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山东嘉祥盛祥青蛙养殖(泊头记忆——泊头城区浅谈(二))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原创 韩宝禄 阳光泊头

三、城区遗迹

1、泊头城墙和城门

五代时,泊头就以码头之地修筑了土城,按现在的度量约城底宽8米,高6米,上宽4米。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交河县丞武聪设新桥驿,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3年),交河县丞修泊头城,泊头城三面叠土,东面依运河河岸民居作女儿墙。从现在运河解放桥南至运河胜利桥以南大王庙村北的运河堤岸始界墙,南面城墙由大王庙村前的白玉堂(俗称“白堂儿”)处向西延伸至清真寺南,绕清真寺后偏北走火柴厂南门至火柴厂北门,然后出火柴厂北门经光明小学去解放桥南。城墙成三面环状,设东作、南讹、西成、北极四门,另有南北便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城墙废。

泊头记忆——泊头城区浅谈(二)


2、鼓楼和朝阳门

运河边的泊头小城原有鼓楼,它的位置在泊头古城的东大街和朝阳街的交叉路口处,这是一南北座落东西通便的箭楼拱门。高约10米,红柱环廊,脊瓦罩顶。建筑内一边为鼓,一边为钟,鼓为应急征召,钟为“司夜昼十二时”之用,后因年久失修,只剩下土台。后人在台上建饭馆“马家馆”。厨房在下,客厅在上,人们称此处为马家小楼。又有了许多关于“小楼底下”的传说。

从马家小楼顺街向东又有小十字路口,路口上方架一通道拱形门,名为朝阳门。顺河街朝阳门有一段故事,顺河街与朝阳街的小十字路口东南角是元合(商家字号,下同),东北角是鸿源德,西北角是兴盛德,西南角是惠轩楼,顺河街西侧西南角的惠轩楼和西北角的兴盛德争门店建筑之高,你增一砖,我长一石。官司告到交河县衙。知县巧解矛盾,让双方共同出资,两店之间造蓬顶通道天桥,空中通道可以由商客来去自由,生意不再矛盾,并给他们若干免税的优惠。两家矛盾和解,此天桥交河知县取名朝阳门,传为佳话。

3、新桥驿的驿址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交河县丞武聪修新桥驿,据说就在现泊头市区,茶店小学莫家湾水坑边。至今泊头西北10里仍有一新桥镇村,泊头镇一度为新桥镇,是否有关不明缘故。

泊头记忆——泊头城区浅谈(二)

4、泊头的庙宇

旧时有“七十二庙护泊头”之说。

泊头清真寺东南十几米之远,有关帝庙,俗称咣咣庙。清末秀才,上世纪二十年代曾任交河县教育局长的曹思郇(人称曹八爷)于1939年在此创办了公办惠真小学,解放后为泊头回民小学。

清真寺往北300米,又有一水火宫。民初时,庙内成为泊镇储备救火工具的地方。居民每遇火情就去水火宫拿取工具救火,解放后为回民小学总校。


清真寺东北约100米处有一大水坑,俗称“大寺”。通往水坑溢水道前有拱门,拱门上方砖刻“大寺”字样。坑何以称为寺,不得其解。坑中央有一大土台,台上有庙宇为尜尜庙,供奉三尊女神(铜像)。传说冬季坑水结冰,三位女神会到冰上打尜。

清真东寺南又有火神庙,解放初仍有张姓道士住持,香火繁盛。

泊头火柴厂南门外小路与胜利西路交叉的西北角,有一金木宫,俗称“六月庙”,规模不小,正殿陪殿俱全。

中医院对面原有吕祖庙。

在原新华街、盐店街交叉路口,有小型庙宇。实为一窑洞窗口,内成凸字形殿,同殿供奉三组不同方位神像名为“无梁三座店”。解放桥西端北侧,过去是娃娃市,是卖泥人的。展示了泊头市的泥塑文化。娃娃市后有药王庙,供奉药王孙思邈。

娃娃市前还有一小庙,人们称之为活奶奶庙,因为神像为木制,设有机关,可以活动。

大王庙村往北西运河堤上有一小庙白玉堂。但在河东解放桥下,东运河岸上又有小庙白玉阁,两小庙同名同义,隔河相对,不知何意。

河东南街有四月二十八庙。

河东南街南端还有文昌庙。

5、金牛池

河东“东西汀”码头往南有一水坑,名“金牛池”。传说水坑中夜间有一只金牛而出,到岸边吃草。某年,一南方人发现此宝。一天他从岸边买来炸油条用过的帘子,日落后,将帘子一根根的燃烧,嘴中念念有词,果然水坑中金牛浮出水面,并向坑边走来。南方人急于求成,开始成把地烧竹帘子,金牛犹豫不再向前,南方人一把抓住金牛角,但此时金牛见不是托靠之人,于是挣脱投回坑中。南方人只得一角。从此金牛再也没有踪影,后人就称此坑为金牛池。上世纪七十年代,坑已填平,办了工厂。

