。

在位于安徽宿州的海璟水产养殖基地,来自杭州的水产批发商告诉记者:“陆养海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一点也不输于近海养殖的产品,由于工厂对水质的高标准控制,陆养海鲜在安全性上更胜一筹。”

安徽海璟水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晓东介绍,用水过滤和再循环系统代谢养殖用水,代替海洋或湖泊中的自然水流及菌体平衡,保持水质的安全洁净,以实现全封闭全自动的循环水养殖。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包振民看来,在加强循环水设施养殖、工厂化养殖等集约化技术的研发的基础上,发展新型高效的养殖模式和技术,是提升渔业发展的增长潜力所在。

“‘海鲜陆养’趋势好、市场大、机会多,只要真正实现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再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陆养海鲜一定大有可为。”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廖永岩认为,只有实现高度工业化,养殖的效益才能够提高,养殖风险的可控性才能够提高。

“海鲜陆养”火爆出圈的背后是层层技术难点的突破。魏晓东介绍,要实现真正的循环水养殖,就要解决水质优化问题,如水质富营养化、水体滋生病虫、排泄物等,同时,要预防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带来的灰尘颗粒、细菌、重金属等污染。

据介绍,该养殖企业通过全自动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以及诸多环境工程、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设备技术,将淡水变成海水,模拟深海海洋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水处理单元,对水体进行物理过滤、生物生化处理、消毒杀菌,应用微生物和臭氧纳米技术,用水过滤和再循环系统代谢养殖用水,代替海洋或湖泊中的自然水流及菌体平衡,保持水质的安全洁净与品质可控,实现全封闭全自动的循环水养殖。

“‘海鲜陆养’可视为将来着力发展方向之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李道亮对人民网记者表示,行业亟待出台相关标准,完善并补齐养殖技术“短板”,同时对养殖企业来说要控制好水处理等生产成本,被消费群体接受过程仍需接受市场的巨大考验。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