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养殖鹌鹑收益怎样(河南武陟:小鹌鹑孵出20亿元大产业)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3|点击次数: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以产业兴旺为抓手,因地制宜加快鹌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培育“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造独具特色的鹌鹑养殖及加工产业,形成了全产业链,建立了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鹌鹑生产基地和鹌鹑良种供应基地,把小鹌鹑做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目前,武陟县共有鹌鹑养殖大户500多家,常年存栏量稳定在3000万只左右,年产鹌鹑蛋9万余吨,鹌鹑产业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5%,年产值20.04亿元,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鹌鹑生产基地和鹌鹑良种供应基地。

河南武陟:小鹌鹑孵出20亿元大产业

武陟县谢旗营镇冯李村无抗鹌鹑养殖厂房内,工作人员正在捡拾鹌鹑蛋。李梦茹摄

暮春初夏,走进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谢旗营镇鹌鹑现代农业产业园,放眼望去,这里的养殖公司、合作社、养殖基地一家挨着一家,养殖厂房一座接着一座,已成规模。

进入明玉禽业鹌鹑孵化有限公司的厂房内,一排排整齐笼舍里挤满了鹌鹑,它们或逐食或嬉戏,叽叽喳喳的叫声不绝于耳,公司负责人冯张林正在捡拾鹌鹑蛋。

“这小鹌鹑可是俺的致富法宝,鹌鹑蛋能卖钱,还能孵化成幼苗,鹌鹑肉味道鲜美,羽毛能做工艺品,就连鹌鹑粪都有人要,这小鹌鹑简直就是‘金凤凰’!”冯张林向记者说起他养的30万只鹌鹑,就乐得合不拢嘴。

明玉禽业鹌鹑孵化有限公司从家庭养殖发展为如今的现代化高新科技孵化企业,是近年来武陟县大力发展鹌鹑养殖及加工产业的一个缩影。

发展家庭小作坊,逐步扩大规模

一大早,武陟县谢旗营镇冯李村鹌鹑养殖大户王利明和妻子就忙活开了,拌料、喂鸟、添水、清粪、收蛋……其间,王利明还不时接打电话,联系给客户送鹌鹑苗事宜。

谈及饲养鹌鹑的经历和收益,王利明笑了笑说:“我养鹌鹑快30年了,干孵化20年,这两年生意最好。”

王利明介绍说,他1995年开始养殖鹌鹑,当时只是作为家庭小作坊,2004年开始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由最初养殖两三千只到现在的4万余只,并开始育鹌鹑种苗,经济效益也大幅提升。

武陟县的鹌鹑养殖,还得从谢旗营镇冯李村说起。20世纪80年代初,冯李村时任老书记冯庆双在四川考察学习期间,瞄准了浑身都是宝的鹌鹑,他了解到鹌鹑养殖经济效益远比种植农作物可观,这让老书记的内心打起了小算盘。回村后,经过一番讨论,老书记决定带动村民发展鹌鹑养殖。

“一开始养鹌鹑的人很少,每户养了几百只,规模很小。”冯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新合介绍说,由于鹌鹑饲养周期短,具有投资少、好饲养、见效快等特点,鹌鹑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冯李村为核心开始全方位的产业扩展,由一村养变为全镇养,并向周边县(市)辐射,养殖规模由家庭养殖几百只发展成几万到几十万只规模,由十几户发展成上千户,由几十万产值发展成20多亿元产值。

长期以来,当地的鹌鹑养殖产业能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稳步发展,一大批善于经营、懂业务、能吃苦的营销经纪人功不可没。

为构架完善的服务体系,加深营销服务与一二产业之间的契合度,武陟县采取“基地+经纪人+养殖户”的模式,由经纪人联结养殖户和市场,建立稳固的对外销售网络,以大市场带动千家万户的鹌鹑养殖。

“这一车是刚收上来的鹌鹑蛋,价值十几万,明天就能送到天津,基本上一天就能收一卡车。”在灏翔农牧有限公司,经纪人王文华正在指挥工人进行装车,忙的不亦乐乎。

“我每天不在收蛋的路上,就在送蛋的途中。”王文华说,周边像他这样的经纪人有几十人。

四十年的鹌鹑养殖历史,不仅使谢旗营镇成为武陟县最大的鹌鹑养殖及加工产业乡镇,占全县鹌鹑养殖总量近七成,还让一只只小鹌鹑变身为引领当地产业发展的“金凤凰”,使当地鹌鹑养殖从小打小闹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群化。

2021年,谢旗营镇(鹌鹑养殖及加工)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并成功创建焦作市鹌鹑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谢旗营镇被评为河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冯李村(鹌鹑)被认定为焦作市首批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延伸拉长产业链,增加群众收益

一只小鹌鹑,养活一方人,带富一群人。

“现在,我们这儿的鹌鹑养殖户已经不满足于养殖蛋鹌鹑,而是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向鹌鹑的上下游要效益。”陪同采访的谢旗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秦斗斗告诉记者。

近年来,武陟县以鹌鹑养殖为中心,逐步向上下游产业链扩展,把鹌鹑产业链不断延长、变强,从而形成了集鹌鹑种苗孵化、育雏、笼具加工、兽药饲料提供、蛋鹑养殖、粪便处理销售、鲜蛋收售、蛋制品加工、屠宰分割、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科技研发、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从业人员近万人。

