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楼房能搞什么养殖业(楼房养猪还能再搞吗)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1|点击次数:

1. 方兴未艾的楼房养猪模式

非瘟疫情爆发以后,楼房养猪模式横空出世,成为生猪养殖环节的投资新热点。据统计,截止2021年底,进入楼房养猪领域的规模企业已超过20家,牧原、温氏、新希望、天兆、立华等巨头均位列其中。其中典型的项目案例或企业布局包括:

牧原在河南内乡县的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2月开始建设,建设用地2500亩。该项目规划建设21栋6层楼房猪舍,每栋出栏10万头,年出栏210万头,年屠宰生猪和肉食加工210万头,总投资50亿元。2020年9月和11月已经有2栋猪舍投产试运营,整个综合体预计2021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生猪养殖项目。

温氏的楼房养猪产业布局。据统计,目前温氏旗下的楼房养猪项目为8个,分布在广东、安徽、江西、湖南等省,总投资超过20亿元。其中首个楼房养猪项目的一期工程已在2021年1月竣工该项目位于广东省新兴县水台镇,占地411亩,计划总投资3.8亿元。该项目养殖模式为水台楼房式,也被温氏称为“第四代猪场”;即采用8层饲养层+1层设备层结构,其中第8层为扩繁层,设计存栏祖代母猪560头;第7层为扩繁育成层,1-6层为商品代母猪繁育层,每层设计饲养基础母猪1030头。项目形成体系内种群循环,减少外来引种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总体设计存栏母猪可达6740头,能够支撑整场年出栏肉猪15万头。

天兆猪业的楼房养猪产业布局。天兆猪业是最早进行楼房养猪的规模企业之一。其下属独资及控股公司在四川、重庆、甘肃、黑龙江和新疆布局了10个楼房式猪舍项目,共计49栋。其中,采用余式猪场5.0楼房式猪舍模式的四川南充大沟头核心育种场已在2019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新希望六和楼房养猪产业布局。目前新希望六和已在山东、河北、浙江等地建设立体楼房养猪项目10余个,设计种猪规模8万头、育肥24万头,另有储备项目在规划中,部分项目将在年底陆续竣工交付。其中,新希望六和首个楼房养猪项目——广安新好武胜县龙女镇联合村项目已经在2020年底竣工交付。该项目总占地约720亩,设计工艺采用聚落模式,包括6750头种猪场,配套4.8万头的育肥场与35万吨的饲料车间,设计年出栏能力为17万头。

据统计,近年来仅在广东省各地上报的已建、在建或规划建设楼房养猪项目合计就接近200个,四川地区超过60个。全国各地在建、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楼房养猪项目产能合计达到1亿头以上。但是,因为2021年猪价暴跌,行业全面亏损,项目建设也出现退潮,有一部分楼房养猪项目可能永远也无法建成投产了,但已经建成的项目产能总计也有6000万头,占全国总产能十分之一左右。那么,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楼房养猪还能再搞吗?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楼房养猪这种模式:

2. 楼房养猪是养殖用地紧缺的产物

中国地少人多的现实直接导致了人畜争粮、人畜争地的矛盾。畜牧业规模养殖用地在水电路、周围环境、土地性质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但相关文件对畜牧业规模养殖用地的原则是: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实践中,畜牧业规模养殖场能获得的用地都是条件较差的未利用土地,这不仅直接导致前期的建设或改造的成本上升、固定资本投入增加,而且由于交通不便导致采购和销售费用增加,远离耕地导致粪污处理以及还田费用增加。雪上加霜的是,多数主产区如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可利用的荒山荒坡较少,可用作畜牧业规模养殖的更是少之又少,并且多数荒山荒坡已划为林地,发展畜牧业受林业部门限制,且需上缴较高的林地占用费和植被恢复费,土地用途转换手续复杂、难度大、费用高。同时,因土地经营权分散,畜牧业规模养殖场建设或改造所需土地面积较大,租赁或承包协调困难,导致用地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

虽然近年来国土资源部数次下发文件要求对畜牧业规模养殖用地实行一事一议、简化程序、积极协调、及时提供用地,并要区别对待不同用地主体,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本村农民(或组织),还是其他企业和个人,申请养殖用地程序繁琐,需要提交和出具的材料复杂,审批时间较长,兴办规模养殖场的村民受限于自身的教育水平、专业知识、社会关系等,获取所需材料比较困难,不容易得到国土部门的支持,而村外企业和个人的部分用地因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较难通过审批。

畜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不仅税收较少(产业链上的多数环节无税收),而且需要较多配套的支持和补贴政策措施。因此,许多地方政府对畜牧业养殖用地控制很严,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另外,养殖用地很难取得土地所有权使用证,而土地所有权使用证又是规模养殖场申请信贷的重要抵押,从而制约了规模养殖场信贷问题的解决。

