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青鱼高密度养殖技术(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养鱼,首先就要涉及投放苗种多少的问题,很多人在问且经常咨询喂什么鱼好?放多少鱼恰当?这个问题是最不好说的事情,没有千篇一律的公式或者标准答案来套用。因为:池塘条件千差万别,地区气候各地也有所不同,还有最主要看你是怎么规划设计的?技术成熟度何如?资金有无实力?是精养还是粗养?喂耍耍鱼还是偶而投料?喂精料还是投喂粮食?人放天养纯生态养殖喂不喂料?水质优劣水源充足否?以什么鱼类(种)为主?配不配置增氧设备?人的心智韧度何如?等等,涉及面简直是很多又太多且很广,不能一成不变,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此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一、水花育苗

鱼类产出的受精卵,经人造的流水环境,在适当水温、溶氧、水质等条件下经适当的时间,发育为能平游的幼体,我们习惯称之为“水花”。保证“水花”成活率的关键之一,是把握“水花”下塘的合理时机,即综合考虑运输、天气等多个因素,保证让“水花”下塘时,有一定的游泳能力,体内有营养供应。“水花”十分稚嫩如婴儿般,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水花下塘的基本要求是:在放养“水花”前10天左右,对鱼苗放养池彻底清塘,池中不能有任何鱼类及小杂鱼等。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才孵化出的水花苗)

水花鱼苗饲养投放的密度

水花下塘的数量的一般标准:家鱼苗一般每亩20-30万尾,计划要出售小规格苗或要提前分塘的可以亩放80万尾~100万尾,用作育成小饵料鱼的可以高密度达亩放100万尾~150万尾。鲢、鳙鱼还可适当多一些,草鱼可适当少些,肥水塘可适当密些,新塘、瘦水塘应适当稀些。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水花苗)

在正常情况下,养殖量一般根据苗种出池规格大小而定:
速成大规格苗种的,每亩放养水花10万尾左右。
如果一次性培育到7厘米(2寸)以上鱼(苗)种,每亩养殖水花10~15万尾。
如果培育至3.3厘米左右即寸片的夏花,每亩水面养殖水花20~30万尾,这是标准水花放养量
如果培育乌仔(1~1.5厘米)后陆续出售或分塘的,每亩水面可以养殖水花80-100万尾。
培育小饵料鱼投喂肉食性鱼类的,可以高密度达亩放100万尾~150万尾。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鱼苗氧气袋口平放水花苗种入池)

水花鱼苗的长势速度:
水花饲养25天左右,可长到3.3厘米左右,称夏花苗种。
寸片(3.3厘米),一般每亩放1-1.5万尾。经30天左右的培育,夏花可长至6.6厘米(2寸)左右。
6.6厘米(2寸)的,每亩可放5000-8000尾。再经50天培育,苗种可达10-13厘米(3-4寸)。
10-13厘米(3-4寸)的,每亩放3000-4000尾,这样饲养到年底,如果培育管理得好,每亩可育出300-400公斤大苗种,规格一般可达17厘米以上。
一次下塘,一养到底的山塘,每亩建议放入夏花(寸片)5000-6000尾。
放养密度还必须根据塘口条件,饵料多少和管理水平等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放养尾数。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规格苗种)

二、饲养成品鱼

以常规鱼草鱼为主养鱼的每亩投放量为例:(仅以举例说明)

人放天养时:可以草鱼50-100尾,鲫鱼100-200尾,白鲢20尾,花鲢10尾,青鱼5尾,......。

耍耍鱼偶而投料:可以每亩草鱼100-300尾,鲫鱼200-300尾,白鲢50-100尾,花鲢30-50尾,青鱼10尾,......。

专业精养:可以每亩草鱼500-1000尾,鲫鱼500-1000尾,白鲢150-300尾,花鲢50-100尾,青鱼30-50尾,......。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一般以吃食性鱼类为主养的,常规鱼单一主养鱼的亩放养量大致标准是:

主养草鱼500-1000尾,主养鲫鱼2000-5000尾,主养鲤鱼800-1500尾,主养青鱼500-800尾,主养禾花乌鲤1000-2000尾。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青鱼)

目前的养鱼池塘普遍性的螺蛳、蚌壳泛生,危害相当严重,在此特别倡导混养青鱼。既能控制底栖动物大量繁殖消耗肥料和氧气,又可减少它们作为宿主传播疾病(比如吸虫类),并且还增加效益。亩放养量一般30~50尾,池塘首次混养青鱼可以亩放100~200尾。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四大家鱼)

以某一种鱼为主养鱼的亩投放密度,大致是:

草鱼:主养全年总的亩放养量一般不宜超过1000尾,非轮捕轮养的不宜超过600尾。混弄50-100尾。

鲤鱼:主养800-1500尾。混养一定的鲤鱼,比如亩放50-100尾,因鲤鱼是典型的底层鱼类,又有掘泥的习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的掘泥特点来翻动分解底层淤泥从而达到一定的"底改"效果

鲫鱼:主养2000-5000尾。混弄300-500尾。

团头鲂(武昌鱼):又有称为鳊鱼,杂食兼草食性鱼类,与草鱼相比之下不耐低氧,摄食能力和强度均低于草鱼,故主养团头鲂的尽量不混养草鱼为宜。主养时一般每亩放养1000~2000尾为宜,混养时每亩放养200~300尾即可。

