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养殖 溶氧(溶解氧,提高养殖产量的关键却常常被遗忘)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9|点击次数:

从事水产养殖,经常会和“溶氧”打交道,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水里的氧气。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产动物也一样,在水里生活,就需要氧气来维持生命。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气候变化或水质恶化,造成水里的溶氧偏低,养殖户就要采取措施,针对溶解氧进行改善管理,养殖的鱼、虾才能正常生长。

溶解氧对于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养鱼先养水”是水产养殖户经常说的一句话,养水的目的就是搞好水质环境,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产养殖的三个要素之一,它是由多种因子形成的物质。从鱼类能量转换的角度来进,吃了水中的饵料后经过消化,将食物中的能量转换成自已生长所需的能量,加以利用,才不断会长大。能量在转换的过程中,氧气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水里的溶解氧不足,能量转换也会中止,鱼类生长就变得缓慢。

池塘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水里有鱼类没有吃完的饵料,还有排泄的粪便,会被微生物分解成可溶性的有机物,经过水体循环,转变成无机物,这样就可以避免有机物过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在有机物转变的过程中,氧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养殖过程中容易造成溶氧不足的问题点

不管是养鱼还是养虾,投放密度很重要,不能单方面的追求效益而过量投放苗种,有很多的养殖户出现溶氧不足,都是由于投放密度过大造成。一个池塘就那么大的水体面积,养殖的动物密度过大,活动空间受限,氧气分解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态平衡,引起缺氧,需要人工干预才能维持正常溶解氧水平。

养殖池塘在培藻的时候,水体过肥,水生植物的覆盖率太高,整个池塘都长满了水草,在这样的环境下,水草消耗了水中的大量氧气,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水草耗氧量不成正比。氧是微溶于水的气体,如果水草面积过大,产生的氧气无法进入到水下层,会直接溢出到空气中,造成水下层的溶氧不足。

养殖了多年的池塘,在上一季养殖完成以后,没有进行清塘清淤就开始投放鱼苗继续养殖,这样的池塘底部淤泥过厚,累积了很多的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物质,到了高温季节,水位下降,有害物质会大量分解,消耗水中的溶氧,产生有毒气体,造成水中的溶解氧偏低。

溶解氧不足会产生哪些危害

水产动物对于氧气的需求量很大,在透明度比较低的池塘中,由于有的浮游生物有自荫作用,在水下底层的呼吸就要大于光合作用,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会出现较大范围的无氧区,在这种状况下,遇到闷热雷雨的天气,极易发生鱼类浮头的现象。下层无氧水与上层水混合,导致整个池塘的溶氧偏低,引起鱼类窒息。

养殖的鱼类还有一些没有脊椎的动物,都是靠鳃来从水中吸取溶解氧,用来维持正常生长。水中的溶解氧不足时,动物不能吸取到维持生命的氧气,就会出现缺氧的症状。当水中的溶解氧低于最适宜的浓度,尽管不会威肋到动物的生命,但会影响到生长和发育。

溶解氧不足的解决方法

当池塘里出现溶氧不足,最直接的方法是撒增氧颗粒和开启增氧机设备,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类型的增氧设备,用得比较多的是叶轮式的增氧机,可以加快水体对流交换,增加水中的氧气,将水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开机时间根据天气和池塘缺氧情况来定,要保证鱼类不会发生浮头的现象。

如果是投放密度过大,养殖的鱼类可以先捕捞一批上市销售,解决空间拥挤的情况。没办法进行换水的情况下,可选择使用改良药物来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气体的产生。在晴朗的天气,可以使用光合细菌来进行改善,不仅能增加水中的溶氧,还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提高抵抗力。

在规划养殖品种时,可以采取套养的方式,利用两个品种食性、生活空间的差异,达到改善水体环境的作用。像鲢鱼和鳙鱼同时套养,它们生活在不同的水层空间,合理利用了养殖空间,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充分利用,减少腐化分解,保证了水中的溶氧不被消耗。

总结:

对于水产养殖动物来说,养殖过程中除了水之外,氧气就是最基本的条件,溶解氧对于所有水产动物是产生代谢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合适的溶解氧浓度决定着水产动物的行为和生长,养殖户要重点做好溶解氧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本文转自【农事随谈】。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溶解氧管理水产养殖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