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山东最大蛤蜊养殖基地(严阵以待多措并举,保障胶州湾贝类养殖安全)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1|点击次数: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文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洪智

近日,“派大星”在红岛渔港码头又火了起来。本报报道后,引发市民网友关注。专家表示,目前胶州湾环境无急剧变化,海星聚集可能主要是因为贝类食物吸引和天敌较少。海洋管理部门介绍,此前已对海星密度摸底调查,将多措并举保障胶州湾贝类养殖安全。

海星出现进入常态化

海星出现原因多样

就胶州湾出现海星的情况,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李成林研究员在接受半岛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6年开始海星就大规模出现,2007年海星再次增多,期间消停了几年,2012年海星再次大大规模出现,在李成林看来,海星本身就是海洋一个生物物种,这几年海星增多和区域生态环境有关,随着胶州湾生态环境的改善,给海星提供了很好生存繁殖的环境条件,此外,胶州湾养殖的经济物种主要就是贝类,其中养殖最多就是蛤蜊和海蛎子,而海星最喜欢摄食的食物就是蛤蜊,随着蛤蜊养殖规模面积拓展和养殖密度的增加,也为海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源,客观上促成了海星物种数量的增加,此外海星在繁殖生长过程中天敌生物极少,也是造成海星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总之,海星出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在李成林看来,目前海星出现已经进入了常态化,总体来说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不必过多解读引发恐慌情绪,要进行常态化集中捕捞,就能把它们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打捞上岸后海星不要随意扔到海中,一定要灭死处理。海星用途很多,除了食用外,还可以用做饲料添加等。最后,李成林建议在这方面应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严阵以待多措并举,保障胶州湾贝类养殖安全

胶州湾环境无急剧变化

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优化

“捕食蛤蜊的海星中文学名叫多棘海盘车,它特别喜欢吃双壳贝类,特别是胶州湾出产的红岛蛤蜊、海蛎子等。海星聚集海域通常也是贝类养殖区,海星大量地迁移到这里聚集,像进了食堂一样。”中国海洋大学曾晓起教授介绍,最近两三年,胶州湾海星种群数量的增加是受到包括环境因子在内的多方面因素影响。除了前面提到的海星喜食贝类的因素外,作为海星天敌的鲆鲽类等鱼类资源衰退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鱼类、特别是底栖鱼类可捕食刚孵化的海星幼体和幼海星,如果这类鱼类数量增加或资源量恢复就能够限制海星的补充,从而遏制海星的爆发。

“据我了解,近十几年来整个胶州湾的环境、水质等,并没有发生什么急剧的恶化,可能以上两个原因是比较主要的。”曾晓起教授介绍,海星本身在近岸的生态系统中,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其在局部海域的聚集,打破了局部海域的生态平衡;但从整体来说,假如均匀分布的话,海星可能并没有人们感觉得那么可怕。海星的具有集群分布的特性,其大量侵入贝类养殖区会对养殖生产造成影响。

近年来,市海洋发展部门、海洋环境监测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对重点海域的水质环境、海星数量等进行定点定期监测,近两年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蛤蜊主产区的海星预警措施也在不断完善。曾晓起教授表示,目前,对于海星局部暴发的应急控制还是以人工捕捞为主,并尝试增殖放流海星天敌鱼类以减少海星的早期补充。曾晓起教授强调,对于海星聚集的机理以及监测技术方面,还需要开展深入的专项研究,以便找到更好的物理、化学和生态的应对措施。

“海星消化腺是可以食用的,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其所含的海星皂甙会人可能会引起过敏或身体不适。海星本身具有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提取加工制作药物。”曾晓起教授说。

此前已摸底调查

多措并举严控海星数量

“今年,我们从1月30日起,多次到现场进行调查、摸底统计,从目前情况看,不是所有的滩涂都有海星。目前我们经请示省有关部门同意,正组织养殖户进行集中捕捞,持续开展‘净湾行动’,切实保障胶州湾贝类养殖安全。” 青岛市海洋管理保障中心副主任韩兵说。

“近年来,为应对海星处置工作,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及时预警,在胶州湾设立了20个监测点,也建立了微信群,渔民一发现有海星,就会立刻通知我们,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行动。第二,如果接到反映,我们就会立即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实际情况。第三是采取措施,在指定区域,用指定网具,在指定时间进行捕捞,在此期间我们会跟踪监测,实时掌握海星变化情况,方便渔民精准捕捞和及时调整处置措施。第四是加强执法检查,严查违规作业、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第五是通过科技培训班、科技入户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引导养殖户进行科学养殖。

同时,我们一直在胶州湾海域放流海星的天敌生物,去年放流了半滑舌鳎25万尾,绿鳍马面鲀12.5万尾,今年我们还会继续增加海星天敌生物的放流数量。” 韩兵说。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