鲢鳙鱼:主养鲢鳙鱼的,一般亩放养500-1000尾,鲢鳙鱼比例大致为8:2;主养花白鲢必须水体要有一定水深(比如至少1.5米以上)和肥度,否则必须大幅降投苗种数量,所谓的“水面宽水要深水要好”才适合花白鲢主养。花白鲢作为精养塘配养鱼时,亩放养量大至是150-300尾(鲢鳙分别为100:50或200:100),有利于净化水质。粗养混养时,每亩白鲢50-100尾,花鲢30-50尾。另外,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不论何种形式的养鱼,必须在池塘中混养滤食性的鲢鱼从而有利于调控水质,以免每年热天时蓝藻暴发为害,否则水质会恶化。其实,白鲢混养在其它鱼类之中,因其有特殊的食性功能,不需再花成本饲喂,可以看成是没有成本或者是成本很低的一种鱼类,照此而说,白鲢的利润才是"最高"的品种,还别以为白鲢卖价低而遭嫌弃,这是一个严重且错误的误解。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三、总的放苗原则

精养投喂精料多放,粗养投喂粮食少放;水深多放,水浅少放;主养鱼多放,配养鱼少放;条件好配套齐多放,条件差又缺水少放;具体放养密度视技术水平高低、资金丰欠、池塘条件优劣等等多种因素来确定和掌握。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另外,苗种投放问题除了上述所列内容外,还与“鱼类混养”、“鱼的食性”、“轮捕轮放”等方方面面均有关联。鱼的“混养”是一个立体生态环保工程:草鱼清除池中杂草,鲢鳙是水质清洁工,鲤、青鱼除食螺蚌,肉食性鱼类消灭野杂鱼及病鱼。各类鱼分居各自的水层,充分发挥池水的最大功效。混养要根据鱼类的食性和习性,选择彼此争食较少,且相互有利的种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四、苗种合理放养的依据

苗种密度的合理投放是渔业生产最重要的环节,池塘养殖的水体容纳量有一个合理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1.放养密度小

苗种密度投放过低不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单产低,效益可能差一些。密度过小,虽然生长较快,但浪费池塘水面,肥料和饵料的利用率也低,单位成本往往还会增高,影响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鱼类生长良好,浮头较少,饵料系数低于一般水平,则证明放养密度合理。从来不浮头也不正常,表明密度过稀,产量低效益微溥。

2.放养密度大

苗种密度投放过高,则生产过程中易造成经常性缺氧浮头,或因过多的排泄物又会使池塘的水质恶化,容易引起鱼病暴发。密度太大,饵(饲)料往往不足,活动空间变小,特别是到后期鱼体长大时,水质条件较差、溶氧量低,生长就变慢,可能饵料系数会高一些。

如果密度过大至超出水体承受能力时,会造成低溶氧综合症(长期缺氧)或者个体偏小而如期不达上市规格。如果鱼类生长较差,又经常出现浮头,而且出塘规格偏小,饵料系数一般都高,则证明放密度过大,应适当减小密度。

3.综合确定苗种放养密度的因素

确定苗种放养密度时,要根据品种、水源、鱼池条件、肥料或饵料来源、放养时间的早迟、地区及气候差别、管理水平、市场行情以及资金丰欠等情况来灵活判断,据此确定合理的密度。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五、投放时节和苗种大小

在渔业生产中还有一个大多不经注意的问题:投放时节和苗种大小的问题。

首先投放时节的问题,一般惯例是冬春低温季节运苗下塘,认为温度低鱼儿代谢强度小,耐运输是最大的优点,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每年放苗后死苗事件频繁发生,有时不论采取何种救治手段也不可逆转,每年造成的损失估计全国应该以数千万元计算,给本身就不景气的水产行业犹如雪上加霜。其实,苗种运送难免不会受伤,恰恰此时的“伤鱼最怕低温”,因为水霉病在冬春时节时是它的专属,如果避开低温调整下塘时间,建议每年的11月前和3月后下苗为宜,有时虽然在热天(不是三伏高温天)运输有一定的难度,但苗种下塘后大不了患发赤皮(外伤)病,也不会象水霉病那样难治且顽固

至于下塘苗种规格的大小问题,大多数的人喜欢投放大苗,但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越大的鱼越容易受伤,越小的鱼挣扎强度要小得多,受伤的概率就要少得多。在实际生产中,本文此处以草鱼长度10厘米左右的苗种与每尾一三两大小的草鱼斤两苗种相比较为例,在同样的一个(比如一年)生长周期中,其最后的长成个体规格并无多大悬殊,都可以达到三五斤的个体,或许斤两大苗种可以提前上市而已,但鱼伤死苗的风险很大。

还有一个须注意的事项:小苗的增重倍数大得多,养鱼的利润与鱼的增重倍数密切相关,增重倍数越大,养殖成本相应的就低,当然效益就大得多。还有,大苗种和小苗种两者的成本差异也很大,长度10厘米左右的草鱼苗种多为每尾几角左右,但草鱼斤两苗种也许每尾一元至几元不等,无意中就增加了前期的投入。总之,小苗不容易受伤存活率风险小,大苗受伤风险大得多,这些方面都得加以考虑。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六、水产养殖终端盈亏的关键

水产养殖终端盈亏的关键是出塘上市规格,有的地区追崇养大体鱼,殊不知鱼体养得过大表明生产时间就越长则风险更大,难免中途不发生意外,既不能小也不能过大,符合消费潮流,卖价及其效益就会好得多。还有,在养殖策略上改变“片面追求产量”的做法,高产不一定高效,而须“不图高产,只求高效”,在苗种放投上力求密度适宜,种类优化。

(刘文俊 2020.01.01)

简说“养鱼密度”及其相关苗种投放事项,没有公式或者标准来套用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不充或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养殖#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