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莱芜优质养殖配件(垃圾场变身特养场,小嘎牙养出大效益)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4月28日早上刚六点多钟,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店子村边的鱼夫人水产养殖基地已热闹起来。

3个占地10亩的鱼塘碧波荡漾,捕鱼工人已穿好捕鱼装,准备下水作业。岸边又是起吊机,又是大型水产运输车,基地负责人李绪龙更是忙前忙后指挥着。

“今天,我们开塘捕嘎牙。”李绪龙告诉我们,嘎牙学名黄颡鱼,又名黄辣丁,北方养的不多,但是南方市场、北方市场需求量都很大,光济宁那边水产批发,1天的需求量就在10万斤左右。之前,北方的嘎牙基本上是从江苏、武汉、广东等南方城市调运到北京、天津,再向下批发。

目前,李绪龙他们共有3个养殖基地,其中两个都已投产。今天开捕的是1号基地的3个池塘。

“别看现在这里这么美,又是鱼塘,又是环塘步行道,还有漂亮的看护房。之前这儿可是让我们村里头疼的垃圾场。” 前来观看捕鱼的店子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感慨地说,“绪龙一直在外做工程,2021年,想要回村搞养殖,经过协商,盘下了这块地。不但解决了村里的大难题,还为村集体带来了一定的收入。现在,村里还有好几个人在基地找到了活干,家门口就有钱赚。”

说话间,网已布好。由于嘎牙不同与普通的家鱼,捕捞需要一定的技术,否则捕不干挣,所以每次捕鱼,李绪龙都会从外地请来专业的捕鱼师傅来捕捞。这次的捕鱼师傅就是一大早从江苏赶过来的。

开始收网啦!六七个汉子站在水里合力拉网。随着网口越收越小,一条条青中泛着金黄的嘎牙,在网中活蹦乱跳,很是喜人。

垃圾场变身特养场,小嘎牙养出大效益

水上水下紧密配合,嘎牙出塘啦。

这个空档,李绪龙早已登上了运鱼车。一旁的起吊机也派上了用场,伸开长臂,吊下大筐。只见水中的人将一盆盆嘎牙倒进大筐,起吊机轻轻松松便将大筐拉起。运鱼车上,买家和李绪龙一个过秤,一个记账。不一会儿,成绩单就交了上来。

垃圾场变身特养场,小嘎牙养出大效益

李绪龙(左)正在运鱼车上清点捕捞上来的鱼的数量。

“一网3000多斤,和我们预想的差不多。”李绪龙说,“今天,这3个塘每塘先试捕一网,连捕3天,3个塘口出6万斤鱼不成问题。”

垃圾场变身特养场,小嘎牙养出大效益

青中泛着金黄,收鱼老板对李绪龙养的嘎牙很满意。

“他这儿的嘎牙,规格、品相都挺好。没想到咱北方养的比南方的还好。”收鱼的老板满意地说,“以前,我们都是从江苏、武汉等南方城市买鱼,1斤算下来运费得一块三四,现在从他这儿拉鱼,运费能省下一多半。”

“其实咱这也算是江苏的鱼,因为这1号基地的塘是和江苏一家公司合作的,订单鱼。”李绪龙笑着解释说,“现在,两个基地养的都是订单鱼,不远处的2号基地,是和武汉一家公司合作的。一般人工养殖的嘎牙5个月就出鱼,咱北方由于气候原因,得6个多月,所以肉质更好。嘎牙营养价值高,随着健康理念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这一口。咱这鱼不愁卖,发愁的是塘不够多,生产能力上不去。”

为此,1号基地试养成功后,李绪龙紧锣密鼓开辟了新的养殖基地——刘家庙村的2号基地,并且注册了山东快乐农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响当当的名字。

垃圾场变身特养场,小嘎牙养出大效益

李绪龙的2号养殖基地,全部采用了沙塘养殖。

“2号基地属于闲置旧塘改造,一共10个塘,水面面积达33亩。那边我全部改泥塘为沙底,这样养出的嘎牙泥腥味会减少,鱼的颜色也会更漂亮。而且2号基地我安装了一些设备,增氧、拌料、投料等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1个人管15亩水面不成问题。”李绪龙说。

垃圾场变身特养场,小嘎牙养出大效益

李绪龙为2号基地安装了自动投料机,实现了投料自动化。

一年两茬,整塘走,批发1斤13元左右,利润能达40%,3亩多的塘就是7万元左右。这么高的效益,自然令人心动。1号基地出鱼后,就有不少人来找李绪龙,有想合作的,也有想学着自己养的。对此他说,“欢迎大伙来参观,来学习,但是养嘎牙也不是件容易事儿,你得具备多个条件。”

首先得有适合的养殖场地,进水排水都得方便。嘎牙属于无鳞鱼,对环境要求很严格。这种鱼抗病力较强,如能按要求控制水质,做好常规消毒和预防工作,一般很少发生病害。虽然养过嘎牙的水没有什么污染,但也需要经过处理方可排放。

再就是资金成本。一般成本包括:建塘、鱼苗、饲料、人工、药物等。一口塘占地3-5亩,挖一处泥塘,至少得6-10万元。当然,如果有现成的塘,改造一下费用可少些;鱼苗每亩投苗3万多尾,每尾0.4元,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饲料也是一大块儿,他家的嘎牙之所以长得好,肉质好,跟饲料有很大关系。

“我们日常喂的饲料,每吨9000多元,喂小鱼的开口料价格更高,1吨得一万六七。1斤鱼各方面成本算下来,在8.5-9元之间,其中饲料占比最大。一条嘎牙长到2两,肉料比最佳。”

还有,养鱼活儿不累,但懒人干不了。早上6点起,到晚上9点,得巡4次塘,查水温、看水质。

垃圾场变身特养场,小嘎牙养出大效益垃圾场变身特养场,小嘎牙养出大效益

每天早上6点,李绪龙都会准时起来巡塘。一趟半小时,一天至少4次。

虽然转行之初也是养殖小白,但是这两年跟着基地特聘的技术员学技术,多次前往省农科院等院所、养殖基地去取经,李绪龙俨然已成为养殖嘎牙的行家,经营鱼场的能手。

“养嘎牙要求多,但也有符合条件的。”李绪东说,“我们的3号基地就是合作养鱼。对方盘下村里烧窑挖下的土坑,进行改造,我们负责提供鱼苗和技术。”

“绪龙不光负责提供鱼苗和技术,饲料也帮我们先垫付着。鱼养好了还负责回收,我们只管好好养。今天看到这捕鱼的阵势,我有信心把鱼养好。”3号基地负责人,方下街道鲁西村村民王洪庆说。

“现在,我们正在找省里的专家研究育苗技术,希望能从这一块儿减少养殖成本。再就是,想着和有条件的养殖户搞合作,共同把嘎牙这条致富鱼养大,养出规模。”今后怎样发展,李绪龙很有计划。

隔壁的塘口又下了一网,拉网人费力地收着网,看来这一网收获又不小。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姬飞燕 通讯员 高翔 柳莎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