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莆田现在能养殖什么(绿色领航 蓝海起舞——秀屿区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1|点击次数:
绿色领航 蓝海起舞——秀屿区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趁天气晴好,工人在海边晒海带。 许武 摄

绿色领航 蓝海起舞——秀屿区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秀屿区推进海上养殖转型升级,海面上,环保型塑胶渔排取代了传统养殖渔排。 许武 摄

绿色领航 蓝海起舞——秀屿区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渔民在海面采收海带。 许武 摄

绿色领航 蓝海起舞——秀屿区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南日岛是我省第一离岸大岛,海洋资源丰富,风景秀美。 许武 摄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名单,莆田市秀屿区榜上有名。这是福建省首个以县区级人民政府为申报主体进入该名单的创建单位,且在创建工作中,秀屿区获得综合评分93.1的高分,排名全省第一。

在“海洋富区”战略推动下,近年来,秀屿正由海洋资源大区向海洋经济强区阔步前行。区委书记张伯松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系统总结经验,全面对标先进,推进海洋院校、院地、校地、校企合作,打造科技小院,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全三产,发挥沿海地区的资源禀赋,推进秀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健康养殖 生态出品

纯白风机矗立,连着一望无际的海上田园,碧波溢彩,绿野流丹,水下藏金。秀屿区埭头镇后海垦区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的核心示范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地养殖户便在此处尝试垦区池塘养殖模式养殖虾蟹。

“狭义的健康养殖要求产品安全、模式先进、生态平衡。”示范区创建工作负责人杨建斌介绍说,作为“模范生”,后海垦区养殖面积为1158公顷,占全区养殖面积10%以上,年产值可达1.45亿元。

在长期的探索中,后海垦区已经形成虾蟹贝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模式——水中养虾,底泥养贝,轮养蟹类。虾蟹残饵、粪便肥水催生单细胞藻类,由贝类滤食过多的藻类和有机碎屑,获取食物来源的同时又为虾蟹生长营造良好的水环境。此外,为强化净水能力,垦区内还种植了海马齿,除滤化水质、修复生态,海马齿的叶片也可为虾蟹所食。杨建斌说,这一复合生态养殖模式利用生物间共生互补的特点,具有稳定水质、循环利用营养物质、生态防病等显著优势,在提升水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废物排放,与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理念不谋而合。

秀屿区作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资源大区,水质环境、气候条件优越,水产养殖历史悠久。目前全区海水养殖开发面积2万多公顷,年产量超50万吨。“狭义的生态养殖,指的是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养殖模式。在全区主要水产品的培育、推广上,我们会引导养殖户选择无需投入饵料且具有固碳功能的贝藻类。这类生物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消氮除磷,二者之间还有互利共生、稳定环境的特点。”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严志洪说。

育苗育种是水产养殖的源头环节。目前,秀屿区共有海洋渔业苗种生产企业70家,其中全国最大的厚壳贻贝苗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菲律宾蛤仔室内育苗基地均在平海镇。近年来,秀屿区发挥“王牌”优势,携手国内各大高校,攻坚贝藻种业“芯片”,基本形成了鲍鱼、牡蛎、海带、龙须菜等组合品种的养殖优势产区。2021年,该区水产品总产量59.16万吨,居全省前列,渔业产值74.39亿元,为全市第一。

风电融合 还海于民

秀屿区南日镇后叶村村民杨文辉从事龙须菜养殖已有10多个年头,2021年,他成为南日岛首批试水风电养殖融合项目的养殖户,在北港风电海区租下了75亩的海域,用于龙须菜养殖。

“一年每亩租金只要200元,年初这季收成好,一亩龙须菜可以卖到5000多元,效益可观。”杨文辉坦言,早年政府要发展海上风电,村民都很抵触,风机搭建起来,原先用于养殖的海域或多或少会流失。但没想到这才几年,熟悉的海域又回来了。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是节约集约用海的重要新型产业模式与发展方向,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尚未发展推广。”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吴惠雄说,“二者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发展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坐拥国家级海洋牧场和优势风能资源的秀屿区,发展风电养殖融合项目,优势突出——去年,秀屿区以南日岛海上风电场为试点,将风电项目征用海域重新规划,绘定面积2万亩的海上“施工图”,投入新型环保筏架、塑胶浮球,以及14个深海大网箱,统一管理出租,并全部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实现“水上发电,海面育藻,水下养鱼”的立体化海洋资源开发。

“在多年的养殖实验基础上,我们基本可以确定,风电场的噪声对海洋生物行为、状态影响微乎其微。并且在设置养殖区域时,也预留了较大空间供风电公司开展设备维护检修、航道通行等。”严志洪介绍说,该项目的落地,在提升海域空间利用、还海于民的同时,为福建省探索风电养殖融合发展迈出重要一步。除此之外,更是打破了广大群众对“风电影响养殖”的刻板印象,搭建起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模式,清洁能源与生态产品同步高效输出。

“双碳”目标下,风电养殖融合大有可为。吴惠雄表示,目前,秀屿区已选址平海镇、埭头镇两处海上风电场各投入10口深水大网箱,布局风电养殖融合项目,后续将扩大兴化湾、平海湾“融合”版图,为国家级示范区再树标杆。

科技赋能 养护升级

5日凌晨3点,闽莆渔02188号船舶缓缓由南日岛南港海域驶过海上牧场养殖区,而后停靠在南日镇岩下村附近。在船身接触预警线的瞬间,船上的AIS广播系统立即响起语音提示,要求船员谨慎驾驶,避开养殖设施。另一头,在位于秀屿区海渔局视频指挥室内的大屏上,该船只的航行轨迹、方向、停留时间等均被记录,逐一显示。

作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南日镇海洋资源丰富,养殖业发达。但也因此,每年都有船舶误入养殖区,导致螺旋桨绞缠渔网、设备毁损等情况发生。去年起,该区探索构建福建省首个海上电子围栏系统,利用AIS、无线电通信以及船舶轨迹动态分析等技术,进行海域船舶信息、浮标信息、视频监控信息采集,实现海域通航环境可视化。

当船只靠近养殖区一定距离,触发电子围栏后,系统能够立即以AIS消息及渔业电台、海事电台语音预警提示,为船舶提供主动式助航服务的同时,也为海洋牧场养殖区筑起无形的“保护墙”。据了解,目前该区已申报立项,计划搭建全区全海域覆盖的海上电子围栏系统,同时拓展行政管理辅助功能,增加养殖证查验等模块。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修护近海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抓手。11月9日,全球首个漂浮式风电与网箱养殖融合项目在南日岛海域开工,明年项目投产后,将形成“以渔养电、以电养鱼”的深海养殖新模式,实现风、光、渔融合,助推“绿色生态”与“蓝色经济”齐头并进。

“海洋是秀屿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和未来所在。”秀屿区副区长顾斌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厚植海洋渔业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通过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快贝藻类水产种业创新、推广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进军深远海装备养殖、打造鲍鱼科技产业园等,大力发展绿色、健康“碳汇渔业”,并通过渔业碳汇交易形成“新附加值”,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为“海上福建”建设赋能添彩。

(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陈汉儿 刘金通 编辑:周晨)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