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湖北种养殖合作社(五业“链”动绘“丰”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五业“链”动绘“丰”景

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

地处革命老区大别山南麓的罗田县,景色秀丽、风光无限,境内有天堂寨、薄刀峰、天堂湖、圣人堂、燕儿谷等著名景点,是大别山核心景区、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也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

然而,罗田之美远不止此。蓬勃兴起的特色农业是罗田又一大亮点。

近年来,罗田县立足绿色、生态优势,秉承“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五个一”工程(“一棵树”“一株草”“一只羊”“一粒种”“一根线”),持续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链突围发展,不断补链强链、补链延链,全面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以五业“链”动绘就了一幅美丽“丰”景。

五业“链”动绘“丰”景

管好“一棵树” “管”出栗林百万亩

初夏时节,穿行于罗田,漫山遍野的板栗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散发着生机勃勃的希望。

罗田,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我国板栗的原生地,是南方板栗主产区的中心,是首批命名的中国板栗之乡。板栗是罗田县种植面积最大、单品总产最高、涉及农户最多、生产技术最成熟、老百姓感情最深厚、对外影响最广泛的一宗农特产品,也是罗田县涉农产业中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有潜力、最有影响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当地,全县海拔800米以下都有大面积板栗林分布,种植覆盖全县90%以上的村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

如何让优势产业焕发出更大活力?近年来,罗田全面实行链长制,书记、县长亲自担任链长,助力市场主体积极发展板栗种植和套种林下经济,加快农旅融合,构建“以三产促二产带一产”的板栗产业链。其中,罗田县天堂和美生态园高举“罗田板栗”这块区域公共品牌、补特色产业短板,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物联网”模式,集板栗标准化种植、观光采摘、林下种养、民俗康养、休闲度假、特色购物和绿色餐饮于一体,开创了板栗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构筑产业链,“链”出新优势。

截至目前,罗田板栗种植面积达101.5万亩,年产量约6万吨,综合产值达16.8亿元。形成了“家家有栗园、产业连万家”的产业经营格局,以及较为完善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服务全产业链体系,开发有“开口笑”板栗、板栗罐头、板栗酱等20多个加工产品,年加工速冻板栗米1.1万吨,板栗罐头年生产量达6000多万瓶,保鲜板栗仁1000万袋,畅销国内30个省市。此外,全县已建成罗九、罗胜、318国道三条面积过15万亩的百里板栗长廊;面积过300亩以上连片板栗基地有1050个;年产量过500万公斤的乡镇有7个。

久久为功,硕果飘香。2018年,经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中心评估,“罗田板栗”品牌价值达到21.34亿元。2020年“罗田板栗”评估价值为26.98亿元。罗田板栗入选湖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板栗之乡 湖北罗田”入选央广台“品牌强国”工程,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业“链”动绘“丰”景

种好“一株草” 种“出”产业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继续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高度,推进力度空前。

而作为当地特色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农业支柱产业和重点品牌产业,中药材产业链是罗田县三大重要农业产业链之一。截至2022年底,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达22.12万亩,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标准化基地100个,10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共5个,全年中药材鲜品产量达到9.63万吨,产值16.5亿元。

然而,罗田中药材产业一度面临着巨大困境:中药被贱卖了,药方被闲置了,注册保护的万密斋6大类59个品种系列商标,23个准字号药品、76个健字号保健食品,价值没有完全发挥。

如何破局?“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加工水平、补齐生产短板。”罗田县在摸索中找到答案。罗田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作为三大重点产业链之一重点培育,制订了《关于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罗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还聘请省农科院编制了《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6年)》,成立了罗田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助推全县中药材高质量发展。同时与湖北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成立大别山九资河茯苓产业研究院,加强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科技赋能,让罗田中药材“种”出新优势。

通过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罗田中药材品牌越擦越亮。“罗田茯苓”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九资河茯苓、罗田天麻入选“十大楚药”;投资5.3亿元的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即将竣工投产,将成为大别山优质道地药材原料基地和区域交易中心。

截至目前,罗田拥有中药材种植、加工方面的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年加工量约5.2万吨,中医药系列加工产值超过28亿元。规模以上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6家,2022年加工产值超过5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正光、大别山药业、大别山葛业)。

五业“链”动绘“丰”景

养好“一只羊” “养”出富民新坦途

罗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国家大别山水土保持型生态功能区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70%,县域宜牧草场95万亩,为大别山黑山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罗田,黑山羊产业在大别山牧羊女刘锦秀的全力带动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已建立大别山黑山羊“育种、养殖、收购、加工、品牌、销售、服务”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和“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以罗田为核心的跨县域3.8万户养殖黑山羊增收致富,成为大别山区联农带农的新型富民产业。

“大别山黑山羊”被原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进入中国地方优良品种名录;2019年,又入选“全国100个具有代表性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锦绣大别山·生态黑山羊”入选“品牌强国”工程。

随着特色品牌不断唱响,罗田黑山羊销售渠道遍及全国各地,凭借着肉质鲜美、滋补功能强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2021年还成功入驻250家盒马鲜生分店。然而,要想继续发展壮大,还需在供应链打造上发力。

如何拓宽渠道?对标学习广东省培育“千百亿名牌”、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致富的“温氏经验”,罗田进一步优化提升黄冈大别山黑山羊产业发展“锦秀模式”,精心培育“湖北一只羊”产业。

持续为企业纾困解忧。创新实施“国有+民企”混改办法,成立湖北锦秀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黑山羊产业头部企业进行打造,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投入不足、承接政策项目和金融信贷渠道不畅等问题,走出了一条国企与民营企业共赢发展之路。