泊头记忆——泊头城区浅谈(二)

6、莫家湾

泊头原茶店小学校址即莫家湾,据传,明清时曾是泊头新桥驿站设于此地。清乾隆皇帝几下江南,走水路过运河行泊头驻跸驿站,晚上休息,坑中青蛙鸣叫不停,他很是烦燥,喊了一声,别叫啦!说也怪,蛙鸣停止,整夜宁静,怎么解释呢,帝王金口玉言,管用。另一传说,也是水坑中蛙叫,一道士路过此地,管闲事写符一条,放至水中,蛙叫停止,留下传说“莫家湾的蛤蟆——干鼓肚”。

7、红水湾

红水湾,泊头古城区的东大街中段,西侧胜利街路口的西北角处,也就是后来的胜利街永红百货商店后面有一小水坑,坑中的水是红的。后来了解水坑周围是餐点卖肉做烧鸡的,动物的血染红了小水坑,久而久之得名“红水湾”。


8、鸡毛桥

原上店街西头有一水坑,面积不大,到坑对面有一小桥,系鸡毛堆积而成,走上去颤巍巍。久了人们称此为鸡毛桥。

9、段庄村前的早市和鬼市

运河东岸段庄村前,河对面是大王庙村码头。码头地处旧时的官道。人来人往很多,早晚不断。到了晚上,仍有多人过渡口,走向岸边吃茶用饭,也有提篮挑担的食商者,交易中,时不时地把鬼钱当钱币交易出去,回到家中灯下点钱发现是鬼票,此事一长,此市场就有了鬼市之称。运河上的纤夫起的早,没有天亮就起船,市场随之活跃,所以此市场又有早市之称。

10、“三府衙门”和武营

据传,泊头古城由东向西的朝阳街上,过了鼓楼,街道南面,原鼓楼商场及以西的地方是三府衙门所在地。一说是保定、河间、顺德三府衙门的派驻泊头机构。另说是道台、盐台、府台三府。再有说是元时的总府和散府的散府之说,反正是官辖之地。由此往西,解放后,泊头鞋厂的地方人们称武营(驻兵之地),武营外的街道称武营街。

11、《烈女祠》和《忠孝祠》

泊头城区解放桥西,明嘉靖年为温家女建烈女祠,称“温家祠堂”。胜利桥下清顺治年为明臣孟兆祥建忠孝祠。后人称“孟家祠堂”。

温家女,被一匪首看中擒于马上,温女不畏强暴,指挖匪首二目,遭杀害。后建祠致祭。祠坐西朝东,正殿三间,南殿三间,北殿一间,院中建一六角亭。

孟家《忠孝祠》占地七亩,坐西朝东殿内供孟公、妇、儿、媳、仆5人牌位,清帝赐匾,门前有上马石、下马石。明末,京城陷落,崇祯帝自谥,孟兆祥时任刑部尚书,见崇帝毙,携夫人、儿子、儿媳、仆人5人坠城而亡,坚贞不降。清入关后,顺治帝为戒后人。敕建《忠孝祠》,致词句:“一贞忠心贯日月,满腔意气振乾坤”。孟公墓及墓碑现在肖圈孟家老坟。

12、大圆门

泊头清真寺正门向东,通过清真巷小街前行290米的运河堤上,有拱门建筑,人称“大圆门”,门楣刻清真巷字样。据传,此门为砖瓦结构,通高约6.5米,拱门高约4米,可以过大车。夏日门洞有人纳凉。门两侧有不等长外引墙,长约10米。大圆门的拱门和清真寺为一建筑中轴线。大圆门是泊头清真寺建筑的第一门,后年久失修,残破遗址,随运河秋汛埋于堤下。

13、石碑坊

大圆门附近,有一建筑精美的石碑坊,青石结构。建筑多有饰物,石刻浮雕,精美绝伦,文革中遭毁。有两方条石现在清真寺大殿前做了阶石。寺前广场花园树下也有几块作为了人们的坐椅,还有几块抛于胜利桥运河岸边。其余石料不知去向。

