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肉牛养殖国家扶持政策(宁江区“1234N”加快推动肉牛产业发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宁江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秸秆变肉”和千万头肉牛工程要求部署,立足城郊区位优势,确定了引进1户规模肉牛养殖企业、2户有机肥加工企业、整治4个牧业小区、培育N个70户以上规模养殖户的“1234N”的实施路径。目前,全区肉牛发展到3.31万头,同比增长64.9%,其中肉牛存栏2.59万头,同比增长40.76%,能繁母牛存栏1.37万头,同比增长52.22%。

坚持规模引领,辐射带动、扩群提质,助推工程项目快速建设

将肉牛产业项目纳入全区项目实施清单予以重点推动,重点扩大对存栏量20头左右散养户的养殖规模,截至目前,新增规模户15户。

注重党建赋能。发挥村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大力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肉牛散养户”合作模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实行网格化管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肉牛养殖,提高农户肉牛产业发展参与率,进一步拓展肉牛养殖能力。

注重典型示范。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内部潜力,谋划建设肉牛产业基地项目,重点打造3个肉牛养殖合作社,计划年发展肉牛4300头。

注重母牛提质。启动肉牛扩群提质项目,坚持保原种、育良种,探索发展母牛繁育产业,加大与奥金斯公司的合作力度,引进奥金斯胚胎移植技术,实现肉牛品种最优化。

坚持绿色引领,农牧联动、循环利用,促进产业链条健康发展

以“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推进牧业小区建设。统筹规划4个牧业小区的闲置场户资源,每个牧业小区建设1户标准化圈舍,以出租方式为散养牛户提供场所;没有牧业小区的乡镇,主动盘活村内闲置建设用地或废弃地,在1—2个村建设了简易养殖区域。同时,结合“四个专项”行动,加大了牧业小区清理整顿力度,引导村屯散养户“退村入区”,盘活停养、弃养户30户,发展肉牛1500头。

推进秸秆饲料化处置。加强秸秆饲料化政策宣传,全面推开“秸秆变肉”工程,推广秸秆直接粉碎饲喂、秸秆青黄储等技术,解决母牛舍饲的青绿饲料来源问题。2022年,全区计划秸秆饲料化利用9.2万吨,截至5月末,秸秆利用量达5.46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59.35%。

推进粪污综合利用。制定下发《宁江区畜禽粪污问题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统筹规划建设养殖集中区收储点和有机肥厂,组织有机肥厂与规模养殖场户签订粪污消纳合作协议,拓宽有机肥厂原料来源,提高畜禽粪污利用量,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保持100%。

坚持服务引领,帮扶驱动、抢抓机遇,护航肉牛行业持续壮大

坚持从肉牛产业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出发,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建立肉牛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创新信用担保方式,完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与市农行签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推行惠农e贷、吉牧e贷产品,充分利用30万以下授信额度和40%贴息优惠政策,将肉牛养殖贷款年利率降至3.85%以下。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肉牛行业贷款689笔、5201万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域外社会资本来宁进行建设大型肉牛养殖基地,对来宁投资2000头以上的肉牛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

加强指导培训力度。积极与吉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对接,邀请教授和专家现场进行全方位研究,在圈舍设计、养殖、防疫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并为每个合作社配备一个牧业养殖专家组,不定期组织专班人员、村支两委、养殖户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做好全程跟踪服务。(苑艺博 武岳)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