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广东哪里有小龙虾养殖(梅州兴宁水田变小龙虾塘 耕地“失守”基层监管待加强)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梅州兴宁地区存在耕地红线遭突破,水田被挖成水塘,用于养殖小龙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却照常发放。9月14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回应了耕地“非粮化”现象。

梅州代管的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地区在省内经济相对欠发达,是山区农业大市。梅州市是广东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全省第三。

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在节目上表示,小龙虾“好卖”后,“有一些农民违规把水稻田改为了虾塘,这确实存在。”

根据“广东民声热线”提供的线索,兴宁市永和镇两处小龙虾养殖基地,是没有养殖许可证的违法、违规项目,面积超过上百亩,发生耕地被占,并改变了用途。

“从媒体采访情况来看,这个地以前是属于撂荒地,当地镇政府为了把撂荒地利用起来,招商引资企业来养殖小龙虾。”梅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称。

小龙虾风靡“宵夜摊”,鲜香麻辣,就着冷饮,大快朵颐,近年各地掀起了一股“养虾热”。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联合共同编制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1)》披露,2020年,国内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到2184.63万亩,养殖总产量达到239.37万吨,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13.25%和14.55%。按养殖模式分,小龙虾稻田养殖占比最大,养殖面积约为1892.03万亩,养殖产量206.23万吨,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和养殖总产量都超过八成。

今年2月,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2021年度兴宁市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计划2021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0亩,实施范围为集中连片、渠灌水源充沛、种植面积200亩以上稻区,并安排相关财政补助。

但“虾稻混养”有明确的技术规范,经过当地农业部门核实,前述曝光的永和镇两处小龙虾养殖基地并不符合要求,并无种植水稻。《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要求,对于新开挖的养鱼稻田,在插秧之前开挖好鱼沟、鱼凼,沟坑占比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

上述小龙虾养殖基地违规占用耕地,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仍然照常发放,享受农业财政补贴,甚至3年时间无人过问。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是以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的。

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三补合一”改革,将原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调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如果是改变了耕地的用途性质的,包括(转为)养殖场、林地等,都是不符合条件的,也不应该发放补贴,是要核减的。”在上述节目中,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植处处长何国威表示,2021年开始,官方要求各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撂荒1年以上的,要停止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梅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对粮食类的补贴,要由村向镇申报,镇向县申报,走申报程序。申报过程当中,村里需进行公示,主要是基层对文件把握不准,没有按时来申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正在要求各村,由村摸清情况,向镇如实一级级呈报,该扣除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要予以扣除。

顾幸伟指出,此次兴宁地区曝光的耕地“非粮化”问题,反映了基层管理部门监督没到位。“在各项政策的实施过程当中,习惯性的、简单化的,造成监督不到位。”顾幸伟表示,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基层农业政策执行监督管理。

广东省人多地少,常住人口超过1.2亿。官方数据披露,2019年广东省粮食产量为1240.8万吨,消费量约达5125万吨,粮食自给率为24%。

自2020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据南都记者了解,多地政策加码,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官方文件已经多次强调“藏粮于地”。

7月,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该文件要求,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分类管理,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其中,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玉米和薯类等粮食作物种植;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防止无序利用一般耕地种植苗木、花卉、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和挖塘养殖水产。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2021年广东省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把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308万亩约束性指标、总产量不低于253.6亿斤参考性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地级以上市。

顾幸伟强调,守住耕地红线,保证粮食生产,同时也要兼顾农民收益。

秋收在即。农业农村部近日通报披露,今年,全国早稻面积保持在710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80亿公斤、同比增7.25亿公斤。其中,江西、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湖北6省(区)早稻产量增加均在2500万公斤以上,占全国早稻增产总量的98%,在早稻恢复性发展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黄姝伦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