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海蜇的养殖技术(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一、海蜇概述

海蜇(《食物本草会纂》)又名水母(《广韵》、《岭表录异》)、海虫宅(《说文解字》、)水母鲜(《蟫史》)、蜻;海靼(《广韵》)、乍鱼(《三山志》)、石镜(《异苑、北户录》)、海舌(《庶物异名疏》)。它隶属于肠腔动物门(Porifera)真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中国已知有3种:沙海蜇分布于黄海和东海,黄斑海蜇分布于东海和南海,棒状海蜇分布于东海。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据测定: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海蜇还是一味治病良药。我国医学认为,海蜇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之功效。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其商品价值海蜇头贵于海蜇皮。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海蜇捕捞产量

我国海蜇捕捞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都是获取海蜇资源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海洋污染加剧和捕捞过度,近年来我国海蜇捕捞产量持续下降。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海蜇捕捞产量持续下降,到2020年中国海蜇捕捞产量下降至12.86万吨,同比下降11.8%。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0年捕捞产量超过两万吨的省份有山东(46667吨)和广西(24084吨),两省产量之和约占我国海蜇捕捞总产量的55%。海蜇的捕捞期一般从七月中下旬开始,可持续2至3个月,捕捞方式大多为小型渔船近海捕捞,从业人员多以家庭或村为单位作业,捕捞方式较为粗放,捕捞技术要求和捕捞成本都较低。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三、海蜇养殖产量

海蜇养殖生产具有成本低、收益高、周期短的特点,深受广大渔业从业人员的青睐。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上升和海蜇捕捞产量增长放缓,我国海蜇养殖业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海蜇养殖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到2020年中国海蜇养殖产量上升至90414吨,同比上升0.94%。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辽宁是我国海蜇养殖大省,2020年产量为75953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84%。在河北、福建、浙江、山东、江苏、广东也有少量海蜇养殖生产。部分养殖户利用不同物种生活和摄食的空间层次不同,将海蜇与对虾、海参等高经济价值的海产品混养,进一步提高了海蜇养殖的经济收益。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海蜇养殖市场规模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四、海蜇养殖面积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海蜇养殖面积为14738吨,相对于2019年上升18.28%。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辽宁是我国海蜇最大的养殖基地,虽然福建、江苏和山东等沿海省份也有少量海蜇养殖基地,但是无法与辽宁相比。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辽宁省海蜇养殖面积为11792公顷,占全国养殖面积的比重为80%。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海蜇进出口量

海洋水产品已经成为全球人类优质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我国居民人均海水产品占有量约25kg,处于世界中上水平。目前我国的海蜇生产尚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需从印度、印尼、越南、缅甸等国进口。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海蜇进口量为21342吨,2021年1-11月中国海蜇进口量为38231吨。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后中国海蜇出口量持续下降,到2020年中国海蜇出口量下降至5031吨,同比下降22.71%。2021年1-11月中国海蜇出口量为4189吨。

中国海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分析,辽宁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产地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海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依靠科技创新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海蜇产业发展上,国家应加大力度培养专门人才,使越来越多高学历专业人才进入海蜇相关产业,为海蜇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海蜇生产企业应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共同破解海蜇产业相关技术难题,取得创新成果。

2、打造地方特色产业链,拓展资金来源

由于海蜇产业尤其是海蜇捕捞与传统加工业进入门槛很低,很多以村镇社区为单位的小型组织参与其中,其中许多地方都有开发滨海旅游业的潜力。各村镇社区应该以捕捞海蜇为契机,不断延伸产业链,发挥“海蜇宴”观赏捕蜇、游客挑选、现杀现吃的特色,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3、积极开展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针对海蜇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政府及海蜇相关企业应加大对从业者法制观念和技术素养的培训力度。首先,要在海蜇产业从业人员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突出强调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法行为的危害性和罪责的严重性,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大宣传力度,使法律深入企业和社区,通过对海蜇产业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学习,使广大从业人员树立守法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其次,要重视海蜇产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4、发展新型养殖技术,提高空间利用率

海蜇池塘配套养殖中国对虾,贝类等取得了较高的收益,要继续发展混养技术,提高单位养殖面积利用率。要大力提倡立体生态养殖,合理搭配各养殖品种,科学施肥、换水、及时清淤消毒,清洁池底,保持海蜇养殖区生态稳定、环境良好。积极开发多茬养殖模式,严格控制每茬幼苗投放密度,既能延长海蜇的可收获期增加产量,又能最大限度避开海蜇的捕捞高峰期,提高经济收益。与此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对海蜇养殖水体环境的监察,完善渔药使用规范,严禁滥用药物,养殖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努力实现对海蜇的绿色生态养殖。

5、进一步完善产业监管体系

要转变管理模式,推动海蜇产业从个体生产模式逐渐变为村镇联合的公司制生产模式。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海蜇质量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对于海蜇质量安全重大事故要及时通报、迅速处理,将日常监测、预报预警、源头控制和应急处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海蜇产业的有效管理。

6、创新开拓网络营销渠道

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纵深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边界正在不断扩大。现代社会信息纷繁多变,客户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复杂化、多样化趋势,面对这些挑战,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在网络时代利用好各种信息资源和外部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从事海蜇产业的企业组织要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创新海蜇产品品牌的经营模式,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发不同品类的产品,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努力创建一批驰名中外的海蜇产品品牌。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