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网箱养殖政策(广东打造“蓝色粮仓”: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全国最低)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全国首台自升式桁架类网箱在湛江下水投产;“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在台山上川岛海域下水布设;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在阳江建成……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频频在广东落子。

规模庞大、体量巨大是海洋牧场的两个显著特征,这也对自然资源要素的保障、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1.9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海域,为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空间承载。今年以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数量快速增长。如何在一望无垠的海洋中,为这些项目找到合适的“落脚点”?

近年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瞄准用海企业和用海项目的需求与发展痛点,积极保障海洋资源要素供给。今年以来,更推出十条措施服务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在广东,用海成本、难度不断降低,目前广东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整体上已经是全国最低。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出台,正为广东建设“蓝色粮仓”打开广阔空间。

广东打造“蓝色粮仓”: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全国最低

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首批“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在台山上川岛附近海域成功下水。苏韵桦 梁钜聪 摄

另辟蹊径保障用海,激活海洋牧场项目

“有了这个政策,我们的项目就‘活’了!”最近,省自然资源厅网站的一则更新,让珠海海洋集团筹备组分管海洋牧场一级开发的苏庆龙喜出望外。

7月13日,省自然资源厅网站公布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 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加强海洋空间规划支撑、加大用海政策创新和优化用海审批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了服务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十条措施。

看到新政策出台,苏庆龙第一时间和同事们分享了好消息:他们正在筹备的蓝色粮仓产业园项目,应该很快就能“落海”。

随着广东按下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加速键”,苏庆龙和他的团队也将目光投向了深远海。

梦想很美好,但苏庆龙等人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迈向深远海,要迈向何处?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蓝色粮仓产业园项目在用海问题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

“珠海虽是海洋大市,海洋产业基础也比较雄厚,但可用的海域空间并不多。”据苏庆龙介绍,珠海辖内的万山海域曾是远近闻名的万山渔场所在地,也是当前珠海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主阵地”,但因万山海域大部分处于生态保护红线内,可用于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海域空间资源极为紧张。

“4月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关注到这个政策的征求意见稿。”苏庆龙介绍,“当看到《通知》正式印发,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为解决用海空间资源紧张的问题,《通知》中创新性提出,在规划拟建的港口、航道、锚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前,其海域空间可安排用于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等装备型现代化海洋牧场用海活动。

乘着东风,蓝色粮仓产业园的选址也有了眉目。在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万山分局的推动下,蓝色粮仓产业园选址最终落在小蜘洲岛北侧规划锚地内的海域。

“那里抗风浪条件挺好的,很适合海洋牧场的建设。”苏庆龙对项目的前景满怀期待。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万山分局相关人员介绍,除了蓝色粮仓产业园项目,目前小蜘洲岛北侧规划锚地内4个海洋牧场项目的用海审批正加快推进中,用海面积超过390公顷。

让用海企业、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有海可用”只是第一步。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省的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整体上已经是全国最低。接下来,广东还将重点推进优化用海审批流程,为企业用海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首创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让用海企业、项目“拎包入住”

同样盼着项目加快落地的,还有格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繁裕。

格盛科技有限公司由格力集团、九洲集团、广东海盛高科等企业联合组建,虽然成立不到一年,也加足马力,向深远海挺进。

选址在小蜘洲岛北侧规划锚地内海域的桂山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便是格盛科技有限公司向现代化海洋牧场进军的首个旗舰项目。以公司命名的轻型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是项目首期投资5000万元的“明星产品”,可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承载了曾繁裕团队的期待。

“养殖平台方案设计、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平台的详细设计等,我们都已经做好了。我们还跟运营团队进行了初步的洽谈,只等用海批复下来,就可以开工建造!”曾繁裕相信,《通知》的出台,将极大缩短团队等待的时长。

事实上,挺进“深蓝”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尤其是对于广东大量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养殖户来说,除了海工装备的支撑,能否得到充足的资源要素保障,更是海洋牧场项目能否落地的关键。

“从近岸养殖走向深远海养殖,除了生产方式的变化,高昂的成本和风险会令很多渔民、个体养殖户望而却步。”中国海洋大学向海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大海认为,只有不断创新、突破原有的用海机制,才能吸引、鼓励更多中小企业或者个体养殖户投入深远海养殖。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此,广东首创了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通知》中提出,要强化政府对海域一级市场的管控,完善海域使用权出租、转让和抵押二级市场。“我们还将探索实施‘标准海’供应,统一完善用海前期工作,实现单个项目‘拎包入驻’‘拿海即开工’。有了这些政策举措,企业、养殖户的用海成本、办事难度将可以极大降低。”

“发展海洋产业园的模式,可以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种元素集聚,在提高海域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减轻风险,也有助于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运营。”李大海解释。

省自然资源厅上述负责人表示,创新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碎片化、零散化用海难以支撑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问题。此外,集中规划海洋产业园,还有助于探索实施低效用海退出机制、近海养殖退出安置机制,用规模化的深远海养殖取代近海小散养殖。

破解海洋牧场陆基设施“鞭长莫及”困境

在湛江,一些有业务涉足海洋牧场的用海企业反映,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更加注重上下游链条的配套,在陆地上往往要配套建设种苗培育、冻库等陆基设施,因此,对用海、用地的需求同步增长。

为此,在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海域空间需求时,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也进一步聚焦公共服务和产业配套的资源要素保障,尤其突出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的布局思路。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厅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陆域配套设施及产业用地保障,争取将相关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使用国家计划指标。

《通知》中明确提出,对于确实无法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的,由省、市联合保障用地计划指标,渔业园区、生产加工、冷链运输等项目所需用地计划指标由所在地市优先保障;优先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陆域配套设施及产业项目在历史围填海区域落地建设。

如何保障深远海养殖的日常运维,是很多项目落地后的重要关注点。“每日往返养殖区投喂的油费成本就达1000多元,若进一步向深远海发展,成本和风险将更高。”茂名一家深水网箱养殖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为解决深远海养殖中运维的后顾之忧,省自然资源厅在《通知》中提出,加强用岛支撑保障,强化岛海联动发展,支持利用未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清单的可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建设深远海养殖保障基地。

也就是说,过去缺乏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在未来也许可以成为海洋牧场的海上配套补给站使用,极大降低用海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海上作业人员的往返成本。

这一规定让与无居民海岛打过多年交道的苏庆龙感到振奋。“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我们在海洋牧场运营过程中,冷链仓储、加工维修等陆基设施‘鞭长莫及’的困境,将海岛作为养殖生产经营中所需的渔具饵料存放、种苗培鱼、避风防台等海上临时性场所配套设施,不仅降低成本,也可以减少风险。”苏庆龙说。

值得关注的是,一系列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政策举措,正在出台的路上。除了上述《通知》,近期,省自然资源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通知》。这份《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在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中优化海洋发展空间布局,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预留充足空间,支持沿海县立足本地优势,创建以现代化海洋牧场为重点的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撰文】黄叙浩 郭婉华 王琼

【作者】 黄叙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