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鱿鱼 养殖(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文|不知

编辑|不知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大黄鱼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其人工养殖方法主要有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尽管网箱养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池塘养殖仍处于起步阶段。

<--池塘的要求-->

池墉对于大黄鱼的池塘养殖具有重要影响,选用适宜的池墉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进排水方便:池墉要方便排放和进水,便于清洗、换水,减少水质污染。

水质优良:换水条件要好,池塘最好有上方的天然水源补给,水质清澈,富含氧气,养殖鱼种需要。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水深适宜:池塘深度建议在1米以上,水位平稳,深水区域要达到1米以上,便于鱼类在高温时安全度夏。如水深不够,可对池塘局部区域进行改造,深挖一定面积,使鱼在高温时能在该区域安全度夏。池塘面积以10-30亩为宜:如池塘面积超过30亩,则应该根据需要用网格隔开成若干小池,方便管理饲养。

消毒和改善底质:在放养鱼种前,池塘需要用岁亩的漂白粉进行消毒,再用了亩生石灰来改善底质,以保证大黄鱼养殖期间底质稳定。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保暖措施:对于需要越冬的鱼种,池塘朝南向阳处应该挖一小池,在冬季再盖上塑料大棚,以保证鱼种越冬。

<--鱼苗、鱼种-->

为了让养殖的大黄鱼在同一年内达到商业规格,我们一般建议选择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一龄鱼种来进行放养。放养的鱼种应该选择大规模养殖的品种,一般60克/尾的鱼种当年可达到400克/尾以上,而100克/尾以上的鱼种当年可达到600克/尾以上。如果各个鱼种的价格相差不大而且经济上能够承受,建议选择放养75克/尾以上的鱼种。放养密度应该根据池塘条件和鱼种规格来控制,一般在400-600克/尾亩左右较为合适。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如果养殖的是苗种,建议选择第一、二批苗种,尽量避免选择第二批以后的苗种。放养规格应该控制在4厘米/尾以上,放养密度应该限制在4000-5000尾/亩左右,这样可以让秋天时苗种达到大规格。

<--放养时间-->

放养鱼苗的最佳时间是在池塘水温稳定在14℃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的月中旬前后,不宜过晚。此时,鱼苗活动相对较少,运输成活率会较高;同时,提前放养能够相对延长鱼的养殖时间,从而提高鱼的养殖质量和规格。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在放养鱼苗时,可以先用网将鱼种围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进行驯化投饵。接下来,需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投料,直到鱼苗能够形成条件反射后,再拆去围网,开始进行正常的养殖。通常来说,从放养到鱼苗能够正常吃食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放苗时间的确定应该根据鱼苗的规格而定。鱼苗的放养密度的操作方法与成鱼养殖相似,但是驯化投饵的时间需要稍微长一些。在鱼苗养殖的后期,可以计数放入塑料大棚里的小池塘里进行越冬。待到次年进行成鱼养殖时,再将鱼苗放入池塘中。

鱼苗的运输

这应该根据气候条件、运输距离和数量来决定。目前大黄鱼的鱼种运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船运,采用活水舱船运输或普通船舱进行连续充气运输;另一种是车运,一般使用水箱、水桶、帆布桶等进行连续充气运输,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塑料袋充氧运输。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根据运输距离和数量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运输距离较短、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采用车运方式进行运输;如果运输距离较长、数量较多,则应选择活水舱船进行运输。

但是,活水舱船必须停泊在池塘外海大坝,并且保证海水交换,否则无法确保鱼儿生存。如果停泊不便,也可以在距离养殖池塘较近的海区停泊,并使用汽车进行二次运输。在运输之前,需要停食一段时间,以便鱼儿排泄干净。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同时,为了防止鱼儿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伤害引发细菌感染,需要在放苗之前使用甲醛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在用塑料袋充氧运输时,应在泡沫箱内放置适量的冰袋,以保持低温运输,防止鱼儿受到温度变化的伤害。对于车运方式,应当防止剧烈颠簸,应尽量减少紧急刹车、急转弯等操作,避免对鱼儿造成创伤。

管理技巧

投饵是大黄鱼的养殖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饲料的品种、质量、投饵量、投饵次数以及投饵时间等都会影响到大黄鱼的生活和生长状况。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我们推荐在池塘养殖大黄鱼时,要先精细后粗略投饵。在大黄鱼的养殖过程中,为了使其生长状况良好,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投饵。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一般可以在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进行喂,每日投喂两次。最好的投饵是在排水闸附近,可以方便排污。在前期,由于鱼苗经过越冬和运输,体质较弱,因此需要投放高质量的饲料,如新鲜且肉质较好的青、黄贴鱼等。这样可以促进鱼的体质恢复,加快生长速度,为当年的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中期,要适当控制投饵量。由于这个时期进入了高温期,鱼的食欲很旺盛,但如果投饵过量,容易引发肠炎等疾病,同时还会导致池塘水质恶化。因此,需要掌握好投饵的量和时间,避免对大黄鱼和池塘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在后期,饲料的质量可以适当差一点,可以投放一些新鲜的小杂鱼等。由于后期池塘内的鱼增多,与大黄鱼争夺食物,如果投放过多精饲料,会增加养殖成本,而投饵不足则会影响大黄鱼的生长状况。因此,在投饵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鱼儿的健康生长。

