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养殖项目融资计划书(小池塘改出绿色养殖新天地)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小池塘改出绿色养殖新天地

南海区里水镇,大峰水产通过“三池两坝”进行尾水处理。王蓓蓓 摄

小池塘改出绿色养殖新天地

南海区海寿岛养殖池塘改造后。佛山市农业农村局 供图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醒群村一口不起眼的小池塘里,藏着一项新型专利——“藻菌一体化”技术,养殖污水经过以藻、菌微生物团等组成的小型生态系统后,就能变成可循环利用的净水。

南海区里水镇,广东大峰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洪艺文的办公桌上,一幅千亩美丽渔场的规划图跃于眼前,图上印着大小相近的蓝色“方格”。等这些“方格”全部建好,洪艺文想象中的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将成为现实。

养殖池塘是水产养殖的根基,池塘改造是渔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民生实事。去年,佛山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用5年时间完成52万亩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

随着一个专班、一系列相关政策、一批在全省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做法陆续涌现,困难也相继浮出水面:村民不理解、不懂技术、没钱、缺乏建设先例……这些一度让改造队伍头痛。

然而,当一个水产养殖大市下定决心要改造池塘,办法总比困难多。

撰文:王蓓蓓

尾水也能循环利用

升级后至少增产1/3

“我们这里大概占地1000亩,分为A、B、C三个区,现在A区总共48口鱼塘已经全部整改完毕,8月初就开始陆续投放鱼苗了。”洪艺文指着大片鱼塘很兴奋,其实所有鱼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处理等主体工程都已完工,就差“美容”整修。

“因为大峰水产的目标更高,他们想要达到‘美丽渔场’的标准!”来自里水镇农林服务中心的张达斌晒得皮肤黝黑,因为养殖池塘改造工作,他经常要来各个施工现场帮忙,对大峰水产的情况了然于胸。

在养殖池塘改造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尾水处理,这将直接影响养鱼的水质和排放的水是否环保。

尾水处理的技术不同,处理池占地面积也不同。大峰水产集约的土地面积足够大,因此尾水处理采用“三池两坝”技术。目前,这里的尾水处理池面积达50亩,在池塘升级改造基础上(进排水分开)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化处理,实现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一路走过去,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态净化池等一应俱全。

“生态治理后,尾水中的氮、磷等主要指标就能达到或优于标准,我们再也不担心水质差导致鱼不健康或者污染河涌。”洪艺文计划,未来渔场将养上鳗鱼、桂花鱼和生鱼,起码能比以前增加1/3的产量,长远的综合效益更是可观。

在顺德区杏坛镇,有一群人跟洪艺文一样,对未来的鱼塘改造工作充满信心。

杏坛镇是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大镇,鱼塘水面总面积为4.8万亩,约占顺德区的1/3,鱼塘共7286个,并以散户养殖为主,改造亩数多、压力大。

去年,杏坛镇的任务是改造6238亩养殖池塘,他们选择先在镇西登村海心沙岛试点养殖池塘尾水治理及标准化改造一期项目,由于得到本地农业龙头企业生生农业集团的加持,试点大获成功。

在海心沙,尾水处理设施主体采用“四池三坝”模式。“这项工程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更好地改善了海心沙美丽渔场的基础设施和整体环境条件,还能提高优质农产品的产能、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了顺德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水资源环境。”杏坛镇农办相关负责人黄康成说。

改造没可借鉴标准

一切都是从头摸索

“一开始我们要改造池塘,养殖户是不理解的。”禅城区农业农村局渔业科相关负责人姜红兵直言,村民世世代代按照传统方式养鱼,没有环保意识,也没用过科技手段养鱼,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改造。

见工作难以展开,姜红兵等人便带着养殖户前往顺德海心沙参观,养殖户们绷紧的弦开始松动。事实上,做通养殖户思想工作,是池塘改造提升工作面临的第一道关口。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空间不断被压缩,加上养殖污染问题已成为环保督察的重要关注点,水产养殖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佛山市农科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水资源丰富,千年桑基鱼塘更成就了佛山水产养殖大市的地位。“经济发展起来后,池塘租金变高,提升养殖密度才能回本。一个池塘面积有限,养的鱼越多水就会越脏,鱼的病害就越多,反而效益不好。因此,近年来养殖户们也很重视改善池塘水质。”该负责人说。

