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长沙青蛙养殖场(青蛙产业到底该不该存在?)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文/黑斑蛙养殖从业者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家好,我叫刘春军,中国第一个从事野生青蛙养殖的人。因为疫情,因为24号的《决定》,让很多蛙类养殖户感到失望和迷茫,沉闷了很久。我感觉也是时候了,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同时也介绍一下自己,让更多社会人士了解我这个人,了解这个行业,给这个行业有一个新的认知,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家对这个行业的关注。

青蛙产业到底该不该存在?

25个年头,黑斑蛙人工养殖从无到有

我是从1995年就开始摸索青蛙的养殖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是25个年头,从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小糟老头,这一切都是因为养蛙。这期间我历经了两次大灾大难,第一次在1999年,四川遂宁老家养殖场被洪水全部冲没,损失达300多万元;第二次在2008年,四川绵竹遭遇特大地震,五个养殖基地全部被毁,损失也达到了400多万元,并且两次都差点失去生命。

无论我遭受多大的挫折和困难,无论我受过多大的委屈和痛苦,为了能把这个产业带动起来,让更多的人通过养蛙致富,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怀揣6000元钱,背井离乡,只身一人来绵竹创业。创业期间,我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过多少罪,有过多少次吃不起饭睡不好觉,当时都要靠当地好心人救济度日。

尽管这样,我也没放弃,依然坚守在这个行业,从最初利用又脏又臭的粪便养虫子来喂青蛙到后来全程用上了饲料投喂,从最初亩产量几百斤到现在的3000斤。2007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我驯化青蛙吃饲料的技术,自己还编写了青蛙养殖技术资料,并把这项技术传播到全国。在整个养殖期间我的养蛙事迹先后五次被央视报道,并发表过多篇养殖论文,获得过了1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专利,带动了整个青蛙养殖产业的发展。

我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这个行业,把这个产业带上了正轨,让养殖户和饲料厂获得了效益,同时也带动了蛙类的餐饮业,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质量,给整个蛙类产业链带来100亿元的收益,可以说的上是为这个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青蛙产业到底该不该存在?

人工饲料养殖的黑斑蛙

青蛙(黑斑蛙)会不会传播疾病?会不会影响人类?

一场疫情的发生,24号会议通过《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包括人工驯养的陆生野生动物,这次决定改变了整个局面,让所有养殖户、饲料厂、餐饮业进入了僵局,也让很多人不明白,青蛙到底会不会传播疾病?会不会影响人类?

我从事青蛙养殖行业25年,从来就没有发现过青蛙给人类带来过危险,没有把疾病传播到人类,不存在人蛙共患的现象。更何况现在都走的绿色生态养殖道路,蛙稻共生,青蛙可吃掉水稻中的害虫,水稻不喷施杀虫剂,同时青蛙排出的粪便还可以作为水稻的有机肥,这样水稻不用施化肥和农药,可生产高品质的水稻,为大家提供了更优质的蛙稻生态大米。

同时我们的养殖户也没给社会给政府带来负担。前几年湖南、湖北等地连年遇洪涝灾害,大多养殖户基地被洪水冲没,损失非常惨重,少者损失几万,多者损失几百万上千万的都有,就算养殖户因灾害负债累累,养殖户都是自己承受,没有向政府要过一分钱。传统的养殖业都有国家补助,而青蛙没有补助过,都是养殖户自己打工挣来的和借来的钱来发展,没有让国家有负担,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

严格控制疫情的发生,是为了人类不受病毒危害让人们生存下去。如果不了解病毒的根源,就一刀切了,让几百万养殖户从此失去职业,这些无业人员好多都是农村人,社会背景差,知识少,很难找到工作,如果这些人找不到工作,又会给社会带来什么?这些种种问题我都希望国家相关人员根据民生民情做最周全的制定法律法规。

青蛙产业到底该不该存在?

我相信动物与动物之间会传染,人与动物也会相互感染,看是什么样的动物。蛙是变温动物,产卵在水里,蝌蚪在水里生存,60天左右才变态成幼蛙上岸,属水陆两栖动物,多半生活在水里,生活习性跟水生物动物差不多,所产生的病毒不会传给陆生动物。

青蛙产业到底该不该存在?

