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湖北公安县养殖合作社(湖北公安县:产景一体共唱“春风里”)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沿国、省道进入湖北公安县,道路两旁一处处“微景观”——城市“口袋公园”星罗棋布;水乡特色景观带、党建文化园、乡贤广场、乡风文化长廊等串珠成线,连线成片。一村一景,村村亮彩。村庄美、产业兴,乡村焕发生机,公安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强化产业、治理、建设有效互动,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展现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

乡村聚力聚智打造“微景观”

去年底以来,公安县以国省道沿线124个村庄为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点,以“拉练”督办为推进措施,加快建设步伐,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提“颜值”、升“气质”、增“财值”,抓实乡村振兴,促进镇域、县域经济发展。

3个月时间里,公安县已举办两次乡村振兴拉练活动。每次活动,16个乡镇分别展示特色主导产业、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等成果,现场接受“大考”。“一村一景”具特色,“一地一产”显生机,一幅幅极具本土品位、地方文化的美丽画卷在“春天里”徐徐展开。

狮子口镇窑星村以周恩来总理赞誉窑星是“南方棉区的一面红旗”为时代背景,在房屋立面改造上彰显光辉岁月,规划布局露天红剧院、文化展示墙等多处景观节点,并以“时光步道”和“窑星记忆”为载体,呈现出七十年代以来的时代变迁,生动诠释了窑星人民“顽强奋斗、勇于争先”的精神。

乡村美了也带动了产业振兴。苗木生产市场主体新近入驻该村,一是“相中了”这里的环境,二是看好窑星人骨子里那股“拼劲”。“目前全村已发展粮棉油7100亩,吊瓜80亩、虾稻86亩、柑橘310亩、水产养殖420亩、家庭农场11家。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村主任邓光荣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忆江南田园慢生活”项目是杨家厂镇长江村精心打造的一张名片,初具雏形的旅游观光、乡村采摘、民宿经济等农旅融合产业,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们眼睛一亮,这个以往只能在城区一见的景致,被该村“搬”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村干部说,仅此一项,可让农户每年增收5000元,村集体增收10万元。

为了在拉练展示、比拼中取得最好成绩,争取在全县6月份验收时能交出满意的答卷,各乡镇聚力聚智,全力谋建设抓建设,在开展最高标准拆违治乱行动的同时,严格按照“一红一绿”“一黑一白”“一青一蓝”“一明一暗”等“八个一”标准,整治人居环境;按照“一村一标”“一户一牌”“一路一名”“一组一景”等“八个一”标准,实施乡风文明建设。

产景相融共生促进大发展

用好考核的“指挥棒”,从严结好政治、经济、荣誉“三本账”,让考核机制服务于实战,体现于实效。这是各乡镇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共识。

公安县按照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乡村特色文化有机融合的整体思路,赋能基层党组织,带动多元参与,全力美化环境,竭力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乡村美了,颜值高了,市场主体纷至沓来,流转土地,发展虾稻、葡萄、吊瓜、生态果蔬产业。

闸口镇和祥村“张飞田遗址游园”是闸口镇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后打造的游园节点。游园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了“刘备驻兵”“张飞屯田”“夫人品酒”等三国文化故事。同时,游园设计将艺术创作与虾农生产相结合,将三国文化与市场主体的酒文化相结合,将游园区与采摘区相结合,真正让游客在游园中宜游宜乐、有吃有喝、画景融合。

一头“垦荒牛”矗立村头,一条诗画长廊镶嵌在民居间,一个花团锦簇的花园建在村民家门口,一首《欣欣向荣的村庄》村歌悦耳燎亮……这是章庄铺镇欣荣村,一个靠“美丽”和“产业”闻名湘鄂边的村庄。村党支部书记周平介绍,欣荣村原来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土地贫脊,产业落后,大量劳动力外出,村两委积极探索农村改革发展之路,通过组建“三个合作社”,引进市场主体,趟出了一条“村级合作社+市场主体+基地+农户”的乡村振兴新路。目前,全村靠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亏损到盈利百万元的华丽蜕变。

乡贤出资出智共圆振兴梦

“新乡贤”回乡出资出智共建美丽乡村,成为一大亮点。各村利用新乡贤理事会这个平台,除了发挥乡贤在资源回流、信息回传、能人回乡等方面的作用外,还借助乡贤的大脑和眼界,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绘制草图。村里的一批乡土能人为建设更美家乡,也纷纷加入建设队伍,发挥一技之长,不失一方“能工巧匠”的作用,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样样都干得精致。

甘家厂乡东升村现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村支部积极发展“党建+乡贤文化”模式,筹资15万元,建设乡贤文化广场,引来在外打拼的“游子”关心、支持家乡发展。目前,有23位乡贤为东升村发展出资出智。乡贤薛宏银,原在广东佛山开办制衣厂,现回到家乡,兴办大米加工厂,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乡贤张仁荣近两年先后为东升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多万元,让全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变样。如今,他又投资1000万元,在东升村兴建1000亩高标准原生态采摘园和垂钓基地,带动村民致富。

刘远武是斑竹垱镇车家垱村人,前些年在外打拼,积攒积蓄后,回乡创业,流转120亩土地,发展瓜蒌产业,收获较好经济效益。他通过劳务用工,让部分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他还无偿传授种植技术,带动一批村民种植瓜蒌致富。

摒弃“等、靠、要”思想,合心合力,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共谱乡村振兴新篇!公安县乡村振兴新模式、新成效,迎来镇域、县域经济发展“加速度”。目前,乡村的美颜值正以一张新名片,助推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及“回归工程”走实快进。(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 通讯员 夏峻 王文初)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