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甘肃野鸡养殖场(白银样本 会宁五七农场:坚持生态梦打造高端“菜篮子”)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说到会宁县党家岘乡,很多人会想到两件事,一个是毛主席和中央红军1935年长征经过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五七农场。

建成短短四年时间,靠流转农村土地1500亩的方式和有机原生态梦想为理念的模式,五七农场正将一个高端原生态农场呈现在白银人面前。

绿色农场以红色为魂

决定做农业,五七农场负责人董军在行动之前酝酿了很久。2014年春,他在四处寻觅后,将基地选在会宁县党家岘乡。这里林密水秀,是难得的天然氧吧。更重要的是,长征时,毛主席和中央红军曾在这里走过。

董军是地道的会宁人,有深厚的红色情结。他告诉记者,对于长征,对于红军,会宁人民总有引以为豪、为之骄傲的情愫。这股“红色”文化的力量,不仅以无穷的渲染力感染着每一个人,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自己。

“把红色旅游与休闲时代的旅游者需求相结合,激发大众游客参与红色旅游的积极性,是我开办农场的初衷之一。”董军认为,红色游完全可以跟乡村游、农家乐等联系在一起,游客在夏季既可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也能获得放松身心的享受。

于是,在董军的五七农场,青山绿水掩映下随处可见红色革命标语,让人恍惚间似乎回到了烽烟四起的激情年代;农场塬下巍峨立起一尊毛主席汉白玉雕像,塑像面朝东方矗立,象征日出东方,泽被苍生。红色人文和绿色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蔚然成观。

满山鸡在跑,这儿就是我的生态养鸡场

在五七农场里,有许多新鲜事。农场山下,一只只土鸡在草丛中啄食,它们一时飞到这,一时飞到那,在丛林间嬉戏,别提有多欢。和普通养殖场不一样的是,这里的鸡不吃饲料和添加剂,天天在山林间溜达,全部采食原生态粗粮。

因此,这里包装销售的土鸡蛋价格不菲,售价两元一枚,一只土鸡180元一只。被誉为鸡里的“奢侈品”,却成为游客的抢手货。董军说,虽然土鸡蛋和土鸡价格听起来有点咂舌,但外来游客还是一盒盒往家提。

除了生态养鸡,董军还饲养高端生态猪、生态羊和生态牛。“我们养的猪挺挑食,只吃玉米面、麦麸和草末子。一般工业化养殖下3个多月出栏,这里的猪要8至12个月出栏。”董军相信,不用任何催肥手段,也一样能让猪长得膘肥体壮,肉质醇香。

董军透露,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赢利模式已从追求量的增长向追求质量提升方向转变。五七农场从注册建场开始,就把生态有机农业作为发展目标,着眼于高端农产品生产和高端消费市场,为此大胆投入并收获颇丰。

自己富了,乡亲不能穷了

董军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从党家岘乡走出,从西北师大音乐系毕业,成立了甘肃省长征艺术团,一心一意宣传长征文化。创立五七农场,自己腰包鼓起来,却又不忍心撇下乡亲们。“自己当不当大老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乡亲们富了,才是我最大的财富。”董军掷地有声地说。

据了解,4年间,董军让周边村子25户贫困户脱了贫,农场每天用工量最大达到80人,长期务工20人。家庭无经济来源的贫困户都安排在农场务工,彻底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我家10亩多地,全部流传给了农场,现在我成了农场的工人,每天在农场上班。”45岁的李凤莲是附近的村民,身着工作服,正在农场为游客做向导。她告诉记者,这里海拔高、降霜早,庄稼不成,村里过去有一半土地撂荒;因为人多、草地少,养殖业也发展不了。虽说国家已经给村里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但前两年老百姓手里没钱是个普遍现象。

“在农场干活管吃管住,一年能挣3万多元,每年还能领取土地流转费。供两个娃娃外地读书,生活挺滋润。”李凤莲直乐。

按照董军的长远规划,接下来他们还将新增农场池塘水坝、儿童乐园等,未来游客可以在农场划船钓鱼、K歌养生。“我的终极目的,是将农场做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为白银人打造一站式的休闲娱乐目的地。”董军憧憬着自己的事业。

看来,五七农场的热闹日子才刚刚开始。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