饲料选择

大黄鱼养殖需要使用饲料,通常分为生物饵料、鲜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三种类型。然而,在池塘养殖中使用生物饵料难以满足大黄鱼的生长需求。鲜饲料主要以青、黄贴鱼为主,但单一使用青、黄贴鱼会导致大黄鱼的质量下降,成鱼容易出现肚大、色淡、脂肪含量高、口味差等问题,并且由于大量使用青、黄鱿鱼会使其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导致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为了解决配合饲料价格太高等问题,我们采用了饲料干鲜搭配的方法。这种方法让一般的新鲜小杂鱼也可以被充分利用,从而降低成本。饲料干鲜搭配的方法可以利用干饲料加入大黄鱼生长必需的糖类、植物蛋白、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营养物质等,有利于平衡饲料营养结构,提高鱼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水质控制

在池塘养殖大黄鱼时,水质管理尤为重要,而在高温期更容易出现水质剧变,甚至出现赤潮。因此,对于有条件的池塘,每天都要坚持换水,高温期可以考虑一天换两次水。为避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最好在下午晚些时候至次日上午进行换水。换水有助于降低水温,提高溶解氧。此外,每隔几天可以用生石灰化水后喷洒,以改善水质和底质。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巡塘与妨害

为了保障大黄鱼的健康成长,需要做好巡塘工作,每天早、中、晚都要进行巡查,尤其是在高温和小潮汛换水困难的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晚上和凌晨的巡视工作。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另外,天敌鸟类是养殖大黄鱼中最主要的危害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后期养殖中,这一问题尤为明显。故而必须采取措施来防止鸟类靠近池塘,但不要使用放爆竹等会产生噪音的方式来驱赶鸟类,因为这会让大黄鱼感到惊恐,不利于它们的生长。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病害防治

大黄鱼养殖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是关系到养殖成功与否以及效益高低的重要步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大黄鱼都有可能发生病害。常见病害有以下几种:

1.烂背鳍病,主要发生在越冬后期和养殖前期,尤以二龄鱼为主,易发生。其主要原因是鱼体受到越冬消耗,营养不足引发的组织病变、组织坏死而引起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并导致死亡。预防的方法是提前投喂优质饲料,添加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营养物质等,以提高鱼的免疫力。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2.肠炎病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在高温期。其主要原因包括投喂变质或不新鲜的饲料、投饵器具和环境不彻底的消毒以及过饱的饲料投喂等。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包括在高温期控制投饵量、避免投喂变质的饲料、保持环境卫生以及对投饵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另外,每月中旬开始可以投喂大蒜汁,定期投喂食母生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3.夏秋季综合病是大黄鱼养殖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鱼体表出现白点,后眼部发白、突出、充血,鱼体表失去正常光泽,最终导致烂头烂尾而死亡。发病期通常在水温达到摄氏25度以上的夏秋季节,尤以网箱养殖为多见。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细菌继发性感染,因为寄生虫会使鱼体极度不适,不断游动、擦网,从而导致鱼体表面受损,进而引起细菌感染。该病的治疗应采用内服外浴的综合治疗方法。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4.脂肪肝,其表现为肝脏失去正常色泽,变得发白而脆弱。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者投喂单一的鲜饲料,导致营养不平衡。尽管脂肪肝不会直接导致鱼的死亡,却会削弱鱼的免疫力,提高其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方法包括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剂,以达到营养均衡的效果。

5.瓣体虫病,其症状表现为瓣体虫寄生在鱼体表、鳍条和鳃丝上,导致鱼体粘液分泌增加。患病的大黄鱼常常会离群慢游,体色变浅,呼吸困难,甚至会把鳃盖打开。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该病的死亡率可能高达百分之十以上。防治方法是使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治疗,能够有效杀灭瓣体虫,达到治疗效果。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起捕时间与方法

大黄鱼达到商业规格后,可以选择随时进行起捕。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建议在夜间进行起捕。但是,必须在水温降至8℃之前完成全部起捕工作,因为在水温低于7℃时,大黄鱼无法越冬。对于小规模养殖者来说,可以采用垂钓的方式进行较小规模的起捕。对于大规模养殖者,可以使用围网进行批量起捕,或直接进行放塘收鱼的方式进行全部起捕。

池塘养殖大黄鱼技术

结语

关于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和管理,投饵、饲料搭配、疾病防治、池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实用的经验和建议。此外,探讨了大黄鱼的起捕时机与方法、越冬管理以及池塘混养的策略。其中建议养殖者在越冬期间搭建塑料大棚、安装增氧机和换水设备,并根据水温控制投饵和加温管理水体。最后,我们还建议养殖者可以采用多种品种混养,形成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手册——大黄鱼养殖技术

《池塘大黄鱼养殖技术》

《养殖大黄鱼技术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