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保定养殖场(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阜平有着特殊的意义。2012年岁末,踏着皑皑白雪,河北阜平革命老区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的第一站,也由此吹响了全国精准扶贫的号角。8年后,新京报记者来到阜平,8年前产业凋敝的场景早已成为历史。山上栽果树,山下育香菇,古朴的民宿建筑伫立在昔日的荒原上,村民把对未来的美好希冀,都实现在有滋有味的每一个日子里。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阜平万亩梨园。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确实,阜平县作为昔日的国家级扶贫县,早就变了模样。在这里,“一条腿”的香菇能撑起无数农户家庭,小小的硒鸽能带动万千劳动者就业,万亩造林,让山区人民拥有了看得见的未来。

太行山深处,青山不老。8年巨变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乡村产业的扎实“落户”,在阜平,终于不再缺少成熟的产业园区,也就有了更多因为产业振兴而引发的致富故事。

一把“香菇伞”撑起一个家

出保定市阜平县县城,沿337国道一路向西,过了名为“不老树”的村庄,再往西走,就是整个阜平县海拔最高、昼夜温差最大的区域。在种菇人看来,这是块绝好的地方——海拔相对较高的地方昼夜温差大,香菇就能长得更好。数九寒天里,阜平室外的最高温度不过零摄氏度,走进阜平天生桥镇的食用菌大棚,约有20摄氏度的温度,会一下把眼镜糊得雾气蒙蒙。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阜平老乡菇产业园。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与传统大棚农作物种植方式不同,整个食用菌棚被层层叠叠的铁架占据,架上约有半臂长的深色菌棒总数超过2.2万个,它们就是香菇生长的“土壤”。五十多岁的秦大姐只穿了一件单衣,冬天在棚里摘蘑菇,往往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热”!2021年是她在棚里开启的第五个年头,自家在距离大棚不远的龙王庙村,上下班不过几分钟的路程,秦大姐说这活轻省,灵活,“家里有事,随时能走,自由得很。”

赵海明是这个大棚的主人,除了一个暖棚,不足一百米处,他还承包了两个凉棚用于夏季种菇。夏季天长,温度升高得快,每天忙活到半夜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儿,“每过两三个小时就要巡视一圈,摘一摘菌棒上新长出的蘑菇。”好在纵然辛苦,菇农的收入倒是非常可观。赵海明告诉记者,在稳定的年份里,一年忙到头,除去两个凉棚、一个暖棚的租用费、人工费以及菌棒的成本,自己和妻子两个人一年能挣十多万块钱。同时,在阜平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政府在政策上也有补贴,每个菌棒3块钱,政府补贴6毛,一个棚算下来菌棒的补贴超过1200元。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在大棚内,工人正在采摘香菇。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47岁的赵海明有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夫妻二人共同经营着三个菇棚,他说种菇的收入可观,够花,目前也没有负担。小小的香菇像把伞,撑起了一个家庭。

“种菇比外出打工强太多。”在赵海明看来,种菇的好处不仅在于收入可观,同时也在于这个营生无论是相比从事传统农作物种植的普通小农户,还是外出打工,更能抵抗来自于外界环境的风险。

“我只负责种菇,种好了交给公司,公司负责对接市场,收菇的价格也跟着市场走,省心。”2020年赶上了疫情,香菇种植和销售会不会也受到影响?赵海明说只要控制住温差幅度,菇农们便可以控制出菇的时间,“公司的技术员每天都会上门指导。对于我们来说风险很低。”

13个园区棚 香菇产业覆盖整个阜平

赵海明所在的食用菌园区,暖凉棚的总数目前已经超过200个,在夏季六七月份的生产旺季,单单是这里,一天便能产出30吨左右的食用香菇,随后被运往北京、山东、上海、广州、海南等全国各地的市场。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阜平香菇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不过,产出香菇还不是这片园区的核心重点,阜平县老乡菇菌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贾玉伟告诉记者,天生桥镇园区更重要的功能在于菌棒的生产,每天从园区车间运出的菌棒超过10万个,它们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县13个食用菌种植基地,覆盖数以千计的香菇大棚。

