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水产养殖用水这样处理后期省时省力得病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水产养殖用水这样处理后期省时省力得病少

水产研究社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43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水产养殖用水这样处理后期省时省力得病少


过滤进水:虾池进水有几种模式,即海区直接进水、沙滤进水、引进沉淀消毒水和卤水调制等。


1.海区直接引水


即涨潮时由养虾场的进水沟(渠)直接纳入自然海水。从海区直接引水,各项指标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2—2001)的标准。


虾池药物消毒后,便可选择大潮汛,开闸进水。进水闸滤网为40~60目筛绢制成直板网片或锥形网。


面积大的虾池应使用锥形网,网长为网口宽的5~6倍。进水时锥形网的末端用绳子扎紧,根据滤网所承受的压力而调节闸板的开启高度,防止水流过急而冲破滤水网。


进水完毕及时关闭闸门,清除滤网内的杂物,晾干滤网以备下次使用。


一般来说,海水以冬季水质较好。在盐度较低的海区,可利用冬季病原微生物比较少的时候蓄满海水,在蓄水池内长期沉淀净化。


或在有淡水源的地方,冬季在蓄水池储满海水,翌年根据盐度情况,兑淡水养虾。


2.沙滤进水


在沙质海滩挖建沙井,海水经沙滤后抽入虾池。


3.引进沉淀消毒海水


养虾实践证明,在虾病流行期间,直接引进海水的虾池易发生虾病,而海水经贮蓄沉淀数日再放入虾池则可避免。


可建造蓄水池,蓄水沉淀72h,或再经漂白粉以有效氯1~2g/立方米的浓度消毒后,才将水抽入养虾池中。


或进水后用浓度为2g/立方米的50%过硫酸氢钾消毒池水,重金属含量较高可施用1~2g/立方米的EDTA钠盐。


4.卤水调制


收虾后在虾池中蓄入盐度90以上的卤水,翌年再添加淡水并用漂白粉消毒池水;或在清淤消毒虾池后加入卤水,再用淡水调制成适宜的盐度。


虾池首次进水以水深30~40cm为宜,以利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以后再逐渐提高水位。


进水后施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


基础饵料生物是指在虾池自然生长的、可作为对虾饵料的生物,主要有小型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多毛类和贝类等。


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是解决对虾早期饵料、提高虾苗(幼虾)成活率、促进对虾生长、降低养虾成本的一项有效措施。


而营造适宜、稳定的水色,是养虾早期管理的关键措施。


施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的通俗说法叫“肥水”或“做水”。用于虾池的肥料有无机肥和有机肥。


无机肥包括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复合肥、无机矿物质等;常用的有机肥有禽畜粪便、豆粕、米糠、鱼粉、茶粕、氨基酸类肥水剂等;对于沙质底的虾池,施用有机肥的效果较好。


一般每亩施尿素3~5kg、过磷酸钙1~2kg,氮磷元素之比为10∶1。


施肥时需将氮肥和磷肥分别用水搅拌稀释,然后均匀泼洒。


第一次施肥后,视水色、透明度、pH的变化而决定是否追肥。放苗时间紧或水温低时宜使用无机肥或氨基酸类肥水剂,水色培养较快。


铺地膜或沙底质的虾池或新虾池,环境中有机质少,最好使用有机肥,使用量为20~30kg/亩,可将干燥的禽畜粪便、鱼粉、豆粕等分置于数个编织袋中,扎紧袋口,垂挂池中,使各种营养物慢慢溶入水中。


或者可先将有机肥发酵后再使用,做法是:


备好发酵桶,在桶中加入1/2的鱼粉、豆粕、花生麸、米糠、饲料粉末等原料,添加微生物活菌(芽孢杆菌类)和水,充分混合;经2~3d发酵再装袋挂于虾池中,使用量为10~20kg/亩(为发酵前的肥料量);


或仅取发酵肥的上层溶液过滤施用;此法可以比较迅速地培养出浮游动物作虾苗的饵料。


施肥要少而勤,做到“三不施”,即:水色浓不施,阴雨天不施;早晚不施,中午施。


结合培养水色,可在放苗前3~5d,选择晴天上午9时以后,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开动增氧机48~72h,使有益菌迅速繁殖形成优势种群。


施肥后数日水色开始变浓,逐渐添水至1.5m。当池塘水色呈茶褐色或浅绿色,透明度30~40cm,pH在8.5~8.7,即可放苗。


有时因故耽误了放苗时间,使得已培养的基础饵料生物老化、水色变清,或培养中出现丝状藻类、夜光虫等有害生物时,则要重新清池消毒,注入新水,再施肥培养基础饵料。


养虾实践证明,基础饵料生物培养较好的虾池,在不投饵的情况下,仔虾可在40d左右体长由1cm长到6~7cm。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