据泊头西北20余里的常教庄常氏家谱中记载,此碑坊是本庄常姓子孙在明年嘉靖时修,常家一子之母牛氏从18岁丧夫,毁容守寡抚其继子成人,后继子苦学入仕,为山西一知县,上禀知府,知府禀明朝廷。敕建贞节碑坊以示旌表。

泊头记忆——泊头城区浅谈(二)


四、旧时的商贸

1、东大街上的布衣商行

泊头古城原有东大街和西大街,也就是解放后的胜利街和新华街,再有沿运河的南北顺河街。东大街上有许多布衣商行,布衣、鞋帽门店占满街道,如天成、德华新、祥记号、广顺达、源泰义、广庆成、华丰裕、永升泰、升记号、东盛世源、聚泰恒、义顺和、双盛和、乐福兴、双和成、鸿升号、义发祥、天祥号、荣生号、天兴玉、日升号、东兴号、志成号、王兴号等。

五金门市有福兴源、董兴太、同盛泰、和兴魁、瑞聚成等。自行车业有源丰、天庆和、长盛祥、玉祥顺等,一派繁荣。解放后,城区的三大商场都聚此街,即解放商场、永红商场和鼓楼商场。1988年,这条街道成为市区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2、运河边上的顺河街

泊头运河边沿运河自然形成一条街市,人称顺河街。顺河街可以定为泊头运河商业经济最早的发源地。清末民初,这里仍然店铺林立,日暄夜明。竹货、瓷器、茶庄、酒业应有尽有。义盛永、福兴号、履泰盛、力林祥、万盛永、益盛合、福泰永、万顺成、义发顺、义顺和、天顺成、六顺和等经营竹器业,恒开泉、天泉涌、永泰和为酒业,正大茶庄、元合号糖业等,顺河街的杂货店如玉发祥、鸿源德、同义德、金记号、裕华、鸿巨盛、万庆和、天庆和、永利号、永利生等,南来北往,河东河西,河上河下,车拉肩扛,生意兴隆。

这里顺便提一下糖业元合号,它原经营清真糕点兼酱菜作坊,为泊头刘佩瑜祖上明永乐年创办,盛营明清两代,糖业处于泊头的垄断地位,以虾味酥糖闻名全国。1930年以前在沈阳开办华胜东糖厂,1937年移上海办上海合成糖厂,1956年与上海国营天山回民食品厂合并。

3、西大街与上下店街

泊头古城另一商业繁华大街为西大街,街道两侧商业字号林立,如东升号、汇元号、文兴号、助泰和、同益和、聚成号、同兴瑞、源永丰、玉德永、文源德、公聚东、振泰号、谦益号、裕隆德、恒益丰、林生祥、泰盛永、洪祥茶店等,再有上店街、下店街,挨街靠道,到处都是商业门市,永业生、益丰原、中大、振华、东盛大、义和太、万聚祥、天丰泰、德冒号、永兴号、金兴号、瑞源祥,华通号等等,经济繁荣。

4、泊头集市

历史上的集市贸易,多为商贾结合。贾为行商,座商有门店。行商要外出叫卖,这些人同去一地,形成了规模和习俗,集市贸易就产生了。泊头近代集市当时是在清真寺靠前的开阔地,因为当时有武营街大车店为基础,出现了马市和粮食市等市场。所以今天这里才有马市街、米市街的留存。人们在此时常用饭喝茶,所以又有了今天的茶店街。解放初期,上世纪五十年代,泊头的集市北移到胜利街、新华街、上下店街,杂货、旧货、家俱应有尽有,很是热闹。河西的集市很多年延用“逢五排十”。解放后,河东在“东西汀”处的十字街上赶小集,多年延用“三八”日赶集,泊头划市以后,城区不断扩大,由市工商局规定,固定地点设置市场,不再逢日赶集。

5、正大茶庄

泊头运河西岸与运河东岸“东西汀”相对的位置在通往城区东大街的胡同旁(胡同内多为旅店,主要有运河船只客人所住,所以又称百船店胡同)有很招眼、高大的青砖结构的方正建筑——正大茶庄,此茶庄很具规模,据传泊头和沧州的正大茶庄是一家,此建筑在胜利街拆迁时还在(是运河沿岸众多历史商家中留存至2007年的唯一一家),也被拆了。而沧州的正大茶庄,已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大茶庄的经营者为原籍沧州的白姓,泊头刘庄至今有白氏后人。

有一点解释如下:

正大茶庄的招牌砖刻“大”字下后添了一点,显为后添拙迹。故认定为开始时“大”字而不是“太”字;经营后期可能将“正大”,改为了“正太”。但不祥更改原因。

泊头记忆——泊头城区浅谈(二)