生产菌棒的车间“菌味”最为浓郁,长期埋头在车间的工人多为三四十岁的妇女,贾玉伟讲述,车间内的工人也多来自于附近村落,“90%都是女性,这也是农村区域用工的特点。家里的男士多数都出去务工了,女性如果能在家乡就业,既能贴补家用,也可以照看家里。”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生产菌棒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以木屑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菌棒被陆续从器械上取出,忙碌在生产线的工人们两三个人一组,忙得脚不着地。干这一行,拼的是手速,熟练的工人在菌棒经手的一起一落之间就可以敏锐地察觉到菌棒轻重、软硬的不同,以此调整机械运转,更好地磨合生产线。

由车间产出的菌棒,会经历超10小时的恒温蒸烫、冷冻、装入菌丝等多个环节,最终被送至养菌车间,静等菌丝在恒温下发酵,约35天后,菌棒就被分发到全县13个园区大棚。不过纵然能做到日产10万菌棒,但对于整个阜平县域的食用菌种植棚,整个产量仍然供不应求。新京报记者获悉,截至2020年,阜平食用菌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15万亩,带动6600余贫困户,户均增收1.7万元。

最大硒鸽产业扶贫项目成功落户阜平

除了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园区+贫困户”的模式在阜平的其他产业中也并不少见。在阜东新区边的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里,养鸽人白富慧和丈夫两人照顾着4800对硒鸽,三年前只能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的白富慧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在家门口就业,成为一名小鸽子的“保育员”。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这并不是阜平传统的产业,鸽子相对于鸡鸭禽类,养殖门槛也算不上低,“我最初哪儿懂这些?好在应聘企业后,有三个月的带薪培训,技术员手把手指导教学,眼看收入不错,我还叫回来了一直在外做短工的爱人。”

对于白富慧来说,家门口的硒鸽产业让她不再是苦于没有一技之长在家待业的农村妇女,让丈夫不用再异乡漂泊,也让两人每个月拥有了一万多元的收入。而对于阜平,硒鸽帮助了千百个像白富慧一样的家庭,也为阜平的发展和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河北阜平县——中国最大的硒鸽产业基地。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据阜平硒鸽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辉介绍,园区以种鸽繁育为核心,也包含种鸽繁育、硒鸽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鸽粪加工、中草药种植、特色餐饮、观光旅游等产业在内的集合体,项目共流转土地2343亩,总投资5.1亿元,“我们除了支付给当地村民每年每亩土地1000元的流转费用,也提供了4000个公益岗位,人均增收能够达到3600元。同时带动了许多低层劳动力。”据悉在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在企业稳定就业2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0余人,年均工资收入5万元。

新京报记者获悉,野谷健康产业集团是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8年4月,野谷健康产业集团与阜平县阜裕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资成立了阜平硒鸽实业有限公司,这也是全国最大硒鸽产业扶贫富民示范项目。去年11月,这里也成为了河北省首家曾祖代种鸽场,每年可向全国市场提供优质种鸽60万对。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基地内的硒鸽。视频截图

“龙头企业+园区+贫困户”有什么优势?谢辉最先想到的也是曾经农户与市场对接时面临的风险问题。抗击风险的能力差是小农户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以疫情时期举例,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饲料补充、市场对接,普通养殖户受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如果有龙头企业带动,能够实现饲料的供给、提供储存条件、实现后续销售周期延长,那么小农户的利益也就得到了保护,对于农户来说也就相当于实现了风险的转嫁。”

万亩造林 村民拥有看得见的未来

44岁的顾云,家在阜平县东南边的阜平镇大道村。放在五年前,“大道村”名不副实,这里没有大道,只有环绕村落几辈子的荒山。顾云种着家里的几亩玉米地和几棵桃树,收成怎么样完全靠运气,她每天照顾着老人孩子和几亩薄田,日复一日,平淡的日子好像一眼就能望到头了。

直到2015年,在阜平县政府投资下,大道村开始进行土地整治工程,河北建设集团在阜平成立了河北乾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参与建设,一年施工期结束后,连绵的荒山,成为一望无际的万亩梯田。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山上的梯田果园。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2016年,我们当时选定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是林果梨树,第一批试种了400多亩,其中还移栽了一些成树,成效不错,信心也就立起来了。希望能把阜平的梨产业做大做好。”有产业的地方,自然离不开人。乾元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金天玉向记者讲述,在做好产业的同时,大道生态示范园也吸纳了包括顾云在内的300余农村劳动力,依靠专家传授的经验技术修剪果树,赶上农忙时期,这个数字还能够翻倍增长。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山上的果园。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为保证扶贫成果,大道村的村民还享受“三金”政策。即土地流转的租金,劳动力就业的薪金,以及未来产业分红的股金。但资金的补贴只是一方面,金天玉说,作为企业,他们更想让村民学到真的技术,拥有自己掌握生活方向的能力。

