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河蟹养殖周期(一线专家教你如何应对河蟹第一次脱壳,有效降低死亡率)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农历清明节前后是河蟹第一次蜕壳高峰时期,笔者总结了河蟹一壳期容易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文/图 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陈松

在我国,河蟹养殖已经有了近30年的历史。养殖户从粗放到精养,从单一到混养,不断探索着更高效更集约的养殖模式。全国河蟹养殖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养殖特色,然而对于蟹苗进塘后第一次蜕壳的管理工作却有着同样的要求。

一线专家教你如何应对河蟹第一次脱壳,有效降低死亡率

在河蟹养殖的主产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农历清明节前后是河蟹第一次蜕壳高峰时期。在此阶段,蜕壳情况呈现从南方到北方鲜明的先后顺序。地理上蜕壳的早晚反映出直接的积温对河蟹蜕壳的影响。那么影响河蟹蜕壳的因素还有哪些呢?笔者根据多年一线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环境,蟹苗所处的池塘环境对蜕壳影响很大。通常养殖户需要营造适宜蟹苗生长的最佳环境才能让蟹苗更好的蜕壳。在养殖早期,需要保持不低于80cm的水位,深水位可以让底层保持稳定的水温,减少因温差大造成的应激。保持深水位同时还需要提供蟹苗隐居场所,所以早期应在池塘深水区栽种足够多的水草,便于蟹苗栖息。好的环境还包括良好的水质指标。蟹苗第一次蜕壳恰逢早期进行肥水工作,很多池塘肥水不当或是清塘不彻底会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超标,危害蟹苗生长与蜕壳。

一线专家教你如何应对河蟹第一次脱壳,有效降低死亡率

2、营养,影响蟹苗蜕壳的营养分为体内营养与体外营养。体内营养与蟹苗在苗池越冬期间及进入池塘后的投喂有很大关系。科学养苗的池塘,越冬期间注重水质管理,坚持投喂,投放螺蛳,蟹苗出塘体质就很好。放苗后,投喂工作也应及时跟上,选择高蛋白开口料,配合开胃促消化微生态制剂能够帮助蟹苗积累足够的营养。体外营养主要指池塘水体中的矿物盐尤其钙镁离子以及蜕壳期间是否补充足够的多维。

在生产实际中,常能见到很多池塘在蟹苗第一次蜕壳时出现大量的伤亡迹象,如顶壳、拉脚、软壳等。对于出现这类现象的池塘,仍需要从影响蜕壳的根本因素去分析原因所在。

笔者根据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常见现象具体分析:

1、蟹苗蜕壳期出现大量的撑爪、上草、上网、吐白沫、活力差(人近不逃逸)现象,且残蟹死蟹较多。这样的情况在兴化、泗洪地区比较常见。蟹苗出现以上现象,如池塘环境无其他问题,应重点往药残、中毒角度考虑。养殖户在清塘时偏爱“效果好、成本低”的菊酯类农药,这类药特点是对虾蟹敏感,杀灭能力极强。缺点是药物失效期长,往往多次解毒都难以降解残留毒素。经过检测水质确定有药残的话,应立即进行针对性解毒。菊酯类属于酸性有机物,针对此类药物应选择碱性、强氧化性类的解毒药降解,同时立即向池塘补充多维增强蟹苗体质,减少伤亡。中毒严重的池塘需要考虑适当补苗。

一线专家教你如何应对河蟹第一次脱壳,有效降低死亡率一线专家教你如何应对河蟹第一次脱壳,有效降低死亡率

因药残造成的拉脚、撑爪现象

2、蟹苗蜕壳期出现大量的撑爪、上草、顶壳死亡现象,同时池塘水草长势旺盛,水质清澈见底。这样的池塘往往检测水质pH值9.0以上,氨氮、亚硝酸盐少或测不出。这是典型的应水草长势过好造成的气泡病。养殖早期气温回升快,很多留有上一年老草的池塘易在3-4月份便出现水草快速生长甚至“铺塘”现象。水草生长过于旺盛,直接导致水体pH值居高不下,总碱度、总硬度低于必需值。这类池塘应想办法控制水草长势,如拉除过多水草,施用控草肥等,同时大量补充碳源、矿物盐如好润“神力碳、全能钙等”,有条件的池塘加大换水量。

一线专家教你如何应对河蟹第一次脱壳,有效降低死亡率

早春池塘载草过密或原塘草生长茂盛造成pH值居高不下

3、蟹苗蜕壳期出现大量顶壳、拉脚、蜕壳不整齐现象。如池塘环境都正常,出现此类情况应考虑到蟹苗营养积累较差。养殖户无法管控苗塘期蟹苗的营养管理,所以在早期放苗时应尽量做到科学选苗、放苗。放苗后尽量选择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积累体内营养,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乳化钙、多维、促消化制剂拌料内服。于蜕壳高峰期来临前加强外泼钙质及多维,减少应自身营养造成的蜕壳损伤。

一线专家教你如何应对河蟹第一次脱壳,有效降低死亡率一线专家教你如何应对河蟹第一次脱壳,有效降低死亡率

顶壳,蜕壳不遂的蟹苗

4、蟹苗蜕壳期遇到降雨、降温等极端天气。清明时节雨纷纷,往往河蟹第一次蜕壳恰逢阴雨绵绵,雨水、降温天气会使蟹苗应激,增加蜕壳期伤亡现象。此时一塘稳定的好水显得尤为重要。应于蜕壳高峰期保持深水区不低于80cm的水位,同时在高峰期前注重肥水,营造良好的水体稳定性。关注天气情况,在大雨、降温来临前及时向池塘里补充多矿、碳源稳水抗应激。

一线专家教你如何应对河蟹第一次脱壳,有效降低死亡率

5、还有些池塘出现了蟹苗该进行蜕壳却一直不见蟹壳,甚至摄食也比较差的现象。这些池塘在5-6月份以后常能看到很多扣蟹苗现身。此种情况跟早期池塘环境差有很大关系,冬季晒塘至土壤裂缝多,早期水草栽种晚,蟹苗没有栖息场所,便有躲避地缝或掘穴行为。这样的蟹苗往往会成为“懒蟹”。如果遇到此种情况,应重点分析池塘环境,调理好环境后,可以通过多次投喂鲜鱼方式慢慢引出蟹苗。

6、还有很多池塘蟹苗在第一次蜕壳前后密集出现夹克溃疡现象。此时应重点考虑细菌感染。蟹苗在蜕壳期是体质最弱的时期,没有了甲壳的保护更易受到水体环境中的细菌感染,所以应在蜕壳高峰期前施用碘制剂消毒,或于蜕壳期施用抗菌肽等对池塘水体进行消毒杀菌。

河蟹养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每一步都很关键。相较于其后4次蜕壳,第一壳显得更为重要,苗期的抵抗力差、早春的气候都增加了一壳的伤亡概率。通常第一次蜕壳是整个养殖周期中伤亡量最大的。所以,河蟹第一次蜕壳需要每一位养殖户认真对待,全力呵护。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