拓宽产品营销渠道。大力支持名羊公司在武汉建厂,与其他省份企业合作;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中心、深加工车间及羊肉熟制品配送车间,提升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利用黑山羊养殖育种优势,在三里畈镇錾字石地标优品示范区建设10万只的智能化肉羊育肥产业园,打造“盒马村”。同时,以大别山黑山羊品牌为核心,积极支持开展大别山黑山羊品牌建设及渠道推广。县政府补贴5万元,每进驻一个盒马鲜生分店,建设一个用于销售黑山羊并带动其他地标优品销售的“大别山小木屋”。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组建运营大别山牛羊研究院有限公司,加快黑山羊种质资源提纯复壮,提高生产加工能力,加大产品深度研发,湖北名羊公司开发五大系列24个品种52个单品,供应盒马鲜生250家门店,将一只羊的综合价值从2400元提升到5700元。

全链条发力,让大别山黑山羊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2022年,罗田黑山羊存栏19.39万只、出栏18.53万只,一产产值5.2亿元,加工产值8.65亿元。同时建有标准化养殖基地33个,设计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357个,年加工能力达30万只的肉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名羊公司)1家,并拥有原种存栏达5000只、年对外供种能力达1万只以上的鄂东地区最大的大别山黑山羊种源基地。

五业“链”动绘“丰”景

育好“一粒种” “育”出制种“金芯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考题”,优质良种是农业丰收的根基。

一粒好种子,牵动着亿万农民的心,是忙碌一年赢得好收成的心之所系。培育好一粒种子,是国家所需、人民所盼,更是罗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如何做强种源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田县农业农村局找到答案:根本出路在科技。

近年来,罗田县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实施“教授回乡”计划,成功引进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授朱仁山科研团队,建设研发基地,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将罗田打造成为国家级红莲型杂交水稻“芯片”生产基地。

在完成土地流转、基础设施改造和总体规划后,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已正式落户罗田县河铺镇,首期建设面积1200亩。2022年6月15日,第一批秧苗开始插种。一畈水稻经过雨季低温的考验,长势喜人。目前,湖北种子集团、丰乐种业、华泰种业、国宝桥米、庆发禾盛等企业与基地建立种子研发合作。

按设计,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将力争3年内建成省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5年建成国家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2023年将制种面积扩大至1万亩、2025年扩大至3万亩。经科学预估,整个项目建成以后,罗田县年制种量可突破750万公斤,种业产值可达1.5亿元,带动当地农民、农业合作社、物流等行业增收2000万元以上。这将极大促进全县水稻种植业向制种产业的转变,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立足打造制种大县的目标,目前,罗田正进一步加大种业发展力度,做好种业发展规划,整合好各项资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制度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全面扩大基地规模。

按计划,罗田今年将升级、新建三个制种基地:将武汉衍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制种基地扩大2500亩,使之总面积达3750亩,涉及周边10个村;推进北京科源制种公司在河铺镇的制种基地建设,面积约300亩;湖北谷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骆驼坳镇与罗田万家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意向协议,计划建设制种基地500亩。

五业“链”动绘“丰”景

牵好“一根线” “牵”出强农新业态

在罗田,有一个“销售故事”令人津津乐道:过去板栗剥了才好卖,但如今是连着刺球卖,且销售火爆。

2022年9月,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第一书记、助农主播谷哥徐志新的一场直播使“罗田板栗刺球”一炮走红。仅仅一个星期,累计完成鲜板栗球销售7万单36.4万斤,为栗农直接创收65.52万元。

电商之下,以农产品为牵引,中国农业格局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重塑。

那么,如何让农业发展紧跟时代节拍?经过探索,罗田找到答案:牢牢牵好“一根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让农产品火出圈。为了鼓励支持电商直播新业态,结合全县数字电商兴农实际,罗田县还组织专班起草了《罗田县支持电商直播助农若干措施》。如今,在罗田,电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乡村振兴的新举措。罗田县燕儿谷电商平台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者与实践者。

2021年以来,罗田县燕儿谷电商平台创始人徐志新牢牢抓住农村电商的风口,开启助农直播,迅速掀起一阵网销热潮。平台建立以来,销售农产品总额达2.5亿元,自发和代发物流超1000万件,其中超1.7亿元的优质山货通过公司旗下助农IP谷哥(徐志新)抖音直播间走到千家万户。

顺势而为,更要敢作敢为。

为赋予农业更多高科技元素,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和“消费品下乡进村”双向流通渠道,近年来,在罗田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推动下,罗田县统筹资金3.5亿元建设了大别山特色农产品智慧物流中心,引入湖北三峡银岭冷链物流公司整体租赁,统一运营管理,在各乡镇建设了10个乡镇综合服务站,村一级建设了200余个标准服务点。同时,争取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县级配套资金共720万元,建设田间仓储冷链设施和第一车间,“112四化”农产品流通“地网”基本建成。此外,该县还与江西广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谋划建设县级综合物流园,拟通过“智慧罗田”“电商扶贫”等项目,打造一批网红爆款产品,推动农产品由单一业态向“电商+基地”“电商+商贸企业”,逐步构建农产品流通“天网”。

截至目前,罗田县新建在建助农直播基地30处,个人开办网店2351家、微店5283家,电商企业367家,2022年网络交易额达10亿元。

大别巍巍,壁立万仞,见证时代创新故事;义水悠悠,千载奔流,发展脉搏生生不息。毋庸置疑,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罗田迈出的步伐越来越快,成效越来越明显。

(责编:白楚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