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水产养殖场管理制度(@水产养殖生产者 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来了)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1|点击次数:

为切实抓好夏季水产养殖生产工作,确保全年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抓好夏季水产养殖生产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要根据《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结合实际细化措施,加大对水产养殖生产者的技术指导。

@水产养殖生产者 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来了!

具体详细指引

一起来看看

↓↓↓

苗种和养殖生产

(一)鱼类

苗种培育

苗种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夏季鱼苗池需注意水体中藻类生长过盛引起气泡病,要及时调节水质,控制藻类丰度。

水质调控

夏季持续高温,水体昼夜温差大,水产动物代谢旺盛,底层水易缺氧,底质环境恶化严重,水质变化快。要及时进行水质调控,确保养殖环境稳定。

饲养管理

选用恰当适合的饲料、采取科学合理的投喂,是夏季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夏季昼长夜短,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按照“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点、定时)投喂全价配合饲料。

(二)虾蟹类

苗种选择

投苗前需对种苗进行常见病原检测,建议选择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用于养殖生产,不可使用检出阳性的苗种。

水质调控

要关注天气变化,在温度剧变、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前后应及时调控养殖水体。

使用二级处理水养殖

受天气变化、发病池塘水排放等影响,外源水体质量不稳定,可能含有病毒、条件致病菌和寄生虫,外源水进入虾蟹养殖池塘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建议采用二级处理,设置2个蓄水池,外源水进入一级蓄水池后进行消毒和沉淀处理,2天后将表层水引入二级蓄水池再次进行消毒和曝气处理1-2天,水体余氯去除后将表层水引入虾类养殖池塘。

饲养管理

一要做好水草管理;二要加强投饲管理。

(三)贝类

稚贝的中间培育

稚贝培育大多在池塘进行,随着稚贝生长需要的饵料逐渐增多,如饵料条件较好,可以继续在室内培养;如饵料条件较差,可直接移入中间培育池。

浅海养殖贝类生产管理

一是降低养殖密度,调整养殖区域;二是及时调整养殖水层。

滩涂养殖贝类生产管理

一是选择适宜的播苗海区;二是做好滩涂底质改良,减少疫病发生;三是选择合适的播苗技术。

池塘养殖贝类生产管理

一是气候灾害预防;二是敌害生物灾害预防;三是疫病灾害预防。

水生动物疾病防控

(一)积极预防

鱼类

一要注意观察及时采取措施;二要合理用药预防。

虾蟹类

育苗期间措施:育苗过程中,要做好虾蟹幼体、育苗器材、育苗水体等相关消毒工作。采取育苗用外源水过滤、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紫外消毒、去除有机物、蓄水等措施净化育苗用水,保障亲本和种苗养殖用水不携带病原,减少有机物,对蓄水进行病原和水质检测,含病原生物、水质不达标的蓄水不能进入生产区。

养殖期间措施:一是增加溶氧;二是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三是合理投喂。

贝类

稚贝中间培育期间措施:夏季是牡蛎疱疹病毒病、弧菌病和派琴虫病等贝类疫病的高发期,要密切关注池塘培育稚贝的病原携带情况、加强池塘生物安保管控措施,对病害相关环境和气候变化进行密集监测。

贝类养成期间措施:一是做好养殖系统疫病风险评估;二是加强水质监测。

(二)精准防治

鱼类

草鱼、鲤、鲫、斑点叉尾鮰、罗非鱼等绝大多数养殖鱼类在夏季更易发病,应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鲤浮肿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罗非鱼链球菌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等(具体防控技术详见阅读原文)。

虾蟹类

应关注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肝肠胞虫病、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病、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病、河蟹“牛奶”病等。

贝类

保苗期重点关注牡蛎疱疹病毒病的防控;养成期多在开放式海区完成,重在预防。

(三)规范用药

一是要合理使用药物;二是防止药物滥用;三是严格落实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四是加强药物的鉴别能力。

水产品和投入品运输

(一)苗种运输

做好苗种运输计划。

(二)水产品运输

夏季水产品运输前要停食,拉网锻炼,降低鱼体应激反应。

(三)饲料等渔需物资运输

夏季渔需物资的运输需要注意高温、强光、雨水对渔需物资的影响。


来源:农业农村部门户网站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