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虹鳟鱼养殖饲料(虹鳟“水科1号”培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长速更快,成活率更高)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2021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11个水产新品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培育的虹鳟“水科1号”位列其中。水产养殖网采访了虹鳟“水科1号”的研发团队负责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鲑鳟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王炳谦研究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水科1号的培育历程,成果推广和今后虹鳟产业发展前景。


虹鳟“水科1号”培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长速更快,成活率更高


虹鳟“水科1号”培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长速更快,成活率更高

王炳谦研究员


作为“大使鱼”来到中国 多年潜心育种打破垄断


国内的虹鳟鱼最早是1959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首相作为国礼赠送给周恩来总理,当时分别在北京水产研究所和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进行试验养殖。


虹鳟“水科1号”培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长速更快,成活率更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又先后从日本引进混合性别的虹鳟及其突变体金鳟,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全雌二倍体、三倍体虹鳟等一些新种质开始在国内的一些地区养殖。根据《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2020年国内虹鳟鱼的产量是3.78万吨,2019年的产量是3.94万吨,同比下降了3.89%,相对而言国内养殖的规模还是比较小。


虹鳟“水科1号”培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长速更快,成活率更高

虹鳟突变体金鳟


虹鳟本身是世界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兼具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既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广的优质养殖品种,也是我国名特优新鱼类品种之一,由于其生活环境水质清冽、食用高品质饲料,在国内外市场上被列为高档商品鱼,发展前景广阔的高产高效优质养殖品种。但是,中国以往缺乏生产大规格虹鳟苗种,对于进口依赖较大,导致相关市场长期被国外种质企业技术垄断。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为国产大规格虹鳟鱼研究打下种质基础,在国家、省部资金支持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开始了“水科1号”的育种计划。


虹鳟“水科1号”培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长速更快,成活率更高

虹鳟“水科1号”


在前期引进不同地理种群基础上,通过多年的基础种群筛选,最终确定以美国、丹麦、挪威虹鳟地理种群作为育种基础种群,以这些种群的后代为亲本,通过完全双列杂交建立自交、正反交家系,结合BULP法开展继代大规模家族选育,花费了15年时间历经了四代选育而成,之后又连续两年在主养区进行生产试验最终达到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标准,前后总共历经了17年时间。


虹鳟“水科1号”培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长速更快,成活率更高


生长快 存活高 经济效益可观


同国内外的虹鳟种质对比试验发现,“水科1号”生长速度平均提高 21%以上,存活率提高了8.57%以上。虹鳟“水科1号”解决了我国虹鳟市场上小群体自繁导致的生长速度慢、抗逆性能差、早熟等种质匮乏问题,该品种为提高我国鲑鳟鱼良种覆盖率、促进鲑鳟鱼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我国鲑鳟鱼养殖业产能和品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科一号”的苗种已经开始对市场商业化供应,当前的市场价为受精卵0.15元/枚。今年黑龙江水科所又申报了一个全雌虹鳟“水科2号”,届时有望彻底解决国内虹鳟市场苗种供应的问题。目前市场上虹鳟产品形态销售基本为三种规格,分别为:100g、0.75kg和3kg以上。从“水科一号”的实验效果来看,100g规格的养殖周期需要1年,成本约为1.5元/尾,市场价2.5元/尾;0.75规格养殖周期约为1.5年,成本约为9-10元/斤,市场价12-16元/斤;3kg以上规格养殖周期需要24个月以上,成本12-13元/斤,市场价24-26元/斤以上。


虹鳟“水科1号”培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长速更快,成活率更高


从养殖推广的角度来看,虹鳟养殖的技术难度并不是很高,只要选用合适的饲料和进行有效的管理就不容易发生病害。但是,虹鳟对于养殖的水资源环境非常挑剔,需要有冷水资源,水体要清澈透明,无污染,溶氧高,而且要常年保持充足的流量,水温的变化不能太大。通常山涧溪流水、雪山融雪水、地下用泉水、深水水库底排水是养殖三倍体虹鳟的首选养殖用水,此外河水、湖泊山等也可以作为养殖用水。


虹鳟“水科1号”培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长速更快,成活率更高


产业链建设亟待完善


从发展水平来看,王炳谦研究员认为国内虹鳟养殖产业链不够健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第一、全国各地的养殖单位普遍出现对于养殖环境的管控措施不健全,导致失控现象时有发生。对水生物安保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了养殖鱼类疫病的发生。这个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圈系统都存在协同演化的规律,长期在单一的养殖环境中养殖同一个品种生物,那么该生物对应的病害也更容易伴随发生。虹鳟养殖产业在应对这个问题上面,亟需开发能够抗病的品种,同时需要加快相对应的疫苗研制工作。


第二、很多养殖单位和用户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管理水平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中使用添加违规成分,或是品质低劣的饲料。遇到病灾害时,在缺乏科学指导的情况下,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药物。养殖场、户生产、用药、销售记录尚未建立健全。这些都给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从水产苗种繁育、养殖到市场流通,每个环节都关乎水产业的稳健发展。行业亟需建立可追溯的监控系统,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还不够。产业集群或企业群体专业化深度不够,具体反映为:产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仍显粗放,市场竞争力弱。目前,国内的虹鳟养殖业尚未产生被外界认可的商业品牌或地理标志品牌。企业缺少对品牌建设的投入,品牌创建的滞后,使得虹鳟作为一个优质高端水产品在国内市场缺乏忠实消费群体,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国内的销售和产品效益。


第四、加工领域开发不足,流通渠道缺乏。虹鳟并非中国传统食用水产品种,需要培育销售市场,引导大众消费。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许多人不愿意耗费过多地时间用在烹饪上,日常餐食热衷于直接食用成品,或采购半成品简单烹饪后食用。但是,我国虹鳟多数产于内陆地区,而水产加工业基本集聚于沿海地带,所以在虹鳟加工领域开发略显滞后,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虹鳟加工品种不多。同时在流通环节,虹鳟还多为传统模式,即主要销售渠道以流通批发渠道为主,进而到达餐饮、家庭。时下消费者消费场景呈现多元化、定制化、社群化的现象逐渐增多,产业流通链需要在这些新渠道积极拓展。


同中国大陆传统的水产养殖主产区不同的是,国产虹鳟的主养区多位于相对偏远的地带如青海、甘肃等地,虹鳟产业的发展对于当地有着重要意义,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了省级特色产业,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脱贫。未来国产虹鳟的发展关键需要瞄准市场定位,做好产业链建设有望迎来飞跃式增长。



作者:水产养殖网 姜梦奇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