于是,高楼养猪的模式就应运而生。2019年12月17日,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下发通知,允许并鼓励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且对楼层高度不限制。这就为楼房养猪在政策上扫清了障碍。

3. 优劣参半的楼房养猪

楼房养猪的优势是:省地、环保便捷,省人力成本,劣势则是高投入、回收周期长、高防疫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省地:楼房养猪的本质是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与传统的平房养猪相比,能够节约90%的养殖用地。以万头种猪扩繁场为例,在平房养猪模式下,扩繁养殖用地就需要500亩以上,;而在设计楼层为6层的楼房养猪模式下,养殖场占地仅40亩,且能够同步建全程智能化的排污设施。这就在极大程度上规避了养殖用地不足的难关。

2)缓解环保压力:楼房养猪的废气和粪便的排放比较集中,可以集中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环境的污染面积。此外,在平房养猪模式下,规模养殖场的污废水达标处理,是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前提,养猪场竣工后,配建的环保设施还要经历3个月左右的验收、审核才能投产。而楼房养殖模式下,环保设施与楼房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和同步运营,这样不仅在空间上,也在时间上取得了明显的领先优势。

3)人力成本低:除了土地费用远低于平房养猪外,楼房养猪更容易实现饲养管理的集约化和智能化,集大数据分析、自动化控制与数字化管理于一体,从而尽可能减少了人力等方面的开支。一般估计,楼房养猪比平房养猪至少节约一半人工成本。

但是楼房养猪也有若干短板,主要是前期投入高和防疫风险大

1)高投入:楼房猪舍的土建成本(混凝土框架结构)相较单层(钢构)猪舍每平方会有20-30%的增幅。猪只的转运难度加大,需要建设多种通道进行对淘汰猪、病死猪、异常猪的转运,额外增加造价。根据牧原股份公布的数据,楼房养猪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一般在1200元/头左右,比平房养猪高20%。四川省畜科院的调查显示,川内单个养猪楼房与智能化设备的综合投入在5000万元上下,明显超出相同规模的平房养猪模式。尤其是现在猪价低迷,饲料成本高涨,平房养猪模式尚且亏损,楼房养猪更是难以为继。

2)回收周期长:普通育肥猪舍的建设周期一般是3-4个月,考虑降雨等因素,最多不超过半年;而楼房养猪建设周期长达6-8个月,这就使得环保验收便捷的优势被完全抵消。这也意味着投资回收周期相应拉长。因此当前楼房养猪项目以能繁母猪的饲养为主,因为仔猪效益比较高,能够快速回本。如果现在开始建设,再假定一年后投产,育肥猪出栏时,猪价能够回升到20元/公斤以上,在这样的利润空间下,楼房养猪项目也至少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本金,比平房养猪要慢半年到一年。

3)风险大:楼房养猪一般密度较大,猪只过于集中,若通风措施做得不到位会造成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比较大,长时间会造成猪只呼吸道疾病。更重要的是,楼房养猪的超高密度,导致其疫情防控的风险被放大,其防疫成本费用也明显高于普通模式,一般估计要高出20%或更多。

此外,楼房猪场的建设、工艺的设计还未完全成熟,对于自动化程度提升与成本控制的矛盾,环境通风与疾病防控的矛盾,生产设施用地与附属配套设施用地所占比例的矛盾等,还需分别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对于那些在配套技术及配套方案不成熟的企业而言,楼房养猪并非上策。

当前猪周期的下行和筑底阶段不管多么漫长,但总会过去的;而养殖用地紧缺的现状则会一直持续,甚至会加剧。高投入和高防疫风险的短板,随着猪价回升和防疫技术的进步,被克服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楼房养猪作为近两年刚刚热起来的新兴事物,针对养殖用地紧缺的行业痛点提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解决方案,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养猪行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年轻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楼房养猪在这个时间节点兴起,虽然不能说正逢其时,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楼房养猪作为技术密集而非劳动密集产业模式,有充分理由成为养殖新技术的试验场和集成地。虽然楼房养猪要因地制宜去选择,成为主流模式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从过去劳动密集生产模式到智能化、机械化的转变过程中,楼房养殖将成为生猪产业升级强大的助推器,其价值就远不是节省养殖用地这个范畴所能衡量的了。

作者:徐洪志,布瑞克农业大数据高级研究员,如有问题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与其联系。

楼房养猪还能再搞吗

本文基于布瑞克咨询研究团队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也不承担任何投资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责任。布瑞克咨询承诺在作者知情的范围内,作者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的产品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