但改造池塘的成本并不低。张达斌说,在里水,改造一亩池塘的成本普遍在五六千元以上,规格更高的可能达到8000元甚至1万元以上。

除了成本,养殖户也不想拿出自家池塘的一部分来做尾水处理。“我一共才多少亩地,就要白白浪费土地来处理水?”这是张达斌、黄康成等基层工作者常常听到的声音。

对企业而言,真正的困难在于“看天施工”。

从去年9月到今年8月将近1年的时间,大峰水产改造提升了1000亩的养殖池塘,洪艺文却觉得进度很慢。

渔场的改造需要经过鱼塘土方开挖、推土、基间整饬、道路碾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等施工步骤,直到完成除草、消毒、杀菌、增氧等工序,才能投产养殖。这期间,一旦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施工或者暂停或者推倒重来。

“一方面渔场建设规模大,户外施工很容易受天气影响;另一方面,佛山在全省率先启动这项工程,我们没有对标参考的建设标准和技术,一切都是从头摸索,增加了设计和施工难度。”洪艺文说。

钱是另一个难题。“到目前为止我们投资了1800万—2000万元。”洪艺文直言,目前企业一直处于投入状态,还没能盈利,面临的各方面压力都非常大。为保障资金充足,大峰水产通过企业内部自筹、向外申请补助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经济强区顺德也有着同样的困扰。去年下半年实施的项目已陆续完工进入运维阶段,在过渡期以及后续的尾水处理费收取标准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尚不明确……但养殖池塘改造升级势在必行,在各方的努力下,办法总比困难多。

因地制宜探索“新招”

水产养殖大市办法多

按照佛山的计划铺排,2022—2026年每年改造任务约10万亩,用5年时间全域完成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一年来,佛山顺利完成首个年度10万亩建设任务。

但是村民不理解的问题如何解决?为此,佛山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政策巡回宣讲班集中培训区、镇(街)、村干部,同时制作政策宣传短片、小视频和政策宣传小册子,在各大社交媒体投放,扩大政策知晓度。

为了让养殖户懂技术,市农业农村局筛选出7种养殖尾水技术推荐模式并拍摄7部科普宣传片,设计制作派发超万册科普画册,在市农科所上华基地建立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示范基地,集中展示这7种技术模式,并组织召开多场线上观摩会、现场会进行技术指导。

佛山也在想方设法“找钱”。佛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区在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的同时,通过地方配套、专项债券、社会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去年以来,从社会资本参与情况看,银行直接贷款、国有企业投资、专项债、保险公司防灾减损投入等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合计4.44亿元,社会资本参与率为73.02%。从社会资本参与主体看,包括各大国有银行、保险机构、国有企业等,呈现多元化态势。

今年,佛山的改造任务为12万亩。截至8月31日,全市2023年度已立项面积共5.64万亩,已立项面积占年度任务比例47%。其中,禅城区早早完成任务。

禅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展文介绍,禅城区2022年、2003年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任务进度验收率为100%,今年已立项面积占比215%,两项均为全市第一。

高效率的背后,禅城摸索出了一套适宜本地的改造方法。

结合本地鱼塘较为分散的特点,去年起,禅城因地制宜采用“三池两坝”和“岸基一体化”两种改造模式。其中,“岸基一体化”是首次在佛山市连片推广运用。

项目正常投入使用后,池塘水质以肉眼可见速度变好,池塘丝草生长、因病害而死的鱼也越来越少,养殖户露出了笑容,也更加支持这项工作。今年,禅城开辟新路径,启用顺控自华科技“藻菌一体化”技术,该技术适用于连片、散塘、沟渠等不同高密度养殖场景。

“我一听说有这么一项技术就立马联系到自华科技,因为我们想的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真正让环境得到综合提升,与我们的农业公园建设结合起来,让市民能在中心城区看到现代渔业的面貌。目前禅城还剩下800多亩的改造任务,我们还在思考更合适的技术。”陈展文说。

在顺德,区属国企“代建+运营”的建设模式正在全区推广开来。

“全区工程由区属国企全过程代建,实现规划、设计、建设、工作、运营‘五统一’,极大保障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避免出现不同区域施工标准不同的问题。”广东顺控市政投资有限公司养殖池塘改造提升项目负责人陈卫东说。

养殖池塘改造升级还在进行中,一幅现代绿色渔业的新图景已在佛山缓缓拉开大幕。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