据去年8月份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消息,雄忻铁路将在阜平设立高铁站。“站台距离梯田的距离不会超过三四公里。”园区核心广场上,去年刚刚建成的综合性办公楼还未投入使用,金天玉说,在未来,公司还计划发展休闲旅游,延长产业链条。“做农业始终存在风险,作为企业我们还希望能借助其他产业给村民带来更稳定的保障。”

加工产业落地让农副产品身价翻番

香菇种出来了,如何加工增值?梨树盛果,如何延长保质期?……诸如此类,如何延长扶贫项目产业链,在阜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盘棋中,也早已有了布局和谋划,实现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无缝衔接。

在距阜平县城3公里处的阜平镇高阜口村,农副产品加工区部分已经投入使用。在阜平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段占川看来,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区正是围绕脱贫攻坚兴起的产业,助力阜平振兴。

段占川表示,入驻农副产业加工区的企业,解决农产品销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还能解决部分异地搬迁上楼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在优质的企业中择优入驻。截至2020年底,农副产品加工区已经有6个项目入驻,在生鲜果品存储、香菇烘干、硒鸽加工等方面带来新技术、新设备。

以前,在阜平没有人种香菇,现在,阜平的香菇产量在河北省名列前茅。产量上去了,产业也得跟上。在果蔬的丰产期,初级农产品价格卖不上去,而农副产品经过加工后价值更高,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此前发布消息,2019年,全国鲜香菇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11.1元,干香菇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84.5元。为发展香菇深加工,农副产业加工区引进了香菇烘干项目,采用先进的整体式热泵烘干技术,车间日烘干香菇能力达32吨,后期,还将开发香菇相关的休闲食品。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阜平香菇。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段占川介绍,在开发区就有1万多异地搬迁移民,怎么样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发展产业的考虑因素之一。目前,园区入驻的6个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8.95亿元,税收1.1亿元,可直接安排就业人员2050人。

冰温库保鲜果蔬 反季节卖出好价钱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经过生长,大道生态示范园内部分果树已经进入盛果期。一到春天,荒山就变成了绿山。近年来,阜平整治荒山新增20万亩耕地,种植高山林果和中药材。

为延长林果产业链,农副产业加工园区内建设了果蔬冰温库,利用先进的制冷技术,温差幅度控制在0.01℃,最大程度保持果蔬的新鲜度。段占川表示,建设冰温库解决了水果的储存问题,实现错季销售,提高果品的售卖价格,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冰温库已经投入使用,库存量大,可达4.3万吨,“别看现在冰温库用不完,再过一两年肯定是不够用的。”

除了果蔬冰温库及香菇烘干项目,农副产品加工区还入驻硒鸽肉鸽食品加工、醇油坊高级营养油深加工、福润烘焙原材料生产、河北大正果品加工、年产180吨黄芩苷的项目,已经入驻的项目,与阜平发展起来的扶贫产业息息相关。

回望脱贫路⑧丨八年之后 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阜平什么样了?

阜平硒鸽食品深加工。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在段占川的考虑中,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是服务型的,给企业入驻打好基础,建好各种配套设施,遵循市场规律,就地把产品转化成商品,这样一来阜平的农副产品有了稳定销路,后续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入驻,助力阜平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是孤立的,从整治荒山、种下万亩梨园,到硒鸽肉鸽食品加工成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阜平在顶层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乡村振兴的衔接。段占川表示,目前仅是解决了农产品销路,后期企业发展壮大了,产能增加,反过来会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一产、二产和三产是共同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聂荣臻元帅弥留之际流着泪说过的一句话:“阜平不富,死不瞑目”——阜平曾是晋察冀边区司令部所在地,聂帅担任过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帅动情地说,老百姓保护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打下了天下,是为老百姓打下的天下,阜平的乡亲们现在生活还没有明显改善,我于心不忍,一定要把老区的事情办好。

“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这是一句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悲壮话语:共产党人不改善他们的生活,不带着他们摆脱贫困,谁去帮他们?

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所有贫困县已完成脱贫摘帽。2020年2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宣布,阜平——这个太行山区的深度贫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阜平当可自豪地告慰聂帅。

依托“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药材、规模养殖、家庭手工业、生态旅游6大产业持续发力,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阜平已准备就绪。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耿子叶 摄影 王巍

编辑 唐峥 校对 危卓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