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保山肉牛养殖(肉牛冻改惠万家 助农增收显成效——保山市肉牛产业冻改工作回眸)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肉牛产业是保山市重点特色产业之一。近10年来,保山市采取强化布点规划、增加站点建设、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重视人才培养等举措,全面推广肉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简称冻改技术)畜牧科技实用技术,通过引进国外的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夏洛莱等优良肉牛品种进行冻精改良,不断提升了冻改数量、配种受胎率和良种覆盖面,助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农增收致富。

  全力提升从业者素质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沉下去”等模式,强化肉牛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工作。邀请国内与省内技术专家以及市、县专家和业务能手,围绕肉牛饲养管理、饲草料开发利用、冻精改良技术、疾病预防治疗等内容,对全市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养殖场(户)主和冻改员开展全方位技术培训。同时,发挥冻改员在工作中的宣传员和服务员作用,不断提升肉牛养殖从业者的科学技能,助推肉牛养殖新技术持续推广应用。10年来,市畜牧工作站共组织开展肉牛养殖技术培训152期,培训人员10560人次。

  不断扩大良种覆盖面

  保山市冻改工作始于1996年,共在3个县的5个乡镇建立冻改站点5个。2012年,冻改工作持续发展到40个乡镇,并建立冻改站点60个,共有冻改员102名。随着肉牛产业的发展,保山市加大冻精改良推广力度,不断投入项目资金,对新建冻改点给予设备、物资和用房改造等补助。同时,还加快冻精配送体系建设,对接国内和省内生产优质冻精企业进购冻精,全力保障各站点所使用冻精的数量和品质。截至2021年,全市76个乡镇(办事处)实现了全覆盖,共建立冻精改良站点189个,有冻改员318名。其中,2012年至2021年,全市年冻精配种数从3.67万头增至11.88万头,配种数量增大3.2倍,累计配种达64.89万头。通过持续推广冻精改良技术,2022年与2012年相比,情期配种受胎率从60%提高到85%,提高了25个百分点,总受胎率达90.6%、产犊率达97.8%、犊牛成活率达98.2%,10年累计生产杂交牛60余万头。市内养殖的优良肉牛品种占比逐年增大,规模养殖比例逐渐增加,不断提升了养殖场(户)的养殖经济效益,保山市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持续推广科学养殖模式

  在持续推广“良种+良法”科学养殖模式中,全市各地通过实施能繁母牛扩群增量项目、贷款贴息、优质能繁母牛购买补贴、肉牛养殖场建设补贴、全株青贮包谷补贴等惠民政策,有效促进了全市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通过市场调查,年满周岁的1头优良杂交牛的价格要比当地品种牛的价格高出7000元以上,1头半岁的优质杂交母牛售价可达2万元以上。仅按每头杂交牛增值7000元计算,10年来保山市生产的60余万头杂交牛可实现增加产值42亿多元,年均增加产值近10亿元。肉牛产业已成为农村养殖场(户)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有效带动劳动力就业

  推广肉牛冻精改良技术,不但提高了养牛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保山市通过加强畜牧兽医体系和队伍能力建设,围绕冻改服务、科学饲养指导、疫病控制、疾病治疗等方面,给予养殖场(户)提供良好技术支持和服务,不仅提高了养殖科技水平,还降低了养殖风险。农户看到养殖杂交肉牛的可观经济效益后,养牛积极性高涨,有的农户养一两头,有的农户养三五头,甚至有的农户慢慢积累后发展成为几十头规模的小养殖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产业,各种饲草料也得到了充分利用,群众增收脱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时,全市300多名专业冻改技术人员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增加了家庭收入,每名冻改员每年可获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收入,大大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冻改服务范围也正不断扩大。

  随着肉牛冻精改良技术的推广,高原特色优质肉牛品牌的树立,我市活牛和牛肉产品远销省内及省外沿海发达地区,肉牛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显现,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赵其正、杨云艳、祝应良)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