6、运河边的“山西会馆”和太和馆

山西会馆主要是山西人出入,是早年山西晋商走进泊头落脚或交易之地。解放桥西的“城工部”,原就是晋商在泊头的当铺。

山西会馆南侧不远是泊头太和馆。太和馆是泊头戴氏在运河边开设的知名清真餐馆。旅馆、饭店一体运营,经营鲁菜。大革命时期,中共津南特委的几次会议都在太和馆秘密召开,是中共地下工作的堡垒。戴家祖人出了两名学者,一名天津当时北洋大学毕业生,一名是保定讲武堂军校毕业生。太和馆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经营,抗日战争初期迁往济南。后来,戴氏后代以戴合馆为延续继续经营。

1939年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当时泊头有商铺394家,分为26个行业。抗战前,泊头商铺不下千家,日寇的入侵使泊头商业受到重创。

五、旧时的工业

1、泊头火柴厂

民初,沧县兴济人钱立亭、李雅轩、徐静(注:2000年火柴厂提供的资料称徐净轩)筹建兴济火柴厂,因建厂资金不足及距天津太近等原因,于1912年邀河间盐商白聘三入股,白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将厂址定在泊头,组建泊头永华火柴公司。公司占地15亩,职工300余人。后来,白聘三通过赵春溪向时任民国副总统的冯国璋求援以解运转困难,冯出资4万元使公司逐渐发展。泊头解放后,1948年公司改公私合营,1950年改造为国营企业,更名为河北省省营泊镇火柴厂。上世纪80年代改制,更名为泊头火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属省轻工厅和沧州管辖,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火柴生产企业。占地309亩,职工1761人,生产能力达全国同行业第2名,晋升国家二级企业。

泊头火柴厂从1912年建立,到2012年破产。整整一百年的生产历史,为泊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早期的火柴厂成为当时泊头民族工业的引领企业。泊头火柴厂养活了当时的大半个泊头,泊头难以忘怀。

2、泊头酒厂(三井酒业股份公司)

上世纪二十年代,余姓“泰盛永”酿酒作坊在泊头运河东街开业,成为泊头首家酿酒经营者。三十年代,泊头酿酒先后有8家业主,如“顺开泉”、“顺兴泉”、“德兴泉”等。1946年,泊镇解放,人民政府开始对酒坊实行公私合营,将“泰盛永”、“德兴泉”、“恒兴泉”、“恒升泉”、“聚兴永”五家酒坊并为一个酒厂,取名“公私合营聚兴永酒厂”——此为三井酒业股份公司的前身。1949年,国家对私方股份全部折价偿还,酒厂从此变为国营企业。上世纪五十年代,泊头酒厂迁大北门。1980年,泊头酒厂迁往裕华路,1990年生产“十里香”、“十特”、“清烧”、“三井白酒”,职工作546人,1989年为省级先进企业。现为中华老字号。

3、泊头电灯公司

上世纪三十年代,泊头马寿椿、孙杏波向地方绅士筹集资金,自办发电和电灯公司。依2万元兴起泊头电灯公司,地址设在原光明机械厂的位置,用地2亩,工人19名,自天津白顺德饭店购进国产110马力燃煤发电机于1932年9月发电,输出电压110伏,实行夜供昼停制。1933年因运河泛水淹机房停业,1935年9月,孙杏波再去天津买德式发电机,于1938年2月恢复发电,1946年又因汉奸徐春霖运河扒口放水又水淹机房停止发电,1946年5月泊头解放,中共泊头市委派张志、张涛轩接管电厂,1952年组织公私合营,1955年改国营,1963年底,泊头电厂停止发电,开始电网用电。

4、泊头的印刷业

明清时,泊头已有了镌刻印刷,有分版印和石印两种,民国初年,泊头有善成堂、文源斋、德华号、文瑞堂等几家作坊式小型企业。当时的善成堂印书馆镌印了民国4年的《交河县志》。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各印书馆更新设备,改进工艺,为境内卷烟、火柴、肥皂等企业印制包装和商标,解放后,开始公私合营,后转向国营,市区有了人民印刷厂和商标印刷厂两家主要企业。

5、泊头烟厂

上世纪三十年代,泊头有两家私人作坊式小烟厂,1940年代又增加了友成、恒兴、可大等5家小生产作坊,每个烟厂工人不过10人。泊头解放后,1947年泊头建中和烟草有限公司,1948年又建五州烟厂,职工200余人,1955年,五州烟厂迁保定,境内烟厂停止生产。

待续……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