蝌蚪

关于动物养殖的几个建议

为了不让病毒扩散,要找到病毒的根源,从源头抓起,杜绝病毒的传播途径,把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个人建议,每个养殖品种应当在全国各省、市建立专业的苗种繁育基地,筛选在行业中有一定地位和技术能力的个人或单位来承担和负责,基地由国家给于一定的补助并由国家相关机构检验合格方可生产,再由苗种基地培育出健康的、无病毒的、抗病能力强的优质种源提供给其它散户养殖。

如果养殖户不在国家规定的养殖基地引种,生产出的产品一律不准上市。养殖户养殖出的商品一定要有可追溯性,避免散户不规范操作,引进带病毒的种子而交叉感染,苗种场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病毒的发生和传播,一旦发现病毒,立即杀灭整个养殖场动物,封锁场地,这样才能杜绝病毒的传播途径。而且这样也方便有关部门监管,减少管理难度。

这是我个人看法,不代表全部,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原谅,相信我们的政府有更好更周全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青蛙产业到底该不该存在?

黑斑蛙产品

青蛙产业到底该不该存在?

人工育苗

青蛙产业到底该不该存在?

黑斑蛙养殖场

一封来自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者的信

致国家相关职能部门:

我是一名80后,在前几年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在老家农村(仪陇县金城镇中华村6组)从事青蛙(黑斑蛙)人工养殖创业,2020年是第四个年头。现就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决定》谈谈对我们创业人员的影响。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凡是人类碰到的所有疾病我们都深感痛苦与束手无策,此时此刻我们只能寄望于全国的医疗战士。对于今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说,我们只有响应国家的号召,不给党和国家添乱。不过,在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发布并实行的《决定》,让我们彻夜难眠。《决定》中对禁食野生动物的范围扩大至所有,包括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这让我们有点坐不住了,现就我们青蛙养殖业的现状谈几点看法:

1、 激活农村土地的使用率

我所养殖的青蛙(黑斑蛙)在国家现有政策中属于“三有”保护动物,我是在取得合法手续的情况下开始养殖的。在我们决定养殖前需要流转一定面积的土地,面积从几亩到几十亩甚至几百亩都有,土地租金在各个地方会有差异。目前,全国很多青蛙(黑斑蛙)养殖户为了能让土地增产增值,都在做种养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养青蛙(黑斑蛙)还可以种植水稻、芋头、蔬菜、水果等。

2、 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部分就业岗位

我们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光靠自己是完成不了青蛙(黑斑蛙)养殖工作的。从3月中旬开始投苗到8、9、10月份左右上市,差不多半年多时间是需要不少劳动力的(包括饲料卸货、投喂、青蛙的捕捉、搬运等),有些大规模养殖场甚至长期雇佣工人,给当地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

3、 可带动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们人工养殖的青蛙(黑斑蛙)在孵化后的三天左右就可以开始人工投喂饲料,直至达到上市规格,整个养殖过程均是全程投喂。养殖出的成品供应餐饮、饵料市场及人为放生等,青蛙(黑斑蛙)的养殖不仅能带动上游饲料加工企业,同时丰富了人类的餐饮品类,放生的青蛙(黑斑蛙)保障了生物多样性及促使生态平衡。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参与到了青蛙(黑斑蛙)养殖行业中来,青蛙(黑斑蛙)养殖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也是能够让我们脱贫的致富项目。

4、 青蛙(黑斑蛙)食用是否安全

青蛙(黑斑蛙)人工驯养繁殖时间从四川绵竹的刘春军先生在九几年的时候开始到现在,已经快20年,长期的食用证明青蛙(黑斑蛙)未带来较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当然,对于从业者的我们来说,更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行检测。

5、 希望国家能为青蛙(黑斑蛙)养殖保驾护航

今年的疫情让我们人类措手不及,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导致几千名的医务人员感染及几千名的同胞离世,每每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沉痛的。但是,从目前国家专家组成员通过对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检测,确定是野生动物携带了病毒。但这并未说明是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中国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将鸡、鸭、猪、牛等驯化成了现在的家禽家畜,我相信这个过程也一定不是顺利的。在过去医疗条件与科技达不到现在水平的情况下,依然将那些动物驯化了过来,而我们现代社会在遭遇公共卫生事件后,依据专家组的报告就一刀切,对我们投身养殖创业的人来说,损失很大且惶惶不可终日。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实验室、检验检疫机构对我们目前政策允许养殖利用且有合法饲料来源的保护动物进行检测,看是否携带有高致病性且引发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病毒。如果没有,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为我们青蛙(黑斑蛙)人工驯养繁殖出台相应条例,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养殖流程等;如果有从严禁止,绝不宽恕。

以上为青蛙(黑斑蛙)养殖从业者的几点心声,希望政府部门灼情考虑、盼复为谢!

南充仪陇众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中华村6组

2020年2月26日

【关键字】:黑斑蛙黑斑蛙养殖水产养殖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