武赢鹌鹑种禽孵化有限公司负责人亢希坤脑子活、点子多,从1996年开始养殖鹌鹑,是当地养殖鹌鹑较早的一批人。

那时,鹌鹑品种来自养殖户自繁自养,经过多次杂交后,品质退化严重,近亲杂交使得整个生产性能无法提高。爱钻“牛角尖”的亢希坤在全国各地寻找优良遗传资源,联合河南科技大学选育优良品种,年复一年地孵化、选育、更新、改良,一代一代不断线、不断档。

如今,武赢鹌鹑种禽孵化有限公司孵化的种苗成活率达到97%,每年订单供不应求。“全县有三十多家孵化公司,每年向全国销售商品代雏鸟约1亿只,占全国供应量的15%。”亢希坤满是自豪。

行走在谢旗营镇鹌鹑现代农业产业园,随处可见与鹌鹑养殖及加工产业相关的店铺。

“每个鹌鹑笼具分五层,每层能饲养80只鹌鹑,市场价260元/个。一个饲养大棚能容纳百十个鹌鹑笼具。”专做鹌鹑笼具的诚信环保养殖设备负责人陈具锋介绍,靠着鹌鹑养殖这块“蛋糕”,目前谢旗营镇周边从事鹌鹑笼具加工行业的有十几家,这里的鹌鹑笼具具有经济适用、结构合理等特点,深受养殖户青睐,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当地从事鹌鹑饲料经销的商户有10多家,从事兽药以及技术服务的有5家,日消耗鹌鹑饲料150余吨。

一只小鹌鹑仅有十个月的下蛋期,过了下蛋期后将被“淘汰”。“‘淘汰’鹌鹑宰杀后,作为鹌鹑冻肉进行销售。”50岁的冯庆兴干了半辈子屠宰鹌鹑的生意,他经营的食品厂每天屠宰几万只鹌鹑,冷冻加工处理后销往全国各地。

冯庆兴介绍,对孵化出的公鹌鹑宰杀后,作为宠物饲料进行销售。屠宰过程中产生的羽毛经烘干后用于服装加工、工艺品加工等。

在鹌鹑整个生长期,鹌鹑粪便收入弥补了养殖户的人员、水电、兽药等成本。“1万只鹌鹑平均每天产生300斤左右的粪便,日均收入在100元左右。”鹌鹑养殖大户王利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得益于完整产业链体系的支撑,武陟县采取“龙头+合作社+农户”或“龙头+家庭养殖场”的方式,走出当地,将养殖基地布局在外,有效解决了土地制约下产业发展的问题。现已在周边县(市)和豫北、山西等十多个县(市)建立了规模化养殖基地,鹌鹑县外养殖出栏量占到加工量的10%以上。

建立鹌鹑产业园,形成产业集群

小鹌鹑大产业,小鹌鹑大品牌。

为推动鹌鹑产业健康有序、高效发展,武陟县鼓励支持鹌鹑产业相关企业和养殖大户成立了鹌鹑产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组织企业、养殖户、农民合作社联结合作、抱团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共有会员单位42家。同时,该协会牵头与金融单位对接,试行鹌鹑产业专项贷,已为奇恒鹌鹑养殖合作社等发放贷款20余万元。

为加快推进鹌鹑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武陟县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依托辖区即可达食品有限公司、武赢鹌鹑种禽孵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与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建设鹌鹑育种基地,开展优质鹌鹑育种研究,努力培育武陟鹌鹑新品系,2022年在谢旗营镇、大虹桥乡各建设1个鹌鹑种苗培育基地。

“2021年,鹌鹑由特禽改为家禽,为武陟鹌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武陟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贾立新说。

如何让鹌鹑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走得更远?武陟县立足特色产业优势,对鹌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出台《武陟县推进鹌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用3到5年时间,着力培育一批优质鹌鹑品种,壮大一批鹌鹑屠宰及食品深加工企业,打造“武陟鹌鹑—放养全国—应收尽收—武陟加工—卖遍全国”的产业运行模式,形成优质种源销全国和精深加工食品卖全国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武陟鹌鹑”品牌影响力,实现鹌鹑产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同时,县财政每年预算列支100万元,用于扶持鹌鹑产业的发展,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对开展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养殖给予奖励补助。

随着鹌鹑产业的大步发展,武陟县积极打造鹌鹑产业发展联合体,以谢旗营镇为中心流转聚集土地,以入股或租赁的形式参与建设鹌鹑产业园区,支持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即可达食品有限公司牵头规划创建省级鹌鹑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行“统一提供优质鹌鹑苗、统一养殖管理标准、统一疫病防控技术、统一提供饲料及兽药、统一回收加工销售、统一无害化与粪污利用”的“六统一”生产经营模式,形成鹌鹑产业集群,并带动豫北地区鹌鹑产业集群发展。

据了解,武陟县鹌鹑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涉及谢旗营、木栾、大虹桥、北郭4个乡镇(街道),饲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孵化量占据全省的80%。园区内现有入园参与主导产业生产经营的企业6家,合作社27个,家庭农场45个,养殖大户400户以上。

“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全力引导扶持鹌鹑产业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品牌化、带动龙头化、粪污资源化发展,积极争创省级鹌鹑现代化产业园,加快推动鹌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真正把小鹌鹑做成富民大产业,努力将武陟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鹌鹑育繁推一体化基地。”武陟县委书记赵红兵说。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