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蟑螂养殖投资(蟑螂“小强”变身大产业 处理餐厨垃圾零污染)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2|点击次数:
蟑螂“小强”变身大产业 处理餐厨垃圾零污染

4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济南章丘埠村街道的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餐厨垃圾生物处理协会,探访这里的“小强”产业。 孙宏瑗 摄

中新网济南4月28日电 (孙宏瑗)“打不死的小强”“四害之一”……蟑螂留给人们的印象一直甚为负面。在山东章丘,有人却将它视为宝贝,一养就是3亿只。这3亿只蟑螂每天将该地四分之一的餐厨垃圾吃进腹中,实现餐厨垃圾处理零污染。

蟑螂“小强”变身大产业 处理餐厨垃圾零污染

图为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厂房内蟑螂在喂食板上啃食粉碎后的餐厨垃圾。 孙宏瑗 摄

蟑螂“小强”变身大产业 处理餐厨垃圾零污染

图为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内所养殖的美洲大蠊。 杨飞 摄

4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济南章丘埠村街道的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餐厨垃圾生物处理协会,探访这里的“小强”产业。

从该中心主任李延荣在家中小规模养殖蟑螂开始算起,至今已有近7年的时间。

李延荣介绍说,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蟑螂有6000余种,该中心养殖的蟑螂品种为“美洲大蠊”,是中国国内本身就有的品种,个头相对较大,而且喜食腐败有机质,繁殖速度快,与家中常见的蟑螂不一样。

“美洲大蠊”1只重约1克,每只每天能吃自身重量5%的垃圾,中心现有300吨蟑螂,约为3亿只,一天共能处理近15吨垃圾。

为防止蟑螂逃逸,该厂设置了多重防护,养殖厂房完全密闭,并且周围设置有水沟,水沟里养殖着食虫的鱼类。

李延荣对记者说,处理餐厨垃圾的传统方式是厌氧发酵和填埋等,厌氧发酵对固体垃圾作用甚微,而且投资成本高。垃圾填埋既浪费资源,又污染地下水和空气。利用黄粉虫、蝇蛆、蚯蚓等生物处理,又各有弊端。

李延荣介绍说,粉碎后的餐厨垃圾能够全部被蟑螂吃掉,其中的毒素被它们体内分泌的酶消解掉,只留存下锌、铁等无害元素。蟑螂的尸体研磨成粉,成为一味药材。蟑螂入药早有先例,《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书都有记载。

蟑螂“小强”变身大产业 处理餐厨垃圾零污染

图为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主任李延荣与工人展示该中心所饲养的蟑螂。 孙宏瑗 摄

蟑螂“小强”变身大产业 处理餐厨垃圾零污染

图为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内所收集和展示的蟑螂的尸体、卵鞘、粉末、粪便。 孙宏瑗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餐厨垃圾经机器初步粉碎、制浆,再利用压力泵经由管道,将粉碎过的垃圾输送至喂食架,蟑螂不争不抢,井然有序地排队进食。李延荣说,“酸甜苦辣咸的东西,它们都吃,一点儿不挑食。”蟑螂的尸体、粪便、卵鞘,经机器自动化分离后,由管道输出。

“我们多项实验数据表明,蟑螂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生素饲料。目前正在研究蟑螂粉在减肥、保健、化妆品、药品等领域的功效。”李延荣说,蟑螂的粪便可以当作种花草、庄稼的肥料。养殖蟑螂产生的生物热,可以给大棚供暖,用来种蔬菜、水果等,实现种养结合。

2017年8月4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昆虫学、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的几位专家评议后,得出结论:“利用美洲大蠊处理餐厨垃圾技术”遵循自然界食物链规律,充分利用美洲大蠊可以高效、快速、无污染转化餐厨垃圾,该技术的副产品美洲大蠊虫体、干粉及卵鞘可作为昆虫蛋白饲料,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和循环利用。

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的新厂房将于2018年底前落成,届时蟑螂存栏量能达到4000吨,约40亿只,预计一年可处理餐厨垃圾